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t信号传导途径与骨质疏松
【作者单位】: 哈药集团药物研究院;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唐山市眼科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1160445)
【分类号】:R58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健;别让骨质疏松症走近你[J];农家参谋;2001年10期
2 黄燕兴,黄新芳;从94800例住院患者分析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滞后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1期
3 常静;骨质疏松:涉及多学科的公众健康问题[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年18期
4 王杰;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J];生物磁学;2004年02期
5 ;研究发现洋葱成分有助缓解骨质疏松症[J];食品科学;2005年06期
6 崔寿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J];中国健康教育;2006年07期
7 戴锦中;;骨质疏松症的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17期
8 ;用计算机可以判断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8年04期
9 ;防骨质疏松 运动最重要[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9期
10 颜炳龙;;骨质疏松的诊治与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伟民;阎华;朱东;赵双龙;;不同运动方式对骨质疏松影响的模拟研究[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石印玉;詹红生;;骨质疏松症诊断疗效标准[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薛俊玲;孙海岚;蒋宝泉;陈婷;杨剑;何秀梅;唐蓉;刘洁;;重庆市某中小学教师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其与营养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4 陈锦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杨迪生;;癌症治疗相关骨质疏松的诊治[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高海青;;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A];第三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汇编[C];2009年
7 郑少雄;;骨质疏松症诊治及钙剂的临床应用[A];第三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汇编[C];2009年
8 李梅;;雷奈酸锶(Strontium Ranelate)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吴启富;;常见风湿病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A];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风湿论文集[C];2009年
10 祝郁;刘炳坤;;脉冲响应法无创检测骨质疏松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忠厚;应在基层建立骨质疏松中心[N];健康报;2004年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 章振林(博士) 核医学科 马寄晓(教授);骨质疏松误区解析[N];家庭医生报;2003年
3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副主任医师 王言贵;怎样能知道患了骨质疏松症[N];家庭医生报;2004年
4 市四院 齐新生;骨质疏松症的防治[N];无锡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吴佶谊;绝经后妇女易骨质疏松[N];信息时报;2003年
6 朱国旺;防治骨质疏松我们共同的责任[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胡学明;骨质疏松症的最佳疗法[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8 潘 清 梁莺瑜;我国约有7%的人口患有骨质疏松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中心 宋秀霞;“女生”骨质疏松多属自找[N];保健时报;2006年
10 武警总医院骨科中心护士长 纪慧茹;防骨质疏松先下手为强[N];保健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忻忆;离子束分析技术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及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安奇君;抑制Evi1基因表达促进BMSCs成骨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周锐;维生素D在成骨细胞骨分化中的分子机制及骨质疏松与动脉钙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孙晓迪;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去势联合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5 李颖;骨质疏松症中骨骼肌线粒体的功能变化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马宗民;各向异性骨再造理论模型及骨质疏松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朱东;骨质疏松的过程模拟及高频低载振动对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曦;骨质疏松症相关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洪秀梅;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李秋军;骨质疏松脊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X;骨质疏松兔模型的建立与体外冲击波在骨质疏松局部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2 刘勇;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畅征;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4 赵妍;定量CT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睿;持续与间歇1-7天振动对抗悬吊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林;带有时间历程的松质骨骨质疏松过程的模拟[D];吉林大学;2006年
7 雷巍;骨质疏松的模型计算及其光测软件的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8 谭锐泉;骨质疏松症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陈俊;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10 王顺丽;新疆老年男性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49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549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