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脂成分应用分析研究
本文选题:肥胖 切入点:体脂含量 出处:《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比较生物电阻抗法(BIA)和双能X线吸收法(DEXA)检测体脂成分的相关性,评估BIA法用于日常体脂成分监测的可靠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招募志愿者145例,同时采用DEXA和BIA法检测体脂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两组数据的相关性检测,Bland-Altman法分析BIA法与DEXA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在男、女性受试者中,BIA法检测的全身体脂比例与DEXA法测得的数据显著相关(P0.0001)。相对单频BIA法,双频BIA法测得的体脂比例与DEXA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更高(r=0.92,95%CI 0.89~0.94,P0.0001)。Bland-Altman图形分析法表明BIA与DEXA法测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BIA法作为一种简单、便捷、无放射性的体脂检测方法,可用于日常体脂成分的检测和随访,其改进的双频BIA法更接近DEXA检测的体脂含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 and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fat and BIA method for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daily monitoring of body fa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to recruit volunteers in 145 cases, while using DEXA and BIA method to detect the body fat content. The correlation detection of two groups of data using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consistency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BIA method and DEXA method results in Bland-Altman method. Results in the male and female subject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body fat percentage and DEXA BIA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measured data (P0.0001). The single frequency BIA metho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body fat with the proportion of DEXA 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 dual frequency BIA higher (r=0.92,95%CI 0.89~0.94, P0.0001).Bland-Altman graph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BIA and DEXA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Conclusion BIA method is a simple, convenient, no body fat radioactive detection The method can be us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follow-up of daily body fat components. The improved double frequency BIA method is closer to the body fat content of DEXA.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0699)
【分类号】:R58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国;翟凤英;;儿童青少年的体脂变化及其健康意义[J];营养健康新观察;2007年02期
2 马冠生,李艳平,潘慧,杜维婧,张倩,刘爱玲;177名北京城郊初中学生体脂含量的测定[J];营养学报;2003年04期
3 郭松超,李波;离退休老人体脂含量测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4 李清亚;张松;祝扬;王晓慧;毛忠强;宋瑞华;程永虎;;不同年龄及性别国人体脂和总体水分含量的测量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5 欧阳凤秀,王文英,王震维;儿童肥胖度、体脂分布与贫血的关系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1年07期
6 仰庆惠,段秉章,江亚南;水位移法测量人体脂肪含量的探讨[J];营养学报;1983年02期
7 付裕,姜捷,朱惠莲;广州市某中学教师血脂与体脂含量的相关性研究[J];广东卫生防疫;1998年04期
8 王新宜;汪毓诚;陈艳秋;宗敏;范青;汤丽新;冯颖;;老年男性体脂含量的调查[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年04期
9 黄文君;杨雯娣;林大鹏;胡建宇;姚玲女;李岩;徐飞;;大连市7~18岁学生1995~2005年肥胖流行情况分析:以皮褶厚度计算体脂含量[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6期
10 史慧静;李丹;江小小;王群;张博林;张蕴晖;;围青春期体脂增长模式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新宜;汪毓诚;陈艳秋;宗敏;范青;汤丽新;冯颖;;老年男性体脂含量的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第十届全国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5年
2 陆舜华;李文娟;;内蒙古汉族青少年体脂发育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3 赖亚新;毛金媛;单忠艳;;沈阳市南站社区居民体脂含量与血脂水平的关系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继国;翟凤英;;儿童青少年的体脂变化及其健康意义[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三十五期):膳食营养与血脂异常[C];2007年
5 申海莲;项坤三;贾伟平;;UCP3基因-55C→T变异与中国人体脂代谢、体脂含量及体脂分布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张弛;;影响青春后期大学生体脂含量的相关因素分析[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肖_g君;刘敏燕;李春霖;裴育;张颖;成晓玲;李楠;;评估腰椎和髋部局部脂肪含量对全身体脂含量的预测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陈竞峰;钟文勤;王德华;;达乌尔黄鼠产热能力、体脂和瘦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晓宏;王晓春;赵丽军;孙长颢;;断乳后不同饲料构成对高脂膳食大鼠体重、体脂含量及HSL基因表达的影响[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晓宏;王晓春;赵丽军;孙长颢;;断乳后不同饲料构成对高脂膳食大鼠体脂含量及CPT-I基因表达的影响[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 荫士安;牛奶相伴 健康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记者 李天舒 通讯员 杨秀霞;腰围是更合适的体脂评价指标[N];健康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温鑫菲;围青春期女孩系统性低度炎症与体脂积累的变化趋势及关系[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斌;生物电阻抗技术(BIA)测定体脂百分含量在肥胖及相关疾病研究中的意义[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16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171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