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乳腺癌患者术后一年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6 17:27

  本文选题:乳腺癌 + 骨质疏松症 ; 参考:《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年09期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1年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41例乳腺癌术后1年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为骨质疏松组(OP组),年龄53~75岁;56例骨密度正常的乳腺癌患者为非骨质疏松组(NOP组),年龄46~64岁。采用美国GE公司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入组患者左侧股骨颈、腰椎1-4(L1-4)骨密度,并分析其与年龄、体重指数(BMI)、生产、绝经、绝经年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的相关性。结果 OP组年龄、体重指数(BMI)、绝经及绝经年限与NO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及是否生产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腰椎BMD与BMI呈正相关,而与年龄、绝经年限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癌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较高,年龄、绝经年限、BMI为影响骨质疏松的关键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steoporosis in 1 years after op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41 cases of osteoporosis in 1 years after op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osteoporosis group (group OP), age 53~75 years, and 56 cases of normal bone density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non osteoporosis group (group NOP), age 46~64 years. The dual energy X ray produced by American GE company was used. The bone densitometer measured the left femoral neck and lumbar 1-4 (L1-4) bone density in the patients and analyze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age, body mass index (BMI), production, menopause, menopause, estrogen receptor (ER),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Results the age of OP group, body mass index (BMI), menopause and menopause and NOP ratio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estrogen receptor (ER),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and production (P0.05).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umbar BM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MI, bu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and menopause. Prevalence is high, age, menopausal age, and BMI a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osteoporosis.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影像科;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影像科;
【分类号】:R580;R73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尤焱,李彤;骨质疏松及其治疗[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关庆义,张智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骨质疏松一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0年06期

3 ;焦虑可导致骨质疏松[J];浙江中医杂志;2000年11期

4 施刚,王虹;骨质疏松症的钙疗法[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0年06期

5 武军华;史克-比彻姆公司放弃艾多昔芬对骨质疏松的治疗[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年01期

6 吴洁,曹缵孙;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0年02期

7 韩祖斌;前言——深入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J];实用老年医学;2000年03期

8 杨涛;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11期

9 施法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其治疗[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10 张红喜,邓旭林,蔡德鸿;论防治骨质疏松的难点和对策[J];医学与社会;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晓琴;;浅谈骨质疏松症营养防治的方法[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2 陈锦平;;骨质疏松症[A];慢性病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暨糖尿病教育论坛资料汇编[C];2008年

3 刘国辉;成德亮;杨述华;;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陈瑾瑜;彭永德;游利;;骨质疏松管理模式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晁爱军;;骨质疏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尹大庆;荣国威;吴海宁;赵新华;;骨质疏松门诊女性958例临床分析[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7 张莹;高治国;王雪萍;;大庆地区社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凌浩进;;中西结合对骨质疏松症诊治与预防的摘要[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喻恒锋;;骨质疏松症几种治疗手段搭配疗效比较[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10 安健华;郝敬;李向霞;;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与相关因素的探讨[A];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第十届全国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应述辉邋涂晓晨 记者 李艳梅;骨质疏松症正成为流行病[N];长江日报;2007年

2 中国骨质疏松基金会秘书长 赵燕玲;骨质疏松一分钟小测试[N];健康时报;2007年

3 主任医师 孙清廉;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4 赵靖;补钙+运动 有效预防骨质疏松[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5 李敏;简单运动治疗骨质疏松[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牛雨;小心!骨质疏松就在身边[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7 崔玉艳 佳学;乱吃补钙产品反而易得骨质疏松[N];江苏科技报;2008年

8 记者 张东风;专家呼吁:关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9 市一医院骨科 李军;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N];保定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颖;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专利”吗?[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忻忆;离子束分析技术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及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安奇君;抑制Evi1基因表达促进BMSCs成骨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周锐;维生素D在成骨细胞骨分化中的分子机制及骨质疏松与动脉钙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孙晓迪;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去势联合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5 黄旭;间歇式高频率低载荷机械振动治疗骨质疏松的动物实验研究与短期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16年

6 司志华;神经肌肉促进术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骨质疏松和护骨素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6年

7 胡航;孕期咖啡因暴露所致成年子代骨质疏松易感的宫内编程机制[D];武汉大学;2015年

8 吴穹;DKK1合成多肽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和成骨作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杜以宽;ADSCs移植对自发老年性骨质疏松鼠影响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10 吕厚辰;骨质疏松状态下骨组织不均一退变的定量评价及其临床应用价值[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鹿鹿;骨密度异常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D];遵义医学院;2015年

2 张燕妮;单中心MHD患者骨质疏松患病情况、危险因素调查及骨折和跌倒风险预测[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王小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林葳;成年猪椎体类骨质疏松性生物力学模型的快速建立[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5年

6 王雪洁;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余光书;补肾健脾方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肌力与骨量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祁宇轩;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高宇;QCT测量骨质疏松症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岳松涛;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金钙尔奇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初步临床观察[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70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070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8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