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高尿酸诱导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4 09:23

  本文选题:高尿酸血症 切入点:内皮细胞 出处:《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尿酸(uric acid,UA)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异常升高是痛风的主要因素。高尿酸血症定义为:女性大于6 mg/dl(360μmol/L),男性大于7 mg/dl(420μmol/L),近来研究提示血尿酸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脑血管事件相关,且独立于传统的危险因素,但也有相反的结论。另有报告提出高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有关SUA和颅外段颈部动脉狭窄(supra-aortic artery stenosis,SAAS)之间的潜在关系,尤其是与椎动脉狭窄(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VAS)的相关性鲜有报道。在基础研究方面,高尿酸血症导致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已有研究证明高血尿酸可通过过度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导致血管损伤,而肾素(前体)受体(prorenin receptor,(P)RR)作为RAAS较新的成员,尿酸是否可激活(P)RR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尚未明确。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的过程中,关键是外周血白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随后引发白细胞在内皮屏障中迁移和血管组织的浸润,进一步活化为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单核细胞在粘附、迁移中表现出比其他白细胞更强的变形能力。因此,深入研究内皮细胞对单核细胞粘附、迁移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同时也能为临床的靶向治疗提供更为准确、高效的作用位点。我们的横断面队列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与颈部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且尿酸升高后最容易累及椎动脉血管。由于高尿酸导致的血管狭窄具有部位特异性,促使我们探究是否由于血流动力学不同,导致了血管损伤部位的差异性。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在我国健康中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不同水平的血尿酸与颈部颅外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及高尿酸血症对不同部位血管的损伤程度差别,探讨高尿酸对血管内皮舒缩功能和对单核细胞粘附性的影响,以及不同血流动力学状态时的高尿酸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差异及影响机制。方法:1.招募无症状体检人群,根据血清尿酸水平的四分位进行分组,尿酸水平分别为177.1-220.3,246.8-273.3,298.4-329.4及368.8-426.9μmol/L。以血尿酸水平最低的四分位组作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测定血压、血脂、肌酐等生化指标;超声多普勒检查双侧颈部血管(双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率。2.提取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尿酸、不同时间点干预内皮细胞,测定(P)RR蛋白表达以和反映血管舒缩功能的生物标记物蛋白,并检测相关m RNA表达。3.以不同浓度的尿酸干预内皮细胞,测定反映内皮细胞粘附功能的生物标记物蛋白和m RNA的表达。4.设计微流控通道,计算相关指数,建立模拟血管的微流控模型,模拟人体中不同切应力水平的内皮细胞在尿酸刺激中的差异表现。5.在微流控系统中,观察高尿酸刺激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RR和粘附分子ICAM-1的反应,比较内皮细胞在静态培养与流体培养中的功能差别。6.通过微流控技术,实时观察在高尿酸刺激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之间的粘附效应。结果:1.超过正常范围的尿酸水平(6mg/dl或360μmol/L)与升高的SAAS发生率相关。正常范围的SUA水平(≤6mg/dl或360μmol/L)则与SAAS的发生无显著相关。2.血尿酸水平超过360μmol/L后,SUA每增加10μmol/L,发生SAAS风险增加1.2~1.3%。3.健康中年人群中,当尿酸升高时,相比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发生狭窄的比例更高。4.6mg/dl和12mg/dl尿酸组的(P)RR表达未见明显增加,9mg/dl尿酸组(P)RR表达明显升高。5.9mg/dl尿酸刺激内皮细胞后,(P)RR表达在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峰值,36小时后表达逐渐下降,但仍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低切应力组(P)RR表达较静态组升高更显著。6.9mg/dl尿酸浓度显著增加内皮细胞(P)RR的m RNA表达,12mg/dl尿酸浓度未继续增加(P)RR的m RNA表达。在9mg/dl尿酸浓度范围内,(P)RR表达水平与尿酸浓度呈正相关。7.ET-1、e NOS蛋白表达随尿酸浓度增加未见升高,NO释放量随尿酸浓度增加而减少。8.ICAM-1表达随尿酸作用浓度增加而增加。9mg/dl尿酸使ICAM-1表达至峰值,6mg/dl和12mg/dl浓度组使ICAM-1表达增加,但低于9mg/dl组。9mg/dl尿酸浓度显著增加内皮细胞ICAM-1的m RNA表达。低切应力组ICAM-1的表达较静态组升高更显著。9.高尿酸(9mg/dl)可增加内皮细胞对THP-1细胞的粘附性,较低切应力可使单核细胞粘附数量进一步增加。结论:1.高尿酸血症(6mg/dl)与颈部血管的动脉狭窄相关,在无症状的社区人群中,当尿酸升高时,相比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的狭窄率,椎动脉发生狭窄的比例更高。2.我们首次发现高尿酸(9mg/dl)可启动脐静脉内皮细胞(P)RR表达升高。更低水平切应力使(P)RR表达进一步增高。3.高尿酸可使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表达增高。高尿酸促进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4.在模拟血流动力学动态观察时,高尿酸与低切应力使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之间的粘附作用更显著,并可能由此介导血管内皮损伤,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8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卫朝霞,刘永波;一种新的内皮细胞分离方法[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任德成;胡娟娟;张均田;杜冠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3年10期

3 潘虹;王庭槐;;内皮细胞caveolae,caveolin-1的生理功能[J];医学综述;2006年22期

4 殷观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8年12期

5 刘宝宜,陈铁镇,张宝庚,宋继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内皮细胞病变的研究(摘要)——主动脉内皮细胞平掙,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1年S1期

6 刘宝宜,陈铁镇,张宝庚,宋继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的研究(主动脉内皮细胞平铺技术,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方法)[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2年03期

7 张连元;;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中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机能[J];煤矿医学;1983年04期

8 刘怀琼;李德馨;;内皮细胞的功能与休克的关系[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5年04期

9 何泽涌;;关于内皮细胞研究的某些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1987年03期

10 何泽涌;;关于内皮细胞研究的某些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应大君;陈卫军;周丁华;;内皮细胞机械感受功能的实验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邓红;李懿萍;来茂德;;高糖环境细胞间相互作用对内皮细胞产生活性氧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林萍章;PualJ.Pearson;RaymondCartier;KazuhiroHashimoto;HartzellV.Schaff;;内膜再生过程中,内皮细胞之反应[A];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讨论会论文专集[C];1991年

4 赵彭涛;李志超;董明清;贾斌;张莉莉;;LPS对培养的BPAECsⅠ型Na~+/H~+交换器活性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缺氧和呼吸病理生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熊建琼;朱佩芳;王正国;蒋建新;;髓样分化蛋白-2在内毒素与内皮细胞结合中的作用[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心华;甄永苏;;烯二炔类抗生素力达霉素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和诱导内皮细胞凋亡[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彦荣;应晨江;易海维;衣卫杰;孟依;刘烈刚;孙秀发;;绿茶多酚对牛内皮细胞窖蛋白-1表达的影响[A];湖北省、武汉市营养学会第十一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蔡绍皙;张莉;韩亚刚;蒋稼欢;;流动腔底面内皮细胞图型化研究与图像处理[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汪毅;陈允钦;;高密度脂蛋白与内皮功能[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马向红;黄体钢;杨万松;周丽娟;;四氢生物喋呤对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和超氧阴离子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中药抗血栓机理及对内皮细胞的生物医学研究取得佳绩[N];科技日报;2000年

2 赵军;耳毒性药物对耳蜗螺旋动脉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项目[N];科技日报;2007年

3 华朋;热爱老年事业 投身老年医药[N];中国老年报;2000年

4 高国起;提升ACE2活性可消退动脉硬化斑块[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佳愉;中药善调理 降压重保肾[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刘道安;保护动脉内膜 减少冠心病发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云城;LPS调控静脉内皮细胞膜形态及通透性引发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宋恩;内皮细胞源性KLF15调控TM激活蛋白C抗凝血途径及MCP-1介导炎性反应影响DVT形成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3 宋凯;口腔癌—内皮细胞融合的分子调控机制及潜在作用[D];武汉大学;2014年

4 薛珊珊;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DNA甲基化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及血管内皮激活的机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鑫;血瘀型脱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桃红四物汤调节作用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李强;Rho GTPases及其信号通路在1-磷酸鞘胺醇介导的内皮细胞功能变化中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陈学军;SUR2B/Kir6.1通道开放剂介导内皮细胞保护效应分子途径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8 王苏阳;埃他卡林对体循环、脑循环、肺循环微动脉内皮细胞SUR2B/Kir6.1通道的激活作用及能量代谢物质的调节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9 苑t,

本文编号:1610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610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7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