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自组织网络的同步化和骨质疏松基因调控网络的建模研究
本文选题:相同步 切入点:手机自组织网络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最近十几年以来,复杂网络的研究迅速发展,其研究范围涵盖了物理学、生物学、医学、工程、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等多个传统领域,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着重研究了与复杂网络相关的两个问题,即Ad-hoc网络上的相同步、以及骨质疏松基因调控网络的建模。1、Ad-hoc网络上的相同步。我们在一个拓扑结构随着时间改变的手机自组织网络上研究了相振子同步过程。随着节点的增多或者信号覆盖半径的增大,该网络通过一个二级的渗流相变形成连通网。在动力学方面,由于网络节点的流动性增强了网络的信息交流,从而使得振子动力学更容易同步。特别地,我们在这种网络上发现了一种折返跑相同步现象。在同步时,振子的瞬时频率在正负之间波动,导致振子在相空间内的一个较窄的范围内折返跑。我们通过理论解释了这种折返跑相同步的机制,并对系统相变点做出了严格的求解。我们还研究了Ad-hoc网络上的爆发式同步现象,发现频率权重模型和自适应耦合模型都能表现出爆发式同步现象。这些发现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时变网络同步化的理解。2、骨质疏松基因调控网络的建模。骨质疏松是一个和年龄相关的疾病,它的分子水平上的机制尚未解释清楚。尽管研究证实炎性因子和骨质疏松相关,但是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我们证实在分子水平上,荷尔蒙相关的通路和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相关,包括雌激素信号通路,维甲酸信号通路,糖皮质激素信号通路,维生素D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信号通路。这样,雌激素作用在这个基因调控网上,使其固有的稳态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骨质疏松的形成。这个网络的结构表明,以某些方式中断网络的单一或多个组件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表型。我们设计了三组生物学实验:卵巢切除小鼠、假手术小组、以及葡萄糖酸锶治疗小鼠,测量了它们成骨细胞的透射电镜图和基因芯片,实验结果验证了我们的假设。透射电镜图证实三种情况下,细胞处于不同的形态。因此成骨细胞的功能异常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基因芯片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和维生素D的下游基因发生了差异表达,证实了以上信号存在着交互作用。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八个节点的基因调控网,通过网络的动力学分析计算,我们发现成骨细胞的正常态和骨质疏松态的基因表型都包含在该网络的稳态中。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构建的网络可能是调控骨质疏松的一个核心网络。这一工作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骨质疏松的成因,并能为相关的治疗提供思路。
[Abstract]:In the last decade or so, the research of complex networks has developed rapidly, covering many traditional fields such as physics, biology, medicine, engineering, sociology and economic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wo problems related to complex networks, that is, phase synchronization on Ad-hoc networks. And the modeling of osteoporosis gene regulation network. Phase synchronization in Ad-hoc network. We have studied the phase oscillator synchronization process in a mobile phone Ad hoc network with topology changing over time. With the increase of nodes or signals, we have studied the phase oscillator synchronization process. The increase in the coverage radius, The network forms a connected network through a two-stage seepage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dynamics, the flow of network nodes enhances the communic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which makes the vibrator dynamics more synchronous. In this network, we have found a reverse phase synchronization phenomenon in which the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of the oscillator fluctuates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We explain theoretically the mechanism of phase synchronization for the oscillator in a narrow range in the phase space. The phase change point of the system is solved strictly. We also study the explosive synchronization on Ad-hoc network. It is found that both the frequency weight model and the adaptive coupling model can exhibit explosive synchronization. These findings are helpful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ynchronization of time-varying networks and the modeling of osteoporosis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Pine is an age-related disease, Its molecular mechanisms have not yet been explained. Althoug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flammatory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osteoporosis, they are not simply causal. We confirm that at the molecular level, Hormone related pathways are associated with a complex regulatory network, including 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s, retinoic acid signaling pathways, glucocorticoid signaling pathways, vitamin D signaling pathways, Th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s th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In this way, estrogen acts on the gene regulatory network, altering its inherent homeostasis, which affects the formation of osteoporosis. One or more components that interrupt the network in some ways may lead to osteoporosis phenotypes. We designed three biological experiments: ovariectomized mice, sham-operated groups, and strontium gluconate treated mice.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the gene chip of their osteoblasts were measur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ed our hypothesis. The abnormal function of osteoblasts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osteoporosis. Gene microarray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wnstream genes of glucocorticoid and vitamin D a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t is proved that there i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bove signals. We have constructed an eight-node gene regulatory network, which is calculated by the dynamics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We found that the gene phenotypes of osteoblasts in both normal and osteoporotic states are included in the steady-state of the network. Our network may be a core network for the regulation of osteoporosis. This work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osteoporosis correctly and provide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80;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健;别让骨质疏松症走近你[J];农家参谋;2001年10期
2 杨先碧;振动可以治疗骨质疏松[J];发明与革新;2002年03期
3 黄燕兴,黄新芳;从94800例住院患者分析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滞后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1期
4 刘培成;新疆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2002年工作总结[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5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成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6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名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7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企业委员名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8 常静;骨质疏松:涉及多学科的公众健康问题[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年18期
9 王杰;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J];生物磁学;2004年02期
10 ;研究发现洋葱成分有助缓解骨质疏松症[J];食品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伟民;阎华;朱东;赵双龙;;不同运动方式对骨质疏松影响的模拟研究[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石印玉;詹红生;;骨质疏松症诊断疗效标准[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薛俊玲;孙海岚;蒋宝泉;陈婷;杨剑;何秀梅;唐蓉;刘洁;;重庆市某中小学教师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其与营养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4 陈锦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杨迪生;;癌症治疗相关骨质疏松的诊治[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高海青;;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A];第三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汇编[C];2009年
7 郑少雄;;骨质疏松症诊治及钙剂的临床应用[A];第三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汇编[C];2009年
8 李梅;;雷奈酸锶(Strontium Ranelate)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陈德才;;抗吸收骨质疏松药物进展[A];2009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滨;;论脊椎骨质疏松症[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忠厚;应在基层建立骨质疏松中心[N];健康报;2004年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 章振林(博士) 核医学科 马寄晓(教授);骨质疏松误区解析[N];家庭医生报;2003年
3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副主任医师 王言贵;怎样能知道患了骨质疏松症[N];家庭医生报;2004年
4 特约撰稿 林斯其 特约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著名内分泌专家、博士生导师 廖二元 教授;骨质疏松与补钙[N];家庭医生报;2004年
5 吉步坤;轻松跳跃预防骨质疏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6 容小翔;身痛不止骨质疏松症作崇[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7 沈浩 张文荣 唐步顺 王先华 东诚 曹霞 王伟;冬季 警惕骨质疏松引发骨折[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8 市四院 齐新生;骨质疏松症的防治[N];无锡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吴佶谊;绝经后妇女易骨质疏松[N];信息时报;2003年
10 朱国旺;防治骨质疏松我们共同的责任[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骨质疏松症中骨骼肌线粒体的功能变化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马宗民;各向异性骨再造理论模型及骨质疏松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朱东;骨质疏松的过程模拟及高频低载振动对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曦;骨质疏松症相关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洪秀梅;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李秋军;骨质疏松脊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7 郭燕;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性状易感基因定位的系统遗传学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8 王建卫;骨质疏松对大鼠中晚期骨折愈合的影响及辛伐他汀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质量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9 谭丽君;骨质疏松及肥胖相关表型的遗传变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厉孟;新型多孔自固化人工骨治疗骨质疏松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X;骨质疏松兔模型的建立与体外冲击波在骨质疏松局部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2 徐赫男;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刘勇;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畅征;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5 赵妍;定量CT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睿;持续与间歇1-7天振动对抗悬吊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德来;健骨灵加减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杨林;带有时间历程的松质骨骨质疏松过程的模拟[D];吉林大学;2006年
9 黄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雷巍;骨质疏松的模型计算及其光测软件的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19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61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