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出处:《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是由体内高糖环境和多种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患者皮肤因局部微环境改变及免疫趋化应答功能障碍,容易受损,且创面反复溃烂,难以愈合,最终形成顽固性难愈创面,临床尚缺乏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严重下肢溃疡如糖尿病足的患者,临床多行截肢术阻止创面蔓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干细胞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利用羊膜搭载表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等被相继应用于治疗创面难愈的实验室和早期临床研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文从糖尿病患者创面难愈机制,最新临床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探索等方面进行综述。
[Abstract]:The difficult wound healing of diabetic patients is caused by high glucose environment and many biological factors. The skin of diabetic patients is easily damaged because of the changes of local microenvironment and the dysfunction of immune chemotactic response. And the wound repeatedly ulcerated, difficult to heal, finally formed intractable refractory wound, clinical lack of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lower extremity ulcers such as diabetic foo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em cell technology,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 and gene technology, clinical amputation has been used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wound, redu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endanger the life safety of patients. Some new treatment methods, such as the use of amniotic membrane carrying epidermal stem cells to construct tissue engineered skin and so on, have been us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early clinical research for the treatment of difficult wound healing.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refractory wound healing in diabetic patients, the latest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were reviewed.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分类号】:R587.2
【正文快照】: 、糖尿病创面难愈机制 糖尿病患者难愈创面是指皮肤在创伤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愈合甚至修复的开放性创面,常因伴随细菌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而导致创面溃败,使患者面临截肢的危险。糖尿病创面难愈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皮肤的特殊微环境、体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源,金岩,王新文,赵宇,李媛;构建含血管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年06期
2 吴国选,伍津津,朱堂友,鲁元刚,毕建军,沈利群;小型香猪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基底膜重建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07期
3 李秀兰;张杨;师宜健;;载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6年S1期
4 胡建武;;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22期
5 胡大海;王洪涛;王耘川;官浩;;组织工程皮肤研究现状[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3年01期
6 丁桂聪,毛天球,杨维东;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年05期
7 肖斌;组织工程皮肤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1年04期
8 潘云川;组织工程皮肤研究概况[J];海南医学;2002年10期
9 刘远桥 ,高晓莉;组织工程皮肤研制成功——抗感染能力强,具备表皮及真皮层[J];中国乡村医药;2002年11期
10 胡葵葵,胡琼华;组织工程皮肤的最新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秀兰;张杨;师宜健;;载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李秀兰;张杨;师宜健;;载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杨;李秀兰;郭悦;静蔼晨;师宜健;;载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兔皮肤缺损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秀兰;张杨;张文海;师宜健;;载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兔皮肤缺损的研究[A];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李秀兰;张杨;师宜健;;载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廖立新;陈刚泉;李国辉;李剑;;以表皮干细胞及脱细胞真皮构建组织工程皮肤[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秀兰;张杨;张文海;师宜健;;载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兔皮肤缺损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吕中法;;组织工程皮肤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毕建军;;小鼠组织工程皮肤异体移植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韩军涛;王洪涛;谢松涛;胡大海;朱雄翔;;自体细胞来源的组织工程皮肤及其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陈楠;艾尔肤再造“皮肤”[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2 刘恕;让坏死皮肤“焕然一新”[N];科技日报;2005年
3 刘远桥 高晓莉;我国研制出组织工程皮肤[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刘远桥 高晓莉;组织工程皮肤媲美真皮[N];医药经济报;2002年
5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教授 韩春茂 整理 余宁宁;新型组织工程皮肤动物实验成功[N];健康报;2010年
6 通讯员刘远桥高晓莉记者冯竞;给创面植上新型人造皮肤[N];科技日报;2002年
7 杨燕群 赵贽 张智军 檀琳 徐锋 苏玉军 朱晓明;非常“3+2”,精品铸辉煌[N];科技日报;2012年
8 毛天球;组织工程学研究概况[N];中国医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元刚;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重建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2 张向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3 刘源;构建含黑色素细胞以及血管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4 刘鹏;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及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5 闫迎军;应用脂肪干细胞与脱细胞真皮构建组织工程皮肤[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刘柳;人胚胎成纤维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刘晓亮;毛囊细胞构建毛囊化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宋可新;黑色素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张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皮肤中的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10 廖明德;人表皮干细胞复合裸鼠脱细胞真皮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及移植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端;灌注式培养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流速及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贺旭;组织工程皮肤低温保存后的活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3 李伟;组织工程皮肤生物力学性能及移植溃疡面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4 杨亚东;表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5 刘晓亮;异体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能力及其免疫排斥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吴国选;猪组织工程皮肤构建及移植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7 邹运动;含有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脂肪层结构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姜曼;组织工程皮肤的冷冻干燥保存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陈灿;以脱细胞真皮混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10 董德录;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细菌纤维素/透明质酸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21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421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