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MicroRNA在强直性脊柱炎成骨、破骨机制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12-14 09:30
【摘要】:炎性骨破坏和新骨形成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典型病理改变,AS早期以炎症为主,晚期出现异位骨化和骨破坏,异位骨化和骨破坏两种矛盾的表现反映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成骨与破骨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AS复杂的新骨形成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BMP/Smads通路密切相关,而破骨细胞则在骨破坏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ANKL/RANK/OPG系统中的细胞因子是调控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关键因子。Micro RNA可调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是骨形成、骨吸收、骨重塑和修复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研究MicroRNA在强直性脊柱炎成骨、破骨机制中的作用,可为A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Abstract]:Inflammatory bone destruction and new bone formation are typical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Inflammation is predominant in early stage of AS and ectopic ossification and bone destruction occur in late stage. The two contradictory manifestations of ectopic ossification and bone destruction reflect that the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osteogenesis and osteoclast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s broken. The pathogenesis of osteoclast is not completely clear. At present, the complex new bon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S is closely related to Wnt/ 尾-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and BMP/Smads pathway, while osteocla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one destruction. Cytokines in RANKL/RANK/OPG system are the key factors to regulate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maturation of osteoclasts. Micro RNA can regulate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of osteoblasts, chondrocytes and osteoclasts, which are bone formation and bone resorption. Key regulatory factors in bone remodeling and repair. To study the role of MicroRNA in osteogenesis and osteoclas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ay provide a new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S.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免疫炎性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403378) 中日友好医院青年科技英才培养计划(2014-QNYC-B-02)
【分类号】:R593.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永霞;强直性脊柱炎误诊1例[J];中国综合临床;2000年03期

2 李军,陈列;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例临床报导[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李朝晖,姜永庆;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体会[J];黑龙江医学;2000年12期

4 徐翠华;强直性脊柱炎12例误诊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5 宋伟东;女性强直性脊柱炎误诊一例[J];中国疗养医学;2000年01期

6 杨清锐,遇晓,张源潮;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J];山东医药;2001年09期

7 龚卫娟,范丽安;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遗传因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1年01期

8 叶新生;三兄弟同患强直性脊柱炎报告[J];海南医学;2001年04期

9 潘建玲,于威,蒲米娜;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J];黑龙江医学;2001年08期

10 信素英,樊爱华,陈永汉;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源潮;杨清锐;遇晓;张春玲;陈立辉;;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马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健康教育[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沈友轩;周定华;王艳艳;柯瑶;王嫱;;强直性脊柱炎79例临床特点分析[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潘文友;刘焱;刘华;;晚发强直性脊柱炎十例分析[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张丽颖;刘朋;;晚发强直性脊柱炎八例临床分析[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自强;方泽志;汪方记;;强直性脊柱炎证治附60例疗效观察[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卞曙晓;刘江涛;勾丽;刘兴中;;强直性脊柱炎的早诊断早治疗[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张秀英;董砚奉;国艳霞;焦红梅;王丽;;强直性脊柱炎误诊24例分析[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阎小萍;;强直性脊柱炎误诊131例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强直性脊柱炎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育;王艳茹;马莹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21例的临床回顾分析[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马丽;强直性脊柱炎结成群害亲人[N];保健时报;2007年

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内分泌科 冯修高 整理 吴志 张文明;肺炎衣原体可引发强直性脊柱炎[N];健康报;2013年

3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 曾小峰;强直性脊柱炎能被有效控制[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姜晨怡;强直性脊柱炎 易被误诊的“不死癌症”[N];科技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熊昌彪;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要走出两个误区[N];中国医药报;2013年

6 冯兴华;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N];健康报;2003年

7 ;强直性脊柱炎及早治疗是关键[N];上海科技报;2002年

8 石兰;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护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9 刘秀凤;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运动[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10 周武;强直性脊柱炎为何易误诊?[N];浙江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明强;强直性脊柱炎诊疗现状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赵英华;磁共振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活动性的检测[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军;ANO6,HAPLN1,EDIL3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陈猛;调节性B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中的分布及功能[D];山东大学;2016年

5 周颖燕;补肾强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抗骨化作用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李岱鹤;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局部与全身基质Gla蛋白(MGP)表达下降与影像学进展的联系[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冉博;HRH4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8 李大河;强直性脊柱炎韧带组织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膜联蛋白A2功能验证[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9 彭冬青;金伯华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及金氏针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张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滑膜高表达碳酸酐酶1[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跃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IL-23、IFN-γ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刚;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杨帆;TNF-α拮抗剂与传统药物相比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4 张应子;强直性脊柱炎STAT3表达及其与治疗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胡艳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范大志;IL-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丽;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NAs的表达与血清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徐立伟;祛瘀舒督颗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9 李亭;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焦蕊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跟腱损伤的评估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78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378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e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