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ctophilin3调控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 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 Junctophilins(JPs) 线粒体内质网并置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 兰尼碱受体(PyR) 胚胎干细胞(ES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出处:《浙江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而导致的慢性疾病,病程晚期往往伴有致命并发症。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阐明,现有药物尚无法治愈糖尿病,因此深入探索胰岛β细胞分化及胰岛素分泌功能调控新靶点与相关分子机制,是2型糖尿病防治及药物研究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β细胞外葡萄糖经线粒体代谢产生ATP,关闭ATP敏感性钾(KATP)通道诱发细胞膜去极化,使胞外Ca2+经由电压门控Ca2+通道(voltage-gated Ca2+ channels, VGCC)内流,并放大胞浆Ca2+信号,分别从KATP通道依赖以及非依赖两条途径促进β细胞内胰岛素释放,这一过程为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 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 GSIS).线粒体功能完备是胰岛素释放的重要前提,线粒体功能下降导致的GSIS不足为2型糖尿病发病特征。正常的GSIS功能需要ATP与Ca2+信号共同维持,因此本论文试图从线粒体代谢及Ca2+信号角度出发,探索GSIS过程中尚未阐明的调控靶点,希望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及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β细胞胰岛素分泌同时也受Ca2+信号调控。细胞内钙库内质网上Ca2+通道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phosphate receptor,IP3R)、肌浆(内质)网Ca2+-ATP酶(Sarcopkasmic/ Endopkasmic reticulum Ca2+-ATPase, SERCA),以及钙库操控性Ca2+内流(Store-operated Ca2+ entry, SOCE)均可通过调节胞浆Ca2+浓度,参与调控β细胞胰岛素分泌。Junctophilins(JPs)是一类存在于可兴奋细胞中的膜结合蛋白,可连接细胞膜与内质网膜形成膜连接复合物(Junction Membrane Complexes, JMCs),加强细胞内外Ca2+信号交流,维持胞内Ca2+平衡。JP家族蛋白(JP1-JP4)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JP缺失破坏JMCs结构引起胞内Ca2+紊乱,也可在特异分布相应组织作为功能蛋白受微环境改变引起应激反应,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β细胞具有可兴奋细胞的电活动及Ca2+瞬变特征,但迄今尚未见有关JPs在β细胞表达及功能研究的报道,亟需加紧探索并力图阐明与2型糖尿病可能的关系。内质网与线粒体经由线粒体融合蛋白(Mitofusin 1, Mfh1; Mitofusin 2, Mfn2)形成并置结构,促进内质网内Ca2+经由IP3R快速穿梭进入线粒体,点燃三羧酸循环,加速线粒体内ATP生成。JP敲除可引起线粒体形态及功能受损,使Mfn2表达下调,其机制不明。提示JMCs不仅是细胞膜与内质网连接的结构基础,也可能调控内质网与线粒体连接。因此,本论文第一部分从考察JPs在人与小鼠胰岛p细胞中表达,探索JP亚型对小鼠p细胞ATP依赖的GSIS, Ca2+信号以及线粒体-内质网连接的调节作用,并力图论证其内在机制。本论文第二部分(附)关注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信号通路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中的可能学术价值与应用前景。体内成体干细胞可分化为胰岛素阳性细胞,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同时诱导性多潜能干(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iPS)细胞不仅可基因干预,还避免了伦理、免疫排异等问题,其问世为细胞移植治疗带来曙光。胚胎干(embryonic stem, ES)细胞同样具有多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定向分化成为胰岛素阳性(Insulin-positive, INS+)细胞,寻找合适的靶点定向调控ES细胞分化功能完整的INS+细胞,有望用于促成体干细胞分化,为抗糖尿病药物提供新的靶点,并为iPS细胞在糖尿病细胞治疗研究提供借鉴。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PPARs)为线粒体代谢脂质传感器,参与脂肪酸氧化磷酸化是干细胞分化开关。迄今PPARs对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INS+细胞的调控尚不明确。课题组前期结果显示PPARβ激活可促进正常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ΔΨm)形成,推进小鼠ES细胞分化,与INS+细胞形成相关,但PPARβ激活对诱导细胞GSIS功能的研究及相关分化机制仍不明确。胰十二指肠同源异性盒蛋白(Pancreatic and duodenal homeobox 1, Pdx-1)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调节β细胞生成,并参与调控p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 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 GSIS) 。叉头框蛋白O1 Forkhead box protein O1, Foxol)和葡萄糖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在p细胞中均可抑制Pdx-1表达。在INS+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β激活与上述信号分子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论文第二部分探索了线粒体代谢脂质传感器PPARP激活与小鼠ES细胞分化为功能完整INS+细胞与GSIS的相关机制,论证了PPARP激活在人类ES细胞分化为INS+细胞过程中的作用。1. Junctophilin3调控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研究本论文第一部分考察了JPs在人与小鼠胰岛p细胞中表达,并探索了JP对小鼠β细胞GSIS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实验结果显示JP3在小鼠与人胰岛p细胞中有表达。在原代小鼠胰岛中干扰JP3后,GSIS功能受损,伴随线粒体ΔΨm, ATP产量以及线粒体Ca2+瞬变下降,但未激活线粒体依赖的细胞凋亡通路。与此同时,干扰JP3可选择性抑制RyR活性,减弱咖啡因诱导的胞浆Ca2+瞬变,而未激活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本研究发现小鼠胰岛p细胞中存在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超微结构,干扰JP3可选择性抑制Mfn2调节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辅激活子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y coactivator 1α, Pgc-1α)核转移,同时下调Pgc-1α转录,导致Mfn2表达下降。由此破坏内质网与线粒体并置结构,使内质网内Ca2+无法快速从IP3R穿梭进入线粒体,而降低葡萄糖刺激的ATP产量,导致ATP依赖的GSIS功能受损。本研究同时也发现人胰腺组织JP3选择性附着于RyR2,极有可能参与GSIS过程Ca2+信号放大,从而涉及GSIS的KATP通道非依赖调控环节。此外尚发现人胰β细胞核内同时表达Pgc-1α与PPARβ,提示极有可经能由Ca2+信号介导共同参与调控Mfn2,与线粒体功能及胰岛素释放密切相关。2. PPARβ激活促胰岛素阳性细胞分化机制研究(附)本论文第二部分探索了线粒体代谢脂质传感器PPARP激活对人类与小鼠ES细胞分化为GSIS功能完备INS+细胞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实验结果显示PPAR激活可促进INS+细胞分化并增强其GSIS功能。在小鼠ES分化为INS+细胞过程中,PPARP激活促进Pdx-1表达,特异性增加胰岛β样细胞分化。Foxo1为Pdx-1负调节因子,本实验发现在INS+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β激活经由PI3K/Akt信号转导,使胞浆p-Foxo1增加,而抑制Foxo1入核活化。为探索PPARβ激活调节INS+细胞分化的潜在临床研究意义,本部分考察了PPARβ激活在人类ES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PPARβ激活同样增加INS+细胞的生成及GSIS功能,伴有PI3K/Akt/Foxo1/Pdx-1通路激活。结论:1.本文第一部分揭示了JP3在小鼠与人胰岛p细胞中有表达。在原代小鼠胰岛中JP3参与调控GSIS,并维持p细胞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轴完整性。小鼠胰岛干扰JP3后,减弱RyR介导的Ca2+瞬变,抑制Pgc-1α核转移,使下游蛋白Mfn2表达下调,破坏线粒体与内质网连接结构,降低葡萄糖刺激的ATP产量,导致ATP依赖的GSIS功能受损。抑制小鼠胰岛p细胞JP3表达,并不引起线粒体依赖凋亡或内质网应激信号,提示JP3下调主要影响p细胞功能。尚揭示了人胰腺组织JP3选择性附着于RyR2,极有可能涉及GSIS的KATP通道非依赖调控环节;人胰β细胞核内同时表达Pgc-1α与PPARβ,极有可能共同参与调控Mfn2与胰岛素释放密切相关。所获结果有利于从全新的角度深入理解胰岛β细胞生理功能,为2型糖尿病防治及药物研究提供全新的切入点。2.本文第二部分(附)论证了PPARβ激活可促进人类及小鼠ES细胞分化为INS+细胞,并增强该INS+细胞的GSIS功能。PPARβ为脂质传感器,其激活促进线粒体脂质氧化磷酸化,经由PI3K/Akt通路调节p-Foxo1/Foxo1状态,抑制Foxo1活性而增加Pdx-1表达,由此促GSIS功能完备的INS+细胞生成。所获结果有望促成体干细胞分化,为发现潜在的抗糖尿病药物提供新的靶点,也可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糖尿病治疗应用基础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8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智广;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的分子机制[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年02期
2 王琼;胰岛β细胞的休息与保护[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5年19期
3 谷春芳;李文肖;苏胜偶;;胰岛β细胞钾通道开放剂与β细胞休息学说研究现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01期
4 薛莹;刘超;;胰岛β细胞群的变化规律[J];江苏医药;2007年06期
5 高利平;刘勇林;孙红;;1,6-二磷酸果糖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胰岛β细胞内钙超载[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6 杨立勇;;胰岛β细胞损伤的临床评估[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年06期
7 刘泽林;李路;;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特点和评估[J];医学综述;2008年12期
8 翁光明;雷桂兰;;胰岛β细胞瘤的诊治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26期
9 王跃春;黄晓恩;苏仲春;陈志明;张诗颖;;胰岛β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组学[J];生命的化学;2011年05期
10 鲁碧楠;庞宗然;;胰岛β细胞“质”、“量”的辩证关系——“质”的三要素[J];生物学杂志;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费玉娥;金雪光;;屡次误诊为竭症的胰岛β细胞瘤一例[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刘静;田利民;郭茜;王锐;樊瀛哲;余烨;;大鼠内吗啡肽对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林建立;侯建明;高政南;陈刚;黄慧彬;温俊平;梁继兴;;应用细胞片层技术研究胰岛β细胞的细胞保护[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李珊珊;孔德明;李雪梅;;使用遗传学可示踪转基因斑马鱼技术进行甲硝唑诱导胰岛β细胞破坏和再生的初步研究[A];2010年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鹿国晖;曾凡星;方子龙;;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运动大鼠胰岛β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张宏利;骆天红;冯龄;赵臾;李文毅;徐佳;李杲;罗敏;;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基因对胰岛β细胞发育和分化作用的研究[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龙健;苏艳新;邓华聪;;脂联素抗胰岛β细胞脂性凋亡及其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周琳;薛耀明;沈洁;高方;;胰淀素对体外培养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影响的分子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李淼;何清华;国汉邦;黄秀清;满永;路永刚;周迎生;王抒;黎健;;低密度脂蛋白与极低密度脂蛋白引起胰岛β细胞氧化损伤作用的机制探讨[A];第四届全国血脂分析与临床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赵玉峰;裴建明;朱运龙;陈晨;;亚油酸通过双信号途径激活大鼠胰岛β细胞上ATP敏感性钾通道[A];2008年神经内分泌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白毅;调控胰岛β细胞代偿性增殖新机制被发现[N];中国医药报;2014年
2 吴一福;僵知饮对胰岛β细胞损伤有修复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冯卫东;外分泌细胞直接转化胰岛β细胞获得成功[N];科技日报;2008年
4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潘长玉;降糖同时勿忽略胰岛β细胞[N];健康报;2010年
5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程桦 教授;儿童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N];健康时报;2008年
6 ;一线降糖药物存在严重先天不足[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赵绍华;关于“干细胞移植治愈糖尿病”[N];健康时报;2003年
8 郑倩怡;肠促胰素研究带来降糖新理念[N];中国医药报;2010年
9 陈金伟;药名差以毫厘 药效失之千里[N];保健时报;2007年
10 吴纪;营造生命的春天[N];大众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红;携有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重组腺病毒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凌家俭;一氧化氮在胰岛β细胞内对环加氧酶2表达、前列腺素E2合成的影响及前列腺素E2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3 李敏;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1型糖尿病鼠胰岛β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D];复旦大学;2012年
4 龙健;脂联素抑制胰岛β细胞脂性凋亡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5 陈文斌;表观遗传调控对胰岛β细胞发育和功能以及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和机制[D];山东大学;2013年
6 卢忠燕;FOXO1转录因子在胰岛β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7 孙中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再生与氧化自由基、TGF-β相关因子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付青姐;IL-1β诱导后NIT-1胰岛β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监定和序列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9 解秀文;腺病毒介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对链脲佐菌素致大鼠胰岛β细胞损害的保护性作用[D];青岛大学;2010年
10 谷昭艳;Annexin 1对增龄相关胰岛β细胞增殖与自噬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雪;转基因系构建斑马鱼胰岛β细胞发育模型的建立[D];贵阳中医学院;2008年
2 夏铭;“绿色”胰岛β细胞转基因斑马鱼及应用[D];贵阳中医学院;2008年
3 孙立波;腺病毒介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对胰岛β细胞损害的保护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4 潘桂梅;腺病毒介导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对链脲佐菌素诱导胰岛β细胞损害的保护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5 程瑞;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对大鼠胰岛β细胞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6 金艳艳;钙通道介导的小于胎龄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的电生理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袁英;α-生育酚对链脲菌素诱导离体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干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8 鲜彤章;1例不典型胰岛β细胞瘤的病案报道及相关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史婧丽;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10 王仁忠;维生素E对链脲菌素所致胰岛β细胞损伤的干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52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55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