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

发布时间:2019-03-05 12:09
【摘要】:目的1.研究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受试者的白蛋白尿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2.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与白蛋白尿的关系;3.分析低肾小球滤过率与白蛋白尿的关系及二者危险因素的异同;4.分别探讨白蛋白尿、代谢综合征、低肾小球滤过率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以,2007年-2008年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共47,325例为研究对象[1]:1.按白蛋白尿水平分为4组,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ACR) 0-10 mg/g (n=17,564),10-20 mg/g (n=9,423),20-30 mg/g (n=3,765),30-300 mg/g (n=7,451)(不包括300mg/g以上)。分别以不分男女、传统的单一白蛋白尿为切点,即尿ACR30mg/g[2],和以性别特异性白蛋白尿切点(男性14 mg/g,女性20 mg/g)[3]计算白蛋白尿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及白蛋白尿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2.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 30-300mg/g定义为微量白蛋白尿(MAU)。代谢综合征按CDS[4]和IDF诊断[5]标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将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按连续变量和二分类变量分别探讨其与白蛋白尿关系,进一步分析此二者与CVD关系。3.选取8,890例行血肌酐测定的人群进行分析。以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60ml/min/1.73 m2定义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6];以尿白蛋白/肌酐(ACR)≥30mg/g定义为白蛋白尿。Logistic回归法探讨白蛋白尿与低肾小球滤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二者与CVD的关联性。结果1.以单一切点定义白蛋白尿,女性较男性有更高的白蛋白尿患病率,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耐量受损(IGT)组男女白蛋白尿患病率分别为13.9% vs 19.1%,20.8% vs 26.8%,p0.01。以性别特异性切点定义白蛋白尿,男性较女性白蛋白尿患病率高,但绝对值差异很小,NGT组、IGT组男女白蛋白尿患病率分别为31.4%vs29.6%,42.2% vs 39.3%,p0.01。高龄(年龄60y)、女性、高血压、高血糖(IGT、IFG/IGT及新诊断糖尿病)、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IR)、代谢综合征(MS)均为白蛋白尿(尿ACR 30-300 mg/g)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调整性别、年龄及腰围、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这些常见CVD危险因素后,白蛋白尿与CVD未显示线性或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2.按CDS和IDF标准,入组人群(n=39,006)MS患病率分别为22.8%和25.0%。按CDS标准,MS人群(n=8,898)中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男性(n=4,324)为25.5%,女性(n=4,574)为33.8%;按IDF标准,MS人群(n=9,756)中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男性(n=3,448)为24.9%,女性(n=6,308)为31.1%。在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中,与微量白蛋白尿发生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空腹血糖、高血压和高TG,P0.001。调整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等因素后,按CDS和IDF标准,MS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MAU)的风险OR值分别为1.58(95%CI 1.47-1.70)和1.41(95%CI 1.31-1.52),P0.001。MS各组分中,与CVD风险关系密切的因素为高TG(按IDF标准,OR值为1.52;按CDS标准,OR值为1.48)、HBP(按IDF标准,OR值1.50;按CDS标准,OR值为1.48)和向心性肥胖(按IDF标准,OR值为128;按CDS标准,OR值为1.30),P0.001。白蛋白尿与MS均为CV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S合并MAU者CVD风险的OR值分别为1.67(CDS标准)和1.58(IDF标准),P0.001。3.白蛋白尿与肾功能减低的关系eGFR60 ml/min/1.73 m2的人群(n=123)中,白蛋白尿比例为37.4%;而在白蛋白尿人群(n=1,731)中,eGFR60 ml/min/1.73m2的比例仅为2.7%。糖尿病(n=1,055)、血脂异常(n=5,117)、高血压(n=3,172)、代谢综合征(MS,n=2,259)患者的eGFR60 ml/min/1.73 m2的比例分别为1.8%、1.5%、2.0%和2.3%,P值0.05;白蛋白尿比例分别为34.9%、23.1%、30.4%和32.1%,P值0.001。在这4组人群中,同时存在eGFR60 ml/min/1.73 m2和白蛋白尿的比例很低,分别为1.1%、0.7%、1.1%、1.1%,P0.05。肾功能降低的危险因素为高龄(每增加10y,OR 1.3,95%CI 1.2-1.5)、白蛋白尿(OR 2.1,95%CI 1.4-3.2)和高尿酸血症(OR 3.7,95%CI 2.4-5.7), P0.001;白蛋白尿与高龄(每增加10y,OR 1.1, 95%CI 1.1-1.2, P0.001)、女性(OR 1.7,95%CI 1.5-1.9, P0.001)、向心性肥胖(OR 1.4,95%CI 1.2-1.6, P0.001)、糖尿病(OR 1.8,95%CI 1.5-2.0, P0.001)、高血压(OR 2.0,95%CI 1.8-2.3, P0.001)、血脂异常(OR 1.3,95%CI 1.1-1.4,P0.001)、肾功能减低(OR 2.2,95%CI 1.5-3.2,P0.001)和心血管疾病(CVD)病史(OR 1.3,95%CI 1.0-1.8, P.05)目关。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尿酸血症这些危险因素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向心性肥胖是CVD病史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而肾功能减低或白蛋白尿与CVD病史未显示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1.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白蛋白尿(尿ACR 30 mg/g)患病率为19.5%。白蛋白尿患病率随MS组分增多而增高。2.年龄、女性、高血压、高血糖、肥胖、血脂异常、IR、MS均为白蛋白尿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人肾小球滤过率减低与白蛋白尿发展存在不一致,且二者相关危险因素不同。3.白蛋白尿与MS均为CVD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MS与CVD病史关联更密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8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政南,宋光华;中国人肥胖和代谢综合征[J];辽宁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2 吴元民,贾伟平,项坤三,邵宝蓉,顾惠琳,陈蕾,袁杏生,陆俊茜,刘绍芳;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其不同组合成份的特征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0年04期

3 向红丁;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中国之现状[J];现代康复;2001年13期

4 孙东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代谢综合征[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年05期

5 杨文英,邢小燕;肥胖和代谢综合征[J];新医学;2002年04期

6 项坤三;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年05期

7 刘超 ,周红文;瘦素与代谢综合征[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2年04期

8 王英,时念民,赵玉容,赵丹丽;知识分子代谢综合征患病状况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9 林志昭,周望梅;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年02期

10 胡晓抒,郭志荣;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巍;张风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增英;;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A];广东省第五届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塔其一;王丽新;刘波;沈丽丽;;饮食平衡防患代谢综合征[A];2007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07年

4 孙唯佳;陈敏;陈艳秋;唐倩如;陈爱芳;孙玮;林轶凡;姜菁静;徐丹凤;谢华;孙建琴;;身体活动谱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刘剑南;陆甘;沈久成;陈丽萍;刘俊衡;梅永才;傅坤发;张希龙;;机关打鼾人群代谢综合征的状况分析[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志蕴;张梅;张运;申洪明;戴晓华;杨睿;陈良;;初步探讨轴向运动指标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功能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7 展英华;张梅;张运;;实时三维超声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心功能改变与脂联素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8 展英华;张梅;;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肌局部功能和同步性变化[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9 朱章志;裴倩;;从圆运动升降紊乱角度谈代谢综合征的病机[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10 王学美;;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中杰;关于代谢综合征[N];健康报;2004年

2 王苏平;解读代谢综合征[N];健康报;2004年

3 夏洪平 张步升 张楠 提供;吸烟与代谢综合征相关[N];健康报;2005年

4 王会玲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代谢综合征—慢性病的共同土壤[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5 记者 任勇 实习生 庄洁;代谢综合征“骚扰”你了吗?[N];天津日报;2005年

6 祝家彬 一佳;是不是代谢综合征?[N];浙江日报;2004年

7 北京主任医师 王润华;何谓代谢综合征?[N];大众卫生报;2006年

8 邹争春;代谢综合征须综合治疗[N];健康报;2006年

9 罗刚 卢晓娣;我国成人代谢综合征底细摸清[N];健康报;2006年

10 王雪飞;最大规模代谢综合征防治研究启动[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志宏;代谢综合征相关新因子的探讨[D];中南大学;2008年

2 曹剑;性激素、雄激素受体水平与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3 伍佩英;β-葡聚糖对实验性代谢综合征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4 夏明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定量诊断和血清学相关指标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王宝;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干预疗效评价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林波;人群中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慢性肾脏病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4年

7 王淳秀;四川省凉山彝族和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及危险因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8 张利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探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郭小闪;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代谢综合征及评价室壁运动的临床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潘丽丽;代谢综合征存在及组分构成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泊;北京和南京城乡代谢综合征流行情况[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耿敖;血浆尾加素Ⅱ水平与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刘英杰;代谢综合征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道燕;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特征及干预策略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5 钱毅;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6 段风梅;低脂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7 黄明爱;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居民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张yN;代谢综合征患者易发冠心病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9 高月琴;西山煤矿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10 徐旭军;代谢综合征患者春节前后血清磷脂脂肪酸谱比较初探[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4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434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6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