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下肢动脉病变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瘦素基因 瘦素受体基因 下肢动脉病变 2型糖尿病 SNP 交互作用 出处:《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LEAD患病风险明显增加,且发病早,病变重,治疗难度大,是一种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基因多态性,以及许多非遗传因素(如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在其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研究结果不一致。目前多数研究表明瘦素(Leptin,LEP)与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基因多态性与肥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尚无关于LEP与LEPR基因多态性及与非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下肢动脉病变的影响的报道。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的选择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89例为研究对象,LEAD人数为380例,非LEAD人数为409例。二、实验室检测抽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8ml,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及瘦素(LEP)。抽取静脉血3ml于EDTA抗凝管内,提取DNA,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瘦素(LEP)基因G2548A位点、rs3828942位点,瘦素受体(LEPR)基因Gln223Arg位点、Prol019Pro位点多态性。三、统计学分析以Epidata 3.0录入数据库,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c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EAD发病的危险因素。叉生分析法分析LEP及LEPR基因各基因位点基因与基因、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对LEAD的影响。实验结果一、环境因素与LEAD的关系与非LEAD患者相比,年龄、性别、BMI、TG、HDL、吸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TC、LDL-C、Leptin、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LEA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c2趋势=108.87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高TC血症、高LDL-C血症、高Hb Alc水平、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leptin水平是LEA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二、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LEAD的关系LEP基因2548G/A位点AA、AG、GG基因型在非LEAD组(44.3%、42.3%、13.4%)与LEAD组(34.7%、44.7%、20.5%)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0.623,P=0.005)。LEAD组G等位基因频率(38.6%)高于非LEAD组(34.6%)(c2=11.447,P=0.001)。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携带LEP基因2548G/A位点GG基因型者发生LEAD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1.998(95%CI:1.316~3.017)倍,GG因型可能是LEAD的易感基因型。LEP基因rs3828942位点AA、AG、GG基因型在非LEAD组(45.5%、43.0%、11.5%)与LEAD组(43.2%、43.7%、13.2%)分布无统计学差异(c2=0.703,P=0.704)。病例组G等位基因频率(35.0%)与非LEAD组(3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697,P=0.404)。多因素分析表明不能认为rs3828942多态性与LEAD有关。LEPR基因Gln223Arg位点AA、AG、GG基因型在非LEAD组(10.3%、39.4%、50.4%)与LEAD组(6.3%、35.3%、58.4%)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c2=6.922,P=0.031)。LEAD组G等位基因频率(76.1%)高于非LEAD组(70.0%)(c2=7.195,P=0.007)。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携带LEPR基因Gln223Arg位点GG基因型者发生LEAD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1.816(95%CI:1.100~3.108)倍,提示GG基因型可能是LEAD的易感基因型。LEPR基因Pro1019Pro位点GG、AG、AA基因型在非LEAD组分布(16.6%、44.3%、39.1%)与LEAD组(11.3%、41.6%、47.1%)具有统计学差异(c2=7.200,P=0.027)。LEAD组A等位基因频率(67.9%)高于非LEAD组(61.2%)(c2=7.599,P=0.006)。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携带LEPR基因Pro1019Pro位点AA基因型者发生LEAD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1.717(95%CI:1.109~2.658)倍,提示AA基因型可能是LEAD的易感基因型。三、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LEAD影响的分析本次研究的LEP基因及LEPR基因的4种多态位点间未显示出基于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P0.05)。四、基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分析叉生分析中,Gln223Arg与LDL-C显示出基于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U=2.658,P=0.008),交互作用指数(S)=5.310,两者可能具有正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归因比(AP)=0.570,纯交互作用归因比(AP*)=0.812,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1.918,交互作用比值比(ORint)=2.269。Gln223Arg与Hb A1c显示出基于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U=2.152,P=0.031),交互作用指数(S)=7.027,两者可能具有正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归因比(AP)=0.522,纯交互作用归因比(AP*)=0.858,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1.332,交互作用比值比(ORint)=2.074。本次研究的4种基因的多态位点与TC、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均未显示出基于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1、糖尿病人群中,高TC、高LDL_C、高Hb Alc、糖尿病病程、年龄、高leptin、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是LE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LEP基因位点G2548A,LEPR基因位点Gln223Arg和Prol019Pro多态性是糖尿病人群LEAD患病的独立风险因素。3、LEP基因2548G/A位点、rs3828942位点,LEPR基因Gln223Arg位点Pro1019Pro位点间未显示出基于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4、在对糖尿病患者LEAD的影响中,LEPR基因Gln223Arg位点与Hb A1c、LDL-C存在基于相加模型的正交互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8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爵;;交互作用的估计及其应用(一)[J];中国卫生统计;1989年06期
2 ;《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健康危险评定与预警》[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0年01期
3 Mc Elnay JC ,王仲山;药物交互作用的部位与机制:体外、肠道内及代谢部位的交互作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2年01期
4 高辉;胡良平;郭晋;;如何正确处理无法考察交互作用的三因素或四因素设计定量资料[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年05期
5 艾伦弘;汪模辉;李鉴伦;曾江萍;;镉及镉锌交互作用的植物效应[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年12期
6 姚志刚;鄂勇;王浩彦;;GSTM1基因多态性与吸烟因素交互作用影响肺癌发生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02期
7 宁艳;贾崇奇;刘同涛;刘兆兰;;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与年龄、吸烟的交互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2期
8 胡良平;郭晋;龚大勇;高辉;李长平;;如何正确认识具有交互作用的多因素试验设计——怎样在药物应用与监测研究中正确运用统计学(七)[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年01期
9 吕永生;钱吉生;韩建平;吴海磊;漆少廷;曲媛;李延平;;航空配餐微生物生长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9年04期
10 叶丹,李红,赵力;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与下肢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宏海;张秋云;卢平;曾丽璇;何广平;;土壤和水体环境中矿物-腐殖质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环境矿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孙晓燕;李晓煦;侯杰泰;王宝玉;张瑶瑶;;用简单斜率分析交互作用:优势与实际应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焦红肖;时文涛;魏凤江;蔡春友;Kai Wang;Struan Grant;Hakon Hakonarson;R.Arlen Price;李卫东;;基于通路的肥胖症全基因组交互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王玉军;王慎强;周东美;陈怀满;;两种土壤中邻苯二胺和铜交互作用的比较研究[A];第七次“土壤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5 徐晚虹;吕国荣;李拾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临床意义[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冯玉欣;张奕;柳林;程丽霞;鹿相花;;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危险因素临床分析[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敏燕;田慧;宗文漪;王节;李小鹰;;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贾启禹;邵红;吴荣秀;;彩超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郑春梅;王繁博;王薇;;彩超对下肢动脉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刘芳;胡艳云;沈静;曾辉;赵s,
本文编号:1536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536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