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血管新生抑制因子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发布时间:2018-02-03 22:04

  本文关键词: 血管新生抑制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足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 糖尿病肾病 出处:《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导致糖尿病患者寿命下降和生活质量降低。血管新生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基本病理特征,而血管新生抑制因子在血管新生平衡调控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血管新生抑制因子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及治疗前景作一综述,包括血管新生抑制因子与糖尿病各种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和糖尿病肾病等)等的关系,最后概述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治疗现状与内源性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在其中的应用前景。
[Abstract]:Diabetic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volve all organs of the whole body, leading to a decline in life expectanc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diabetic patients. Angiogenesis is the basic pathological feature of diabetic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ngiogenesis inhibit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angiogenesis balance an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Make a summary of the sce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giogenesis inhibitor and diabetic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diabetic retinopathy, diabetic foot, diabetic erectile dysfunction, diabetic nephropathy, etc.). Finally,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diabetic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endogenous angiogenesis inhibitor were summarized.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化教研室;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心血管研究群体;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163,81272338,81471033) 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2009ZX09103-642,2013ZX09102-053)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017111005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5A030311043) 广州市科技计划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201508020033)
【分类号】:R587.2
【正文快照】: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T1DM表现为血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大部分由先天性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T2DM以胰岛素抵抗或伴有胰岛素相对缺乏为特征,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综合征[1]。目前,我国18岁以上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新,李大启,李公宝,徐琴君;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检测[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1年02期

2 宫雅南,刘冬年,熊玉冰,黄伟文,庄万江;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析[J];广东医学;2001年06期

3 顾芹,宋守君,李向阳,尤传一;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年06期

4 曹爱华 ,王瑛 ,李翔;杏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1年03期

5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04期

6 张桂茹;糖尿病肾病85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7 侯建明 ,林凤辉 ,张超群;46例2型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04期

8 陈文霖;糖尿病饮食[J];医疗保健器具;2002年Z1期

9 孙力,许玲;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02年35期

10 ;糖尿病肾病诊治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星;许筠;苏建平;张军;程立志;翟晓丽;;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杨家茂;;糖尿病肾病防治琐谈[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丁耀耿;郝桂霞;;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析[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文铠;王志伏;王雪;孙大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现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8年

5 倪青;;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6 孙怡;李健红;宗红燕;;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16例[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7 叶军;;糖尿病肾病在儿童时期的早期干预[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杜旭昶;孙志红;闫春芳;刘彩虹;;疏糖丹治疗2型糖尿病50例临床分析[A];第六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于世家;任平;马丽佳;李小娟;郑曙琴;武明东;刘自力;薛丽辉;;糖尿病住院患者1344例回顾性分析[A];第六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郝效槐;魏玫都;崔立俊;;中西并蓄治疗糖尿病肾病[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向佳;糖尿病中医药防治项目立足社区[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2 特约记者 鲁海燕;逾八成公众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N];家庭医生报;2013年

3 马明愈;现代生活方式导致 糖尿病发病率迅速上升[N];中国妇女报;2005年

4 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侯建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N];福建科技报;2004年

5 王文绢 范军星;世界糖尿病日关注焦点:糖尿病并发症[N];健康报;2003年

6 主持人 向红丁博士;糖尿病肾病须早防早治[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华悦;预防糖尿病,从减肥开始[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8 刘冬梅;肥胖糖尿病第一诱因[N];天津日报;2004年

9 刘燕玲;首部中医专病指南定下糖尿病治则[N];健康报;2007年

10 崔昕;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有进展[N];健康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特异性促进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永;MiR-346在抗TGF-β信号途径介导的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D];武汉大学;2015年

3 魏凤江;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群体遗传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孙士杰;胱抑素C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魏艳红;PKCα介导的EGFR降解在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龙泓竹;益气养阴通络散结方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姜e,

本文编号:1488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488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f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