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寄生虫模型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寄生虫 切入点:治疗 出处:《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脱髓鞘性炎性疾病。近年来M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卫生假说"认为其可能是由于患者儿童时期较少接触病原体所致。大量流行病学数据与动物研究结果表明,寄生虫作为一类较成功的病原体,可主动调节宿主免疫应答,营造抗炎的免疫环境,从而缓解MS病情。其可通过多种机制下调炎症反应,包括抑制Th1/Th17反应,促进Th2反应,诱导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调节树突状细胞功能等。其中,以诱导Treg及抗炎因子IL-10、TGF-β的产生最为重要。本文就寄生虫感染治疗MS的流行病学证据、免疫调节机制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Abstract]:Multiple sclerosis (MS) is a chronic demyelinating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hich is seriously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The incidence of MS has been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Due to low exposure to pathogens. A great deal of epidemiological data and animal studies show that, As a successful pathogen, parasites can actively regulate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create an anti-inflammatory immune environment, and thus alleviate the condition of MS. It can down-regulat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cluding inhibiting Th1/Th17 response, and promoting Th2 response through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Inducible regulatory T cells Tregand regulatory B cells Bregn, regulating dendritic cell function, etc. Among them, it is most important to induce the production of Treg and anti-inflammatory factor IL-10 TGF- 尾. Th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asitic infection with MS was reviewed. The mechanism of immunomod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were reviewed.
【作者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感染与免疫实验室;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371842)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No.15KJB31002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BK20151168)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No.1501061A)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金(No.201510313017Z,201510313017)
【分类号】:R74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元明,姚书圣;多发性硬化症三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0年01期
2 苏泼曼;;科学家已鉴定出四种类型的多发性硬化症[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8期
3 赵凤玲;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多发性硬化症1例[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4期
4 石丽华;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复发指标[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金云玉;建立多发性硬化症护理协作网的经验[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年02期
6 郝方;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理及诊断[J];宁夏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7 郭翠荣;多发性硬化症20例诊断及治疗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05年05期
8 薛玉喜,王滨,阮洋;多发性硬化症30例诊断和治疗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年05期
9 Amato M.P.,Grimaud J. ,Achiti I. ,李锐;多发性硬化症欧洲标准化临床描述的确立[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6期
10 Francis G.S.,高中宝;对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疾病调整药物进行效益-风险评估的重要性[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牧;张昆南;;多发性硬化症治疗的进展[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Langer Gould A;刘佳心;张帆;;肥胖女生更易发生儿童多发性硬化症和临床孤立综合征[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四十二期):学生营养专题[C];2013年
3 ;阿米洛利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病案8 多发性硬化症[A];第十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吉安地区眼科专委会成立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5 尹燕红;钟镝;李国忠;宋宇;张瑞;王德生;;多发性硬化症伴脊髓空洞症1例报道[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吴晓秋;张凤蕴;徐雯;杨景云;唐建民;王丽群;李殿俊;;sICAM-1在多发性硬化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7 李智;刘万红;何小华;;Kv1.3阻断剂ADWX-1对多发性硬化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8 闫晓波;王丽华;张本平;陈丽霞;;细胞因子在MS免疫学发病机理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丽华;王维治;张凤蕴;宋振海;;sIL-2R、mIL-2R及TNF-α在多发性硬化症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10 王丽华;杨永梅;陈丽霞;刘佩芳;;MS免疫发病中sIL-2R与mIL-2R关系的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东临;美国一在研多发性硬化症药物取得进展[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饮冰;用寄生虫治疗多发性硬化症[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邵建国;多发性硬化症药市场悲喜录[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王心见;多发性硬化症元凶“被捉”[N];科技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颖;多发性硬化症为何更青睐中青年女性?[N];科技日报;2011年
6 记者 王燕松;多发性硬化症主要危及青壮年[N];健康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田雅婷;多发性硬化症你了解吗?[N];光明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陈潇;中青年须防多发性硬化症[N];河南日报;2005年
9 胡德荣;多发性硬化症研究获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记者 顾钢;德发现多发性硬化症新机理[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林相;多发性硬化症全基因组关联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利用[D];苏州大学;2015年
2 王超;基于抗核酸抗体的检测建立初步诊断多发性硬化症的方法[D];吉林大学;2016年
3 赵晨升;多发性硬化症诊断与治疗的新认识[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4 苏宁;白细胞介素7及其受体通路异常在多发性硬化症自然杀伤细胞中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5 王志红;miR-30a在多发性硬化症及EAE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91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591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