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在狼疮肾炎诊断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9-05-09 16:24
【摘要】:目的:通过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检测,观察3种抗体阳性的狼疮肾炎(LN)患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特征,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LN的危险因素及3种抗体在L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SLE患者120例,其中LN组60例,非LN组60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抗核抗体谱及抗C1q抗体的差异;比较LN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3种抗体阳性的LN患者(三阳性LN组)和非抗体阳性的LN患者(非三阳性LN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结果:LN组患者抗C1q抗体阳性率为40.00%,非LN组患者抗C1q抗体阳性率为21.67%,2组患者抗C1q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8,P=0.03);LN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66.67%,非LN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46.67%,2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7,P=0.027);LN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为58.33%,非LN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为40.00%,2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4,P=0.045);其余抗体U1-snRNP、SmD1、Jo-1、SSA/Ro60kD、SSA/Ro52kD、SSB、scl-70、CENP-B和P0抗体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阳性LN组与非三阳性LN组患者年龄及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沉、白细胞和血小板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阳性LN组患者补体C3、补体C4和血红蛋白水平较非三阳性LN组降低(P0.05)。三阳性LN组和非三阳性LN组患者不同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是SLE并发LN的危险因素,三抗体阳性可提高LN的诊断率,三阳性LN组患者补体和血液系统方面损害更严重,肾疾病活动度更高。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包头医学院风湿免疫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自体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0960354)
【分类号】:R593.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东伟;刘章锁;;狼疮性肾炎诱导治疗的变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年06期

2 张晓慧;张卓莉;;C反应蛋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4年01期

3 Yajuan Li;Xiangdong Fang;Quan-Zhen Li;;Biomarker Profiling for Lupus Nephritis[J];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文;;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啶在56例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上海医药;2017年15期

2 周小丹;张辉;李润林;;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年23期

3 丁显飞;袁博;许振涛;郑少华;马燕;师培娜;孙同文;;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用于程序化镇静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4期

4 李焕夷;罗琼湘;邓春桃;;咪达唑仑-丙泊酚序贯给药在机械通气患者程序化镇静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21期

5 江峗;曹群;项丹;;预见性心理护理对伴有抑郁症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年13期

6 马盼盼;张晓栋;苏小军;李萌萌;郝建华;郭正纲;;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镇静镇痛[J];海南医学;2017年13期

7 朱建潜;施正雄;;右美托咪定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7年03期

8 张德重;王丽丽;;咪达唑仑联合曲马多对实施胃肠外科肿瘤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年15期

9 王婧;奚望;殷亮;李伟;申华;王志农;;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心脏瓣膜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10 李新兵;王春风;;右美托咪定应用在ICU机械通气集束化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1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文涛;王照华;;ICU危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原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年07期

2 曹芳芳;张海涛;冯雪;;右美托咪啶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术期中作用效果的荟萃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年12期

3 刘霞;周宗远;;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年15期

4 张旺龙;谭家香;关瑞宁;谢书芬;;盐酸右美托咪定在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12期

5 陈涛;蔡金生;;右美托咪啶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现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年01期

6 李志鹏;柳垂亮;;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19期

7 宁养红;张丽娜;冯彩华;董海龙;;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对重症监护患者镇静作用的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年17期

8 吴德华;陆学芬;吴东进;吴镜湘;张晓峰;曹晖;沈耀峰;徐美英;;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在开胸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3年04期

9 丁凌;杨莹;;高剂量盐酸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10期

10 陈德珠;左六二;江倩华;刘海峰;朱瑞秋;陈文兆;;右美托咪定用于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爱云;;六味地黄丸治疗中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09期

2 田清武,初开秋,王锡波;第二代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J];齐鲁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3 吴玮,曾凡钦,李伯有,范瑞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活性的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年06期

4 郭品娥,孙蕾,蔡波,李强,沈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核小体抗体与疾病活动的关系[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5 陈绍斌;冯建明;;抗核小体抗体的临床意义[J];青海医药杂志;2006年08期

6 黄毅;马晓宁;伍严安;龚彩婷;;抗核小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年02期

7 刘淑敏;;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8 韦俐;;抗核小体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04期

9 龚淑琪;徐江霞;邓连瑞;龚初平;徐志华;;血清抗核小体抗体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相关性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05期

10 徐江霞;梁林;龚淑琪;龚初平;;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兵;吴文娟;陈绍华;;抗核小体抗体、抗ENA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A];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安月;王敏;刘永娥;何晓琳;;抗核小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3 徐江霞;梁林;熊智敏;霍颖;;抗核小体抗体在狼疮肾炎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李懿莎;左晓霞;游运辉;罗卉;王彦平;;抗核小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张海莹;李永哲;栾海霞;何淳;佟大伟;张蜀澜;胡朝军;;抗核小体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孙保东;洪小平;刘冬舟;黄勤;谭艳红;肖学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王晓亮;郑伟;;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上的临床应用与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郑颖;单晓洁;裴立红;刘素霞;;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意义[A];2007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颉晓香;茹晋丽;赵华明;车国柱;;抗核小体抗体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及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刘淑敏;;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意义[A];第九届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庭杰;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66例临床分析[D];苏州大学;2016年

2 张娜;血清和唾液抗核小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3 赵娜;抗核小体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4 吴丽娟;一、几种与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在SLE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评价的研究 二、抗核小体抗体在SLE实验室诊断中的系统评价初探[D];四川大学;2006年

5 陈日新;汉族人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征及其活动性的相关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6 刘慧慧;核小体与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致病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72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472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b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