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VCIND的差异和影像学的改变

发布时间:2017-12-25 01:35

  本文关键词: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VCIND的差异和影像学的改变 出处:《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MoCA量表


【摘要】:目的:通过对T2DM(Diabetes mellitus type 2,2型糖尿病)与非T2DM的急性脑梗死患者VCIND(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t dementia,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基本信息登记,分析各因素的差异,研究T2DM与非T2DM的急性脑梗死患者VCIND的差异和影像学的改变。方法:1、连续选择2015年02月至2015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发病2周以内的,首次诊断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200例(均进行颅脑MRI扫描明确诊断,排除皮层-皮层下及幕下梗死患者,且均为单侧发病),依据ICD-10 F32诊断标准排除PSD(Post stroke depression,卒中后抑郁);依据HIS(Hachinski ischemic scale,Hachinski缺血评分量表)量表、CDR(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临床痴呆指数量表)量表评定及DSM-IV(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精神疾病与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排除AD(Alzheimer′s disease,阿尔茨海默病)、Va D(Vascular dementia,血管性痴呆)及MD(Mixed dementia,混合性痴呆)患者;并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北京版Mo CA(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量表的评定,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写作组发表的《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断指南》(2011年)中VCIN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后,最终符合VCIND诊断并作为入组研究对象112例。登记入组患者的自然情况,并登记血生化、颈动脉血管超声、颅脑MRI检查结果。将所有入组的112例患者按照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制定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2012年)进行诊断并分组,分为T2DM组58例与非T2DM组54例,将自然因素、生物学因素、影像学表现、Mo CA量表得分及各分项得分在两组间进行比较分析。2、将T2DM组及非T2DM组进行以下比较,分析两组间各因素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1)自然因素(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2)生物学因素(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房颤、单纯高胆固醇血症)(3)影像学表现:梗死病灶数量(单发、多发),梗死病灶部位(左、右大脑半球;皮层、皮层下)、LA(Leukoaraiosis脑白质疏松)及严重程度;(4)Mo CA量表总得分、Mo CA量表中各分项得分。结果:1、T2DM组与非T2DM组比较,T2DM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比例高,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2,P0.01);2、T2DM组与非T2DM组比较,T2DM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P0.05);T2DM组脑梗死病灶以皮层下为主,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5,P0.05);T2DM组LA患者比例高,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1,P0.05);T2DM组Mo CA量表总得分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7,P0.05);各分项得分中,T2DM组执行功能得分更低(P=0.025,P0.05),记忆功能得分更低(P=0.001,P0.01);其他各分项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T2DM组与非T2DM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比例高;2、T2DM组与非T2DM组比较,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比例高;T2DM组的脑梗死病灶以皮层下为主;T2DM组LA患者比例高;T2DM组认知功能损伤更重,且以执行功能和记忆功能损伤为主。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87.1;R74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观松;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01年03期

2 李桂英,孟秋云;欣坦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7期

3 马可夫,楮晓凡;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测定[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1期

4 郑晓红;硫酸镁佐治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3年09期

5 李玲,刘吉录;联合黛安神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4年04期

6 彭华,郭洪志;急性脑梗死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4年02期

7 徐义祥;急性脑梗死124例诊治体会[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张清华,赵培;添加抗炎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1期

9 郭百海;周丽;;经颅超声多普勒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S2期

10 翁保慧;;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菊明;;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A];2007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允岭;;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学说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脑病诊治新进展高级研讨班专家讲义及论文汇编[C];2010年

3 毛锐;聂志余;靳令经;封亮;陈玉辉;李云霞;;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类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小雨;张凤;王栋;张媛媛;李晓红;;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研究[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5 耿亚兰;钟传林;杨清桦;;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监测的临床意义[A];贵州省医学会第八届神经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延文;;克栓酶两种剂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赵路清;崔爱勤;刘锦峰;张运生;王惠聪;郭学英;刘改生;郭志昌;;不同剂量金尔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吴云成;赵永波;谈永基;乔健;吕传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刘军;富昭;鱼博浪;张明;丁晖;吴兰琴;邵莹;刘庆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A];人体断面数据获取与图像处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苏庆杰;陈志斌;蔡美华;王W,

本文编号:1330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330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5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