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骨转换标志物对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临床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3 01:07

  本文选题:骨代谢 切入点:骨转换标志物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BMD)降低及骨组织显微结构的恶化,随之骨的脆性增加及骨折风险比例增高。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主要分为抗骨吸收药物与促骨形成药物。对于处于不同骨转换状态的患者,在抗骨吸收药物与促骨形成药物之间,究竟哪种药会获益更多,目前尚未见到临床研究报道。目的:本研究旨在:积极对比不同作用机理的药物在不同骨转换状态的患者中的疗效,探究骨转换标志物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1.病历资料本次收集的研究对象来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诊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25例,其中56例符合以下标准纳入本研究,其中男6例,女50例。年龄分布60-78岁之间,平均68.7±6.1岁。2.分组及治疗分组标准:根据骨吸收指标β-crossLaps及骨形成指标PINP测量值进行分组。①低骨转换组:β-crossLaps与PINP均降低(n=30例);②高骨转换组:以β-crossLaps增高为主伴PINP正常或降低(n=26例)。治疗方法:低、高骨转换组,每组随机均分为2种治疗方案,分别给予特立帕肽(PTH 1-34)2(μg/d及唑来膦酸注射液5mg/year。所有入组者均口服骨化三醇胶囊0.5μg/d,钙尔奇D片600mg/d。3观察评价指标3.1骨转换标志物全部入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清早空腹收集血样,检测骨形成指标PINP与骨吸收指标β-crossLaps。3.2腰椎与股骨颈骨密度测量采用Hologic QDR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根据统一的国际标准BMD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峰值骨量均值的2.5个标准差,即T-Score(T值(?)2.5SD),测量每个入组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腰椎(L1-4)与股骨颈骨密度(BMD)。3.3骨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所有入组者分别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排除外界干扰,患者自身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标准评估疼痛程度:0分无痛;1-4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3.4统计学方法采用Graphpad Prism 5.0数据处理软件及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治疗组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所有参与者的基础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x ±S表示,多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高、低骨转换组中,特立帕肽治疗后P1NP与β-crossLaps均较治疗前浓度升高,唑来膦酸治疗后P1NP与β-crossLaps均较治疗前浓度降低。低骨转换组应用特立帕肽后P1NP与β-crossLaps检测值较唑来膦酸升高明显(P0.05)。高骨转换组应用唑来膦酸后P1NP与β-crossLaps检测值较特立帕肽显著降低(P0.05)。2.治疗6个月后,低骨转换组特立帕肽治疗后腰椎BMD升高较唑来膦酸显著(P0.05);高骨转换组唑来膦酸治疗后股骨颈BMD升高较特立帕肽显著(P0.05)。3.治疗6个月后,低骨转换组特立帕肽治疗后骨痛缓解优于唑来膦酸(P0.05),高转换组中两种药物均能缓解骨痛,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骨转换标志物可以作为药物选择的依据。2.低骨转换状态下以促成骨药物为主;高骨转换状态下以抑制骨吸收药物为主。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8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KATJA M Fagerlund;JUSSI M Halleen;;骨转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英文)[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9年02期

2 刘俏平;顾青;葛雯莉;高云朝;;社区中老年人骨转换标志物的对比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年01期

3 刘洁;李伟;董明纲;;新一代骨转换标志物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医学;2006年01期

4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应用研讨会议纪要[J];实用老年医学;2013年12期

5 陈淑英;骨转换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应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应用研讨会议纪要[J];实用老年医学;2013年09期

7 王智煜;杨晨;高云潮;沈赞;杨玉妹;赵晖;姚阳;;骨转换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临床应用中价值的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0年03期

8 刘奕;朱炯;;高龄男性骨折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的研究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16期

9 李萌;李玉坤;;骨转换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J];临床荟萃;2014年01期

10 庞向华;欧兆强;;补肾法对肾阳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龚燕平;李楠;李春霖;肖海英;孙般若;白洁;成晓玲;金萌萌;卢艳慧;邵迎红;田慧;;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老年男性性激素相关的骨转换标志物变化的关键因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龚燕平;李楠;李春霖;肖海英;孙般若;白洁;成晓玲;金萌萌;卢艳慧;邵迎红;田慧;;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老年男性性激素相关的骨转换标志物变化的关键因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中青年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李楠;龚燕平;李春霖;肖海英;孙般若;白洁;成晓玲;金萌萌;卢艳慧;邵迎红;田慧;;老年男性骨转换标志物随增龄变化趋势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李楠;龚燕平;李春霖;肖海英;孙般若;白洁;成晓玲;金萌萌;卢艳慧;邵迎红;田慧;;老年男性骨转换标志物随增龄变化趋势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中青年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张克勤;;如何由表及里-浅谈骨转换标志物[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王玉龙;郭晓东;姬彦辉;刘俊华;滕宇;贺永进;;密固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周学瀛;夏维波;;骨转换生化标志物[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晓峰;骨转换标志物对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临床意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651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651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8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