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胶原属性与骨强度关系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胶原 + 骨强度 ; 参考:《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年09期
【摘要】:骨组织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物复合材料,胶原是其重要的有机组成成分,为骨组织提供韧性以维持骨组织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大量的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等能导致骨强度降低的疾病发生时,骨组织胶原属性会发生显著改变。在决定骨强度方面,骨胶原属性已经成为独立于骨密度之外的决定性参数。研究骨组织的胶原属性对骨强度的影响,能更好的理解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评估人体骨强度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根据文献回顾,骨胶原分子结构、胶原纤维排布走向、胶原分子间的交联等都会对骨强度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笔者重点总结了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两种导致骨强度降低的疾病发生时,骨胶原属性会发生如下改变:胶原排布走向改变、基团修饰改变和糖基化改变增加等。
[Abstract]:As a complex biological composite, collagen is an important organic component of bone tissue, which provides toughness for bone tissue to maintain good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one tissue.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one tissue collagen properties change significantly when diseases such as osteoporosis can lead to lower bone strength. In determining bone strength, collagen properties have become a decisive parameter independent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Studying the effect of collagen properties on bone strength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pathogenesis of osteoporosis and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evaluating human bone strength.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review,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bone collagen, the arrangement of collagen fibers, and the cross-linking of collagen molecules all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bone strength.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at when osteoporosis and diabetes caused the decrease of bone strength, the changes of collagen properties were as follows: the change of collagen arrangement, the change of group modific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glycosylation, etc.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骨科;
【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00773)
【分类号】:R58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传绮,童南伟,冉兴无,杨定焯;肥胖、腹腔内脂肪与骨矿密度、骨强度的关系[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2年03期
2 姜莹,游川,丁辉;儿童骨强度测定值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年19期
3 肖琳;;武汉青山区297例中老年人骨强度测试结果与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05期
4 徐健;王文志;杨定焯;;骨强度对骨量的影响及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9年04期
5 甘春芳;聂四平;熊敏;张宛筑;;贵阳市1094名育龄期妇女跟骨强度调查研究[J];贵州医药;2010年12期
6 刘仲华;吴瑕;胡一顺;刘丹;陈玉华;王国华;胡燕;冯向荣;邱丽;;上海长风社区居民跟骨强度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0期
7 孙俊;卫雅蓉;章恒;廖祥鹏;;婴幼儿骨强度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年36期
8 殷明月;聂四平;石清明;杨光耀;陶霖;;贵阳市成年健康女性跟骨强度与日本标准值比较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年07期
9 凌建春;;戒酒可重塑骨强度[J];健康向导;2012年06期
10 杨定焯,张倩,杨惠,祁力平;用骨强度概念探索骨密度测量的诊断指标[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源;黄钢;;500例上海青年骨强度调查[A];第一届全国骨矿研究年会会议文集[C];2002年
2 施咏梅;罗茜;蒋咏梅;王晔;曹伟新;;成人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童南伟;陈传绮;冉兴无;杨定焯;;肥胖、腹腔内脂肪与BMD、校正BMC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程晓光;屈辉;;骨密度与骨强度的关系[A];第八届全国骨质疏松年会暨第五届全国钙剂年会会议文集[C];2002年
5 赵咏芳;仰嘉轩;庞坚;郭海玲;徐宇;;基于有限元法方评价太极拳改善腰椎骨强度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毛文玉;陈建桥;魏俊红;张国栋;;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及有限元分析的整体骨强度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赵世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骨强度的变化[A];第八届全国骨质疏松年会暨第五届全国钙剂年会会议文集[C];2002年
8 郭世绂;;骨量及骨质量[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9 陈佑学;尤桂杰;聂鑫磊;;健美操对大学生超声跟骨骨强度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倪晨曦;何守森;;0~48个月婴幼儿超声骨强度测定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三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曹明;老人补钙三注意[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2 周羽;老人补钙三注意[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4年
3 ;锻炼肌肉比补钙更重要[N];国际商报;2003年
4 徐飞;女性绝经后的八项注意[N];民族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许杨;基于定量超声的皮质骨和松质骨骨强度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陈焱焱;全干式超声骨强度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弓健;DXA技术测量股骨颈骨强度的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4 杨京;FGFRs在骨矿代谢中作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小欢;不同成分高脂饲料对不同月龄去卵巢大鼠骨强度和骨代谢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梁启瑶;FRAX与骨强度综合指数对老年骨折风险预测的对比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苏露;甘肃天祝地区成年人跟骨骨强度与体成分的相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6年
4 王银存;幼儿骨强度指数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5 闪明;老年“高知”男性跟骨强度与小腿肌力相关性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6 唐勇进;超重与正常体重青少年骨密度和股骨近端骨强度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7 刘新状;老年人体质及生活习惯与骨强度指数的相关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8 贾慧惠;绝经后女性股骨颈骨密度及骨强度的影像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9 常铁生;不同油脂对鸡蛋壳中钙沉积和骨强度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8年
10 王立英;绝经后女性腰椎vQCT及FEA对骨强度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01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00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