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膳食模式与燃煤型氟中毒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5 07:32

  本文选题:膳食模式 切入点:燃煤型氟中毒 出处:《遵义医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1.从膳食营养的角度探索膳食模式饮食种类中对燃煤型氟中毒发病危险有影响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氟中毒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探索对燃煤型氟中毒预防有利的健康膳食模式,更好的应用于我国居民合理的膳食指导和燃煤型氟中毒的综合防治。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2015年6月至9月,我们在贵州省织金县开展了关于膳食模式与燃煤型氟中毒的1:1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均来自在氟中毒病区居住超过10年的200名成人氟中毒患者,同时按性别和年龄(±5岁)1:1匹配在上述地区招募200名无骨科相关疾病且居住时间超过10年的成人作为对照组。2.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的访谈方式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应用结构化问卷收集燃煤型氟病区调查对象的膳食摄入情况、生活方式、人口学特征和其他非膳食的影响因素等情况,通过食物频数表(75条食物条目)详细记录每个人的膳食摄入量。3.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得到的问卷均采用epidata3.0软件将调查问卷进行双录入,并逐一核对。各食物类别在经食物成分表转换后,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的标准,计算三种膳食指数(DQI-I、AHEI、aMED)的得分情况。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针对本次调查研究的3个膳食模式,并得到个体的因子得分情况。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情况特征,根据调查的内容及资料要求采用配对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将以上3种不同膳食指数得分高低分别分为四个层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别分析3种不同膳食模式得分分级与燃煤型氟中毒的关系。以最低膳食模式得分组为参照组,计算其它三个层次的优势比(odds ratio,OR)及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模型1仅校正能量。模型2在校正能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社会因素(本次研究社会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居住年数、人均年收入、是否炉灶改良、燃煤种类、炉火烘烤粮食、吸烟情况、玉米辣椒使用前是否淘洗)。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本次研究最终一共纳入200名合格的氟中毒病人(男性87人,女性113人)与200名经匹配合格的对照(男性87人,女性113人),男性的平均年龄为51.14岁,女性平均年龄为48.42岁。2.在对三个膳食指数的膳食模式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本次氟中毒地区人群三个膳食指数得分处于中下水平,本次研究发现膳食指数得分越高,发生燃煤型氟中毒的风险就越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dqi-i、amed、ahei的最高组得分与最低组得分比较,经多因素校正后or(95%ci)依次为0.52(0.34,0.80)、0.35(0.20,0.61)和0.44(0.27,0.71)。在dqi-i膳食质量评分中的充足性评分方面,在校正多因素后,评分高于中位数者发生燃煤形氟中毒的危险性降低31%(6%,50%)。3.本次研究还探索了因子分析的3个膳食模式,其中依次为高坚果-菌藻-奶类模式、高玉米-土豆-瓜类模式和高肉类-油炸食品模式。经多因素校正分析后,发现燃煤型氟中毒的发病危险随着高坚果-菌藻-奶类模式的因子评分增加而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趋势检验p0.001)。与得分最低组相比,得分最高组发生燃煤型氟中毒的危险降低77%(57%-82%)。高玉米-土豆-瓜类模式提示可能与燃煤型氟中毒的发生存在显著的正向剂量反应关系(趋势检验p值均0.05)。在进行多因素校正后,得分最高组与最低得分组相比or及95%ci为2.22(95%ci1.47-3.34)。但是未发现高肉类-油炸食品模式与燃煤型氟中毒的发生具有统计学差别。结论:1.膳食质量的提高,尤其是膳食质量的多样性、充足性和总体平衡性方面,对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居住的居民患氟中毒(氟斑牙及氟骨症)危险的降低有着重要的意义,amed膳食指数评分较dqi-i和ahei,更能较敏感地反映膳食质量和燃煤型氟中毒发病危险的联系。2.高坚果-菌藻-奶类模式是燃煤型氟中毒的保护性膳食模式;高玉米-土豆-瓜类模式可明显增加燃煤型氟中毒发病的危险。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9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芝芳;郭雄;白广禄;雷艳霞;王宇东;范中学;张强;丁曰清;;陕南燃煤型砷皮肤损伤危险因素分析[J];卫生研究;2007年03期

2 王光平;刘建国;李明霞;吴迪;初可嘉;管晓燕;顾瑜;;燃煤型氟斑牙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的改进[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3年02期

3 刘丹;祁永红;王克跃;周远忠;石修权;;燃煤型氟暴露地区人群尿氟水平及影响因素[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年03期

4 钟复光,单可人,何燕,顾启滨,周晓明;燃煤型慢性砷毒接触者发砷含量的比较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9年03期

5 李明健;湖北省燃煤型氟中毒全国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5年03期

6 ;氟化氢可能引起燃煤型地氟病[J];科技传播;2012年04期

7 何伟;廖映旭;晏维;;巫溪县燃煤型氟中毒防治现状[J];热带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8 李阳,李明健,熊培生,黄文耀,龚新国;1996-2000年湖北省燃煤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2年06期

9 李立;刘松涛;王豫林;何勇;马良奇;晏维;;生物质气化炉在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推广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1年01期

10 钟复光,单可人,何燕,顾启滨,周晓明;燃煤型慢性砷中毒病区不同人群发砷含量的比较[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文翘;刘建国;王光平;刘道一;刘俊宇;祁佳莹;杨其芬;李跃智;;氧化应激在燃煤型氟斑牙发生中的作用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林国芳;杜晖;陈纪刚;陆洪潮;周运书;沈建华;;影响燃煤型砷中毒风险的获得性及非获得性因素[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建国;季伯;王凯;李绍岳;管晓燕;王光平;孙莉;;燃煤型氟斑牙动物模型的复制[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洁;陈静;王正虹;徐世斌;晏维;周倩如;郭小琳;;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煤氟调查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5 孙兰英;杨运旗;黄晓欣;陈宁;张爱华;;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肺功能损害与病理改变关系初探[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抗诱变剂和抗癌剂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倩如;赵舰;陈静;徐世斌;晏维;张洁;郭小琳;岳小春;;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氟摄入和尿氟的调查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7 肖邦忠;廖文芳;吴成果;陈静;李心术;晏维;;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现状调查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军;张爱华;黄晓欣;蒋宪瑶;岑笃才;;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病变皮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力[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肖跃海;孙发;谷江;石家齐;李崇斌;田源;;营养因素在燃煤型氟中毒雄性大鼠生殖内分泌影响中的作用[A];2013年贵州省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张爱华;胡昌军;黄晓欣;;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不同病变皮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A];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葛云峰 霍玉福;陕西确认存在燃煤型砷中毒病区[N];健康报;2004年

2 王彦人;凤凰认真开展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工作[N];团结报;2010年

3 记者 李松战;我市将彻底告别高氟煤烟危害[N];洛阳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李超;紫阳防氟砷改灶项目受益7.4万人[N];安康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丹;燃煤型氟暴露对男性不育及尿氟的影响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4年

2 李玲;燃煤型过量氟对仔鼠下切牙牙胚钙调蛋白NCX3和NCKX4表达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6年

3 罗明江;膳食模式与燃煤型氟中毒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7年

4 易思健;BMP-2、P21、P53、AP-1在燃煤型氟斑牙仔鼠牙胚发育中的表达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4年

5 陈成广;燃煤型地氟病区居民燃煤氟污染控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69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569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7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