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症状调查及对激素替代治疗的认知分析
本文选题:围绝经期 切入点:绝经综合征 出处:《广州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围绝经期是女性从生育功能旺盛的状况向老年萎衰过渡的阶段。此时的有效关注和认知是预防老年状态慢性疾病的关键时期,为了解该阶段女性的健康状况,维护并促进女性身心健康,对围绝经期女性的一般状况及对围绝经期的相关认识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绝经综合征的发生率、围绝经期症状与教育水平、职业、经济状况等的关系,围绝经期女性对绝经激素替代疗法的了解及获知方式,使用意愿等,以明确将来用何种方式来看护围绝经期女性,以延缓女性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提高老年女性生活质量。方法以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为主要调查地点,及各广州市各社区科普讲座及微信公众平台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回收有效问卷261份,对围绝经期妇女一般状况及群众对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进行调查以及统计。建立excel数据库,将调查资料按不同因素进行分组,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结果1.月经状态与改良Kupperman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两者的关联程度为正相关(r=0.348,P=0.001)。不同的月经状态对应围绝经期症状各程度所占比例不同,中重度症状的以绝经后女性常见。而不同职业人群与围绝经期症状两者呈不相关(P=0.891)。2.调查中显示,绝经综合征发生率最高的五种症状依次为疲劳(69.3%)、关节痛(63.6%)、失眠(59.1%)、性交障碍(58.0%)、紧张情绪激动(58.0%),而中重度症状则以关节痛、感觉异常两种症状占比较高。对于41~55岁年龄段围绝经期妇女以疲劳、关节痛、失眠、性交障碍、紧张等症状最为常见,而56岁以上的妇女则以关节痛、睡眠障碍、头痛更为突出。3.绝经综合征与职业类别、学历文化无关(P0.05)。经济状况分类显示随着经济收入增加,绝经综合征发生比例更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173)。4.各职业人群对出现绝经综合征的就诊态度有差异,大多数人认为需要就诊,尤其以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其他群体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专业技术人员较其他人群接受围绝经期教育比例要多,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听说过并且了解MHT相关知识,知道MHT有“窗口期”的仍是以专业技术人员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激素替代疗法的获知途径有专业人员宣传占48.0%,媒体、杂志等24.7%,熟人间交流10.3%,其他17.0%。7.结果显示专业技术人员使用过MHT及愿意向他人推荐的比例最大,并有明显的差异(P0.05)。若MHT缓解近期围绝经期症状有效,专业技术人员(61.7%)较其他群体更愿意因长远益处继续接受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调查对象均表示愿意接受MHT时间取决于医生指导意见。8.调查对象中有约70%表示对MHT有担忧,而考虑因素主要为肿瘤风险(27.0%),终身依赖(19.4%),增加体重(18.7%),心血管风险(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绝经综合征在围绝经期妇女中非常普遍。疲劳、关节痛、失眠、性交障碍、紧张等症状为围绝经期妇女最高的症状。因此当围绝经期女性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早了解围绝经期相关知识,积极寻求专业医生意见,提高老年生活质量。2.绝经综合征的发生与年龄、教育水平等因素相关,故在诊治疾病以及使用激素补充治疗时,应有针对性的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而个体化治疗。3.医疗保健行为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围绝经期教育及MHT知识机会相对较多,接受、使用程度及对MHT的认识上普遍高于其他群体,但仍对MHT存在一些误解。因此,应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保健认知的有效实践。4.群众对MHT的认知及使用率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对药物副作用的错误认识来自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是围绝经期妇女对MHT使用的最大顾虑。因此,对围绝经期女性的科普健康教育是进行医疗干预的前提条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11.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雷;孙爱军;;绝经后激素治疗和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17年03期
2 侯丽环;章义琴;李芳;;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的综合临床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年02期
3 黄哲人;魏双双;刘文华;汤珊珊;张治芬;;杭州地区妇女文化程度与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关系分析[J];浙江医学;2016年14期
4 吴卓;吴佳聪;万春花;;2000例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综合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年07期
5 杨倩莹;王芳;;绝经相关激素补充治疗指南变更认识[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6年03期
6 盛祝梅;黄坚;李婧;马林;邓妙;刘元伟;张治芬;;杭州地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的调查研究[J];浙江医学;2016年07期
7 刘宇佳;周染云;金舒宇;刘元月;史作伟;孙蒙;;围绝经期妇女对激素替代治疗认知水平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年02期
8 白敬兰;马淼;陈蓉;;绝经激素治疗是否增加乳腺癌风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年01期
9 卢春冬;宋娟;史常旭;常青;;重庆市城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5年28期
10 朱晔;谈诚;王彦洁;杨欣;;北京市社区妇女更年期症状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新莲;新疆部分地区不同民族女性绝经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围绝经期综合症干预治疗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2 尚梦远;北京协和医院员工绝经过渡期状态和绝经激素治疗使用调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林开萍;583例更年期妇女临床资料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2 岑加萍;雌激素激活端粒酶抗衰老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淼;393例绝经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4 夏珊珊;431例门诊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相关情况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93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69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