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6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选题:类风湿关节炎 切入点:他克莫司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由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通过T细胞、B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异常激活导致关节滑膜炎并继发关节破坏。RA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通过多种传统化学合成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conventional synthetic DMARDs,csDMARDs)或生物 DMARDs(biological DMARDs,bDMARDs)的应用尽快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使其达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以减少患者关节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但仍有相当数量的RA患者抵抗或者不耐受csDMARDs、或者不适宜使用bDMARDs,难以实现达标治疗。在临床工作中,这些难治性 RA(refractory rheumatoid arthritis,RRA),尤其是伴有关节外表现的患者就需要新颖的药物联合方案来控制病情。T细胞功能失调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T细胞异常活化触发B细胞合成抗体,引起单核巨噬细胞活化并产生细胞因子,广泛参与RA的病理生理过程。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又称FK506是从链霉菌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大环内酯类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通过与T细胞内特定蛋白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在我国用于预防肝和肾移植后的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既往来自日本的多个研究报道证实了 TAC治疗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将其列为二线csDMARDs药物。但其他国家很少报道TAC对常规csDMARDs药物不耐受或抵抗的RRA患者的治疗结果。本研究旨在平行对照前瞻性队列研究TAC单药或TAC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激素,治疗既往应用csDMARDs疗效不佳/不耐受的中重度R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风湿科门诊既往csDMARDs反应不良(no-response,NR)或者既往csDMARDs不耐受(not-tolerance,NT)的中重度RA患者116例,采用TAC单药(TAC),或TAC+MTX(T+M)、或TAC+激素(T+P)联合用药方案治疗24周。观察期间TAC起始剂量为2mg/天,病情控制后渐减量;MTX为7.5mg-15mg,每周一次;激素起始最大剂量15mg/天,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所有入组的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RA的分类标准。患者每次随访时进行病史采集,记录压痛(T28)/肿胀(SW28)关节数,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功能指标及炎症指标,帮助患者做评估问卷并计算HAQ值,最终计算出评价疾病活动度的指标DAS28-ESR、SDAI、CDAI和ACR20的应答情况,记录TAC及伴随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在随访过程中我们以4种方式分别将患者分为两两相比较的8个亚组:病情中度组(M组)和重度组(S组);既往csDMARDs疗效不佳组(NR组)和既往csDMARDs不耐受组(NT组);TAC单药组(TAC组)和TAC联合MTX组(T+M组);TAC联合激素组(T+P组)和未使用激素组(T+0组)。随访过程中由于疗效、安全、经济原因部分患者退出或失访,最终69人完成24周的临床观察。将这些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采用SPSS 17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并使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多因素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规律用药24周后所有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功能及炎症指标与基线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DAS28-ESR 由基线的 4.57±1.01 降至 3.17±0.99。所有亚组在3周、12周、24周三个时间点各疾病活动度指标与基线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ACR20的应答率在3周、12W和24W分别为 47.83%、60.87%和62.32%。服用TAC 3周时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关节功能及炎症指标明显下降;12周、24周病情活动度继续下降(p0.05),但下降趋势较3周缓慢。TAC治疗前后M和S组的病情活动度的下降情况有组间有差异(P0.01),基线时S组活动度明显高于M组,治疗后S组的病情活动度及功能改善下降明显快于M组。其他各相应亚组病情活动度的下降趋势两两比较无统计差异。24周内患者服用TAC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人次,20.29%/人。常见的轻微不良反应短暂、可耐受。中度不良反应有血糖升高、感染、血压升高、肝肾功异常等,多见于NT组、T+P组,且易多种不良反应同时出现或发生于同一患者。因严重感染而停用他克莫司2人。患者的总体耐受性良好。患者临床炎症指标、功能指标和病情活动度指标之间呈正相关。TAC剂量下降值与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TAC平均剂量与病情活动度呈负相关;激素的平均剂量及剂量下降值与功能指标呈正相关。血糖升高、肝功的异常与其他不良反应密切相关经常伴发。不良反应的发生会减慢疾病的改善速度。结论当传统DMARDs治疗失败或不耐受,可以尝试采用TAC治疗RRA患者。我们的数据证实TAC单药或联合MTX、激素的方案对RRA有显著疗效,可以迅速、持久改善RRA病情活动的各项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可耐受,但易出现在NT组和T+P组。因此TAC联合激素和MTX是治疗RRA患者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9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剑龙,韩星海;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年03期
2 田江;以咳嗽为首发症状的类风湿关节炎一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3 陆丽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激素撤减期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24期
4 艾脉兴,曾小峰;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14期
5 田新平,林星,余建华,费贵军,唐福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2年04期
6 冯梅,段怀玉;以类风湿肺为首发表现的类风湿关节炎一例[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2年05期
7 王金铠,孙丽霞,颉玉欣,赵柱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2年05期
8 王天,刘复强,唐福林,吴轶苹,叶进,崔晶,杨磊,杨光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测定[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2年06期
9 劳惠兰 ,余有志;综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8期
10 Alan J Silman,张文;评论:基因或环境是否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兴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思考[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2 张艳敏;姜莉;;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滕玉芬;刘晖;库尔班江;刘芳;武丽君;;几种实验室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中的评估[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孙晓云;蔡莉萨;王怀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贫血的临床分析[A];首届全国中青年风湿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芳;李小峰;胡学芳;王小霞;许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及意义的探讨[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武丽君;滕玉芬;阿迪娜;;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部受累初探[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陈海英;顾光;魏平;李薇;王俊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首次确诊时应用慢作用药治疗现状分析[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8 陈仁利;苏茵;栗占国;;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9 冯兴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思考[A];第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刘喜德;张全禄;刘风云;;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A];浙江医学会2007年风湿病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天舒;类风湿关节炎有望从源头治起[N];健康报;2008年
2 记者 韩璐 吴刚;近八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首诊“进错门”[N];健康报;2010年
3 记者 韩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四成多被误诊[N];健康报;2011年
4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要自行选药[N];保健时报;2004年
5 黄冈市康泰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 赵俊;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疗法[N];黄冈日报;2005年
6 提莲英;治类风湿关节炎技术创新[N];健康报;2002年
7 上海光华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 倪立青;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要不要“忌口”[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8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 吴东海;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早期诊断[N];保健时报;2007年
9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 张英泽;类风湿关节炎是种慢性消耗病[N];保健时报;2007年
10 田静;类风湿关节炎能根治吗?[N];大众卫生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锐;预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TNF-α拮抗剂治疗反应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芳;HNP-1诱导pDC细胞活化机制以及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3 王冰;IL-34调控FLS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4 颉旺军;颊针干预卵蛋白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家兔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马丽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机制和相关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6 孙莉萍;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孙建;河南省漯河地区中老年人群类风湿关节炎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D];郑州大学;2013年
8 刘玮;中国汉族人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9 王勇;马玉琛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贫血的经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10 李萍;调节性T细胞异常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静;雌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croRNAs表达的影响[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孙凤艳;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白介素-21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牟方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王巧灵;关节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的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刘韦;小分子SYK抑制化合物HL131078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D];苏州大学;2015年
6 邓龙飞;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研究威灵仙总皂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陈本露;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王云萍;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周期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及其对外周血GITRL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9 李希明;炎性因子IL-17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糖蛋白的调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朱凯;山东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与IRF5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及Meta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96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596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