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UC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成人超重肥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6-18 19:15

  本文选题:基因 + 超重 ; 参考:《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年03期


【摘要】:目的研究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基因SNPs位点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连接酶检测技术对SNPs进行基因分型,检测275例超重肥胖者与253例正常体重者UCP1基因4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利用SNP Stats在线软件构建单倍体型,并分析单倍体型与性别及非遗传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两组间体重、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隐性遗传模式下,rs1800592位点基因型(AA+AG)与GG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OR=1.154,95%CI:1.002~2.286));与单倍体型CTAA相比,CTCA、CTAG、TACG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CA:P=0.043,OR=0.658,95%CI:0.439~0.988;CTAG:P=0.043,OR=0.658,95%CI:0.439~0.988;TACG:P=0.004,OR=0.449,95%CI:0.257~0.786);单倍体型与血清总胆固醇之间存在交互作用(χ~2=15.955,P=0.014);与血清总胆固醇正常组单倍体型CTAA相比,在血清总胆固醇异常组,单倍体型CTAA、CTCG、CTCA、CTAG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AA:P0.001,OR=2.731,95%CI:1.550~4.752;CTCG:P0.001,OR=9.768,95%CI:3.403~28.042;CTCA:P=0.037,OR=2.713,95%CI:1.082~7.159;CTAG:P=0.037,OR=2.713,95%CI:1.028~7.159)。结论隐性遗传模式下,基因型(AA+AG)可能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单倍体型CTCG、CTCA、TACG可能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血清总胆固醇异常时,单倍体型CTAA、CTCG、CTCA、CTAG可能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coupling protein 1(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 gene SNPs an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Methods the genotypes of SNPs in 275 overweight and 253 normal body weight subjects were detected by ligase assay. Haplotypes were constructed by SNP Stats online software, and 4 SNP loci of UCP1 gene were genotyped in 275 overweight and 253 normal weight subjects. The interaction of haploid type with sex and non-genetic factors was analyzed. Results body weight, body mass index,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of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genotype AA at locus rs1800592) and GG in recessive genetic model.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TCAGTAC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distribution of CTCAGTACG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haploid type CTAA i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TCAGTACG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haploid type CTAA (P < 0.05),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TAGTAC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haploid type CTAA (P < 0.05). CTCA: P0. 043: 0. 658 / 95CI: 0. 439 / 0. 988 CTAG: P0. 043: 0. 65895 CIQ: 0. 659: 0. 3988TACG-: 0.004: 0. 449 / 95 CIW 0.2570.786. there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haploid and total serum cholesterol (蠂 2 / 2, 15.955P0. 01414); compared with the haploid type of CTAA in the normal group of total cholesterol, In the group with abnormal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TCATA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TAA: P0.001OR.95CI1.550 and 4.752CTCAP0. 76895 CIV: 3.40328.042CTCAPU 0.037: 2.71395CIW 1.082 / 7.159CTAG / P0.037.37. The CIQ was 1.02828 / 7.1596.28 / 7 / 7 ~ (-1) ~ (th) ~ (?) ~ _ _ _ Conclusion under the recessive genetic model, genotype AA AGG may be the risk factor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haploid CTCG CTCATACG may be the protective factor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nd haploid type CTAACTCGCGCTCATAG may be the risk factor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hen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is abnormal.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1280,81202277,81373096)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资助项目(16A330003)
【分类号】:R58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忆菲;李平;;铁辘轳把社区居民超重肥胖与疾病关系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年10期

2 闫敏;陈勇;关志峰;杨荣;;696例西藏干部超重肥胖患病率及其分布[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年01期

3 马冠生;栾德春;刘爱玲;李艳平;崔朝辉;胡小琪;;中国成年职业人群身体活动水平与超重肥胖的关系[J];营养学报;2007年05期

4 吴秀琴;周晓东;葛林伟;杨阳;陈海春;张建华;王海飞;徐建清;姜玉屏;张立;;福建省三城市超重肥胖人群的分布特征[J];体育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5 张俊黎;李素云;;山东省成年人超重肥胖分布特征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8年02期

6 陈芬兰;张中峰;叶萍华;;高强度登山对超重肥胖人群的心电影响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13期

7 杨虹;苏莉;黄颖;韦元元;黄佟;;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体质指数及超重肥胖相关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陈玉霞;麦锦城;吴汉荣;;超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智力和体能素质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5期

9 李伟;杨漾;庄洁;陈佩杰;;上海市部分11~18岁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10 邵永强;王建;钱合笑;张娜;陈yN;;温州市35岁以上居民超重肥胖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疾病监测;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晓燕;;健康管理在社区超重肥胖人群中的应用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魏文凭;张融;;足月母乳喂养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关系的性别差异[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3 尚晓瑞;许智毅;马军;;江西省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群体特征和动态发展趋势[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静;江国虹;常改;杨溢;霍飞;;天津地区居民超重肥胖状况的调查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居民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论文集[C];2005年

5 孙国哲;李阳;周兴虎;郭潇繁;李媛;焦云娣;孙英贤;;超重肥胖对儿童体表心电图时间参数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汇编[C];2012年

6 黄荔萍;;超重肥胖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探讨[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王娇;张如意;宋青青;陈容平;杨锐;蔡德鸿;;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肝功能异常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王新利;孙江平;叶广俊;;超重肥胖儿童空腹胰岛素水平与高血压病家族史的关系[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01年第2期[C];2001年

9 徐姝迪;丁红;乔莎;;新疆医科大学维族、汉族大学生超重肥胖危险因素的分析[A];营养与慢性病——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李伟;庄洁;陈佩杰;;上海市部分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宋美娅;超重肥胖易导致慢性病[N];中国妇女报;2013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黄志阳;超重肥胖率北京超全国平均值[N];北京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焱;龙江半数成年人超重肥胖[N];哈尔滨日报;2013年

4 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 马冠生;遏制青少年肥胖,从食品饮料抓起[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李莉;调查显示:青少年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张忠霞 姜岩;肥胖 人类不能承受之重[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郑灵巧;少儿慢病数据警示家长[N];健康报;2006年

8 张金英;超重肥胖可能导致失明[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记者 李颖;警号:超重肥胖儿童大幅度上升[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欧阳一非;预防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的适宜身体活动量和闲暇静坐时间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2 平晓川;肌肉生长抑素基因多态性与脂代谢状态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3 姜勇;我国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变化趋势及健康危害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芳芳;PRDM16基因多态性及启动子甲基化与超重肥胖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5年

2 张倩;超重肥胖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及理化指标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张强;中国成年居民味精消费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4 陈卓;广场舞对西安市碑林区55-60岁超重和肥胖女性健身效果的干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5 何氏欣;越南岘港市6岁至12岁肥胖超重儿童的情况调查评价[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6 戚敏杰;CIDE-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mRNA表达水平与超重肥胖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6年

7 张春华;重庆市小学生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8 王晓蕾;城市化对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影响[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

9 付红;中小学生家长肥胖相关知信行与子女超重肥胖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10 郭言;青年超重肥胖与脑卒中关系的Meta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036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036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3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