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知识对HIV单阳家庭配偶阳转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 艾滋病 防治 知识 单阳 家庭 配偶 阳转 相关性 分析 出处:《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宣传服务对HIV单阳家庭配偶阳转的影响,为提高HIV单阳家庭干预的针对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对照分析方法,对109对HIV阳转夫妻和114对HIV单阳夫妻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包括基本情况、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服务信息的知晓、态度、接受宣传服务的情况等。问卷信息录入用Epidata 3.1软件,SPSS 15.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HIV阳转家庭配偶双方对夫妻性行为不用安全套会传播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知晓比例低于HIV单阳家庭(P0.05);HIV阳转家庭先证阳性方知晓夫妻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针具或锐器和早期抗病毒治疗以及机会性感染防治可预防HIV夫妻间传播的比例均低于HIV单阳家庭阳性方(P均0.05)。结论 HIV单阳家庭配偶阳转与夫妻双方,尤其是先证阳性方对HIV夫妻间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的知晓水平相关,知晓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减低配偶阳转的风险。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and publicity services for HIV single positive family spouse seroconver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HIV single positive family intervention targe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109 pairs of HIV positive couples and 114 pairs of HIV single positive couple retrospective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basic information, knowledge, HIV / AIDS related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attitude, service and so on. Accept the publicity questionnaire information input by Epidata 3.1 software and SPSS 15 software for the chi square test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HIV positive families both spouses couple for condoms will spread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hat is less than HIV single Yang family (P0.05); HIV positive family of positive awareness of safe sex couples, avoid sharing needles or sharp and early antiviral therapy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prevention can prevent HIV husband and wife Between the transmission ratio is lower than that of HIV single positive family positive (P 0.05). Conclusion HIV single positive seroconversion and family spouse couples, especially on the first card positive transmission of HIV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of the level of awarenes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awareness, more conducive to reducing the risk of spouse seroconversion.
【作者单位】: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理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金】: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GAP-0201018)
【分类号】:R512.91;R1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祖样;宋丽军;罗红兵;梅静远;卢冉;肖民扬;贾曼红;;2013年云南省暗娼艾滋病高危行为调查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年12期
2 李丹;;云南省某地2013年六类人群梅毒、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4年04期
3 杨小艺;梁浩;阮玉华;邵一鸣;;HIV单阳家庭预防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4 余惠芬;韩瑜;安晓静;张晓波;徐诺雅;贾曼红;马艳玲;张勇;;持续随访干预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高危性行为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年09期
5 毛献明;刘丽芬;梁静;王前;;HIV单阳家庭配偶孕前综合干预现状及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2013年08期
6 曾吉;辛倩倩;吕繁;;男性HIV单阳家庭社会性别相关因素对安全套使用情况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7 胡锦流;刘林飞;孙修福;;淮安市HIV/AIDS患者及其配偶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心理状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瑞;;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单阳家庭配偶间HIV性传播预防作用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7年07期
2 余惠芬;徐诺雅;霍俊丽;韩瑜;张小波;杨志敏;安晓静;黄丽花;杨丽芬;马艳玲;施玉华;;艾滋病防治知识对HIV单阳家庭配偶阳转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年01期
3 汤后林;韩晶;李健;许娟;毛宇嵘;;2010年全国新报告HIV/AIDS病例接受规范化随访及效果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年12期
4 李健;汤后林;韩晶;许娟;沈智勇;赖文红;施玉华;孙定勇;倪明健;毛宇嵘;;中国5省份2011-2014年新发现HIV感染者检测阳性前配偶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年11期
5 余惠芬;韩瑜;霍俊丽;张小波;施玉华;杨翠云;朱琼美;张维义;端琼丽;马艳玲;;夫妻关系对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阳转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6年11期
6 吴国辉;唐文革;周超;;探索疾控-医院-社区“三位一体”艾滋病防控模式[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年10期
7 崔燕;张静;陈学玲;胡晓远;马媛媛;曾长玉;倪明健;;新疆伊犁州HIV单阳家庭阳转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年15期
8 刘漫;肖琛嫦;王棠;刘家发;李十月;燕虹;;湖北省某市2014年中老年男性HIV感染及与暗娼关系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年07期
9 黄仁国;翟庆秀;许海芬;;广西平乐县减少艾滋病单阳家庭夫妻间传播干预管理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年06期
10 姚菲菲;董利民;谢艳;罗菲;李明;肖崇X;;1997-2014年自贡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张振开;文小青;莫晓玲;杨春元;欧俊宏;;不同档次场所暗娼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状况和高危行为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3年07期
2 何慧婧;徐鹏;辛倩倩;曾吉;张灵麟;孙定勇;余惠芬;陈怡;刘康迈;吕繁;;艾滋病单阳家庭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年05期
3 曾吉;辛倩倩;吕繁;;男性HIV单阳家庭社会性别相关因素对安全套使用情况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4 安静;孙莹;王熙;祖萍;麦锦城;梁健平;许志勇;满学军;毛艳;陶芳标;;同伴影响、风险决策与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相关性[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5 安晓静;余惠芬;韩瑜;贾曼红;马艳玲;张小波;徐诺雅;张勇;;云南省艾滋病综合管理对相关服务可及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年02期
6 汤后林;吴尊友;;HIV单阳配偶间性传播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11期
7 明帅;王岚;王璐;葛增;周建平;何文生;王俊杰;;驻马店市抗病毒治疗“单阳家庭”夫妻间性传播HIV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年05期
8 明帅;王璐;王岚;;HIV单阳家庭夫妻间传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12期
9 张轩;成浩;冯微宏;缪小兰;顾静;;无锡市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1年06期
10 沈银忠;张永信;;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新认识[J];上海医药;2011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军;;脾切除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伴发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宁夏医学杂志;1989年05期
2 Pascal A;陈金华;;评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流行的经济影响的理论问题[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1990年02期
3 王莉,曾俊,岳蕤,边海燕,周妮;HIV病毒对手术麻醉科人员的威胁及防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年04期
4 苏慧勇,杨学文,苏健康,周俊,尹光芝,姚正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肺结核34例临床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4年01期
5 王传铭,李涛洪,潘蓄林,张旭东;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HIV潜力[J];生命的化学;2005年03期
6 薛云;;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预防HIV母乳传播[J];国外医学情报;2006年11期
7 李阳;;不同人群艾滋病病毒(HIV)自愿性咨询和检测的需求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22期
8 徐楷;许文博;张明元;柳建发;;HIV及艾滋病防治研究进展[J];地方病通报;2008年02期
9 乔瑞娟;张晨华;许丹;石林;李旭;王一理;;感染HIV儿童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机的初步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谭健;;婴儿如何将HIV传染给母亲[J];国外医学情报;198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素华;端木宏谨;李拯民;冯惠忠;张福杰;崔为国;余为业;朱林;谭爱军;陈明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的研究(摘要)[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王佑春;;HIV假病毒体系在病毒特性研究和检测中的应用[A];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单平囡;卢志勇;;HIV主动检测在创伤性病人的必要性分析[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昕;梁权;王缦;;HIV-2 gp36重组抗原的制备及其在HIV诊断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晓艳;刘兆梅;王小利;马洪涛;杨怡姝;温瑞兴;;天然产物中HIV三大酶类抑制剂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克荣;徐克沂;屈文妍;李秀兰;杨翌;;中原地区有偿献血人员HIV家庭内感染状况分析[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刘盛元;王福祥;;黑龙江省羁押人群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陈亚岗;;HIV的职业暴露与防范[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赵红心;;如何调整抗HIV治疗方案[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柏凌;余秋蓉;李秀梅;张振平;;HIV—1 Tat蛋白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怀岩 王家全;当警察遇上HIV:“无计可施”的尴尬如何解[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2 记者 刘莉;我国加入国际“迈向HIV治愈计划”[N];科技日报;2012年
3 翻译 李勇;HIV药物或迎“重磅炸弹”时代[N];医药经济报;2013年
4 郑焕斌;23%的南非军人感染HIV[N];科技日报;2004年
5 王迪;HIV药物市场的远大前程[N];医药经济报;2005年
6 深检;深圳:HIV升温[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1年
7 郭文;治疗HIV/肝炎合并感染谁主沉浮?[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任河;“基因休眠法”控制HIV扩散[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抗HIV能力 基因说了算?[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国斌;捕捉HIV侵袭细胞全过程[N];健康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慧鑫;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单阳家庭配偶间HIV性传播预防作用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2 金洪涛;HIV多表位重组疫苗的构建及其实验免疫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毛魏魏;新型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乳腺癌、抗HIV的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耿文清;外周血DC在控制和传播HI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申镇维;新型HIV多表位重组疫苗的构建、纯化及其实验免疫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琳;酸酐修饰卵清蛋白作为候选杀微生物剂预防HIV性传播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7 郝彦哲;慢病毒介导siRNA和细胞内抗病毒因子对HIV抑制作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碧云;抗HIV化合物SJP-L-5的结构改造与活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2 徐维四;新型HIV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辅助受体抑制剂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
3 王玉淼;高校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性行为特征及HIV影响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4 臧玉翠;复方大青叶注射液对HIV侵入和复制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1年
5 李乐涛;海洋天然产物抗HIV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的研究及影响核糖核酸酶H活性的物质与抗HIV药物联合使用体外药效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6 杨光;HIV专管强戒场所处突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王洁;抗HIV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改造及生物活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阮元;中国境内406名缅甸吸毒者跨境现状及感染或传播HIV高危因素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9 年进兴;中药毛冬青抗HIV活性成分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10 杨林;核苷磷酰化偶联壳聚糖的抗HIV高分子前药合成及纳米化方法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22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52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