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2001-2015年我国术前和受血前群体HIV筛查阳性率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5 21:10
【摘要】:目的掌握中国临床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检出率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有针对性HIV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并提取2001-2015年中国临床术前和输血前人群HIV筛查数据,使用生态学分析描述其HIV感染率水平、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351篇符合要求的中文文献,临床术前和输血前患者筛查HIV总阳性率为0.14%(5 377/3 730 591)。研究对象HIV阳性率存在地区差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西部0.35%(3807/1 083 693),中部0.09%(999/1 082 922);东南部0.05%(522/1 046 453);东北部0.01%(49/517 523)。研究对象HIV阳性率随研究时间呈上升趋势,从2001-2005年间0.08%(452/579 802)上升至2011-2015年间的0.17%(1 128/646 196)(趋势性P值0.01)。除东北地区、高收入水平地区及HIV低流行水平地区外,其他区域研究对象的HIV阳性检出率随研究时间均呈上升趋势(趋势性P值均0.01)。结论近年来中国多区域临床术前和输血前患者的HIV检出率水平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值得关注。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其HIV疫情的监测和防控,并通过开展相关教育防止临床医务人员的HIV职业暴露。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trend of HIV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in Chinese clinical patients before and before transfusion,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HIV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the HIV screening data were retrieved and collected from 2001 to 2015 in Chinese population before and before transfusion. The HIV infection rate, distribution and trend over time were described by ecolog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HIV screening was 0.14% (5 377 / 3 730 591). There wer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HIV positive rates, from high to low: 0.35% (3807 / 1083,693) in the west, 0.09% (999 / 1,082,922) in the middle, 0.05% (522 / 1,046,453) in the southeast and 0.01% (49517,523) in the northeast. The HIV positive rate increased from 0.08% (452 / 579,802) in 2001-2005 to 0.17% (1,128 / 646,196) in 2011-2015 (trend P 0.01). With the exception of Northeast China, high income area and low HIV prevalence area, the positive rate of HIV in other region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study time (P < 0.01). Conclusion in recent years, the prevalence of HIV in Chinese patients before and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is high and rising, which is worthy of attention.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rveillance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HIV epidemic and prevent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HIV to clinical medical staff through relevant educ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卫计委艾滋病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2ZX10001-006) 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LZ2014038)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技基金项目(FSFH1512)~~
【分类号】:R51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滋病病毒血检的新方法[J];广州医药;2000年02期

2 王凤,张元;有助于杀灭艾滋病病毒的食品[J];中国农村科技;2001年02期

3 张化;美韩分别发现新艾滋病病毒[J];医药世界;2001年04期

4 ;科学家发现能够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基因[J];现代技能开发;2002年08期

5 何平;艾滋病新病毒在拉美发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2年01期

6 ;美科学家发明清除“休眠”艾滋病病毒新法[J];口岸卫生控制;2003年05期

7 ;日本开发出高精度检测艾滋病病毒新方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年03期

8 ;艾滋病病毒躲在哪里[J];有色金属设计;2005年02期

9 康凯;;氧抑制或杀灭艾滋病病毒的假说[J];中医教育;2007年06期

10 ;全球33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J];生物学通报;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林琦;;艾滋病病毒与疫苗:机会与挑战[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范洪伟;;我国AIDS流行现状和诊治进展[A];第十届全国化疗药理暨抗感染药理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3 王家春;王红兰;龚苍涛;谢汉瑜;;泉州市14166份血清艾滋病病毒监测结果分析[A];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4 丁贤彬;韩孟杰;;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生存现状及需求[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南屏;;艾滋病病毒治疗[A];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学术年会暨2007年当代浙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张凤池;王春颖;刘成永;;艾滋病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肝脏损伤的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Igor Grant;;艾滋病病毒、丙肝病毒、药物滥用和大脑[A];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段呈玉;;HIV-1病毒基因调控蛋白对胞内艾滋病病毒干预作用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孙希平;;外来妇女HIV感染及家庭内传播情况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赵金仙;赵立庆;陈良;李万林;鲁建波;普学云;李孝安;;16例AIDS病例报告分析[A];玉溪市第三届性病、皮肤病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建民;南非参加艾滋病病毒测试者增多[N];健康报;2011年

2 记者 王小舒;新方法可使艾滋病病毒“休眠”[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3 记者 刘海英;英发现可抑制艾滋病病毒扩散的新基因[N];科技日报;2013年

4 陈丹;两种分子为艾滋病病毒撑起“隐形斗篷”[N];科技日报;2013年

5 记者 王丹;全球有210万青少年携带艾滋病病毒[N];健康报;2013年

6 记者 胡其峰;我科学家发现抑制艾滋病病毒新途径[N];光明日报;2014年

7 通讯员 张艳禾 张晓鹏 记者 李丽云;哈兽研学者发现一种可抑制艾滋病病毒新途径[N];科技日报;2014年

8 ;艾滋病病毒可咬死同类[N];大众科技报;2003年

9 蒋岩;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N];健康报;2002年

10 卢苏燕;法揭示艾滋病病毒破坏免疫系统机制[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薛中原;《理解艾滋病病毒潜伏状态:通往艾滋病治愈之路》翻译实践报告[D];郑州大学;2015年

2 刘芳;云南省13县(市)街头暗娼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及相关问题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3 马永慧;医疗机构扩大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的伦理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涂杰;HIV-Ⅰ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25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125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2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