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发病年龄段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指标的差异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93.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宏宇;王海彬;何伟;张庆文;陈镇秋;干飞燕;;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沙门菌感染致髋关节破坏1例[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年04期
2 范永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临床探索与实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10期
3 周燕莉;王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年02期
4 林春来;;延续性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效果探讨[J];大医生;2018年Z2期
5 郭亚骢;张晨阳;赵晓晶;林树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年05期
6 傅娟;;延续性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年03期
7 汪金华;;略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30期
8 程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脊液检查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8年06期
9 邢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连续性护理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8年08期
10 ;中外合作研究揭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机制[J];生物学教学;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婷;;浅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护理[A];第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2 余红;;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体会[A];第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3 钟倩;;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A];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4 江华;杜明瑞;;胸腺肽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评价[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5 麦少珍;郭庆;曾凡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A];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6 杨坛云;;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反复高热及护理[A];2015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7 赵书山;王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部异常与疾病活动相关[A];2015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8 陈飒;王文琴;叶路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报道[A];2015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9 樊佳;杜红卫;华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侵蚀情况研究[A];2015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10 赵馨;王丽敏;张玉虎;王丽娟;;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辛;补充SAP蛋白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N];科学时报;2011年
2 记者 黄辛;青蒿素衍生物可望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N];中国科学报;2012年
3 首席记者 许琦敏;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露出曙光[N];文汇报;2019年
4 国讯;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贝利尤单抗获批上市[N];中国医药报;2019年
5 记者 田雅婷;清华北大联合课题组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原因[N];光明日报;2018年
6 记者 夏文燕;全国最大口腔干细胞项目落户南京[N];江苏科技报;2016年
7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 郑新春;系统性红斑狼疮,,你该知道的那些事[N];上海中医药报;2017年
8 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王玉林 明镜;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提升到基因水平[N];科技日报;2016年
9 记者 李颖;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机制揭示[N];科技日报;2016年
10 编译 李勇;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药研发后劲十足[N];中国医药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婧;阻断B7/CD28信号通路对非人灵长类食蟹猴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的免疫干预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2 赵薇;低氧诱导因子1α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进展中的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3 孙景英;汉族人系统性红斑狼疮HLA区域精细定位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4 彭丽盈;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假性肠梗阻的多中心队列研究及血清标记物测定[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5 宋星慧;HMGB1/NETs上调mTOR通道介导树突状细胞活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6 李萌;神经精神狼疮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7 姚媛;系统性红斑狼疮致炎因子和调节因子关系初探[D];青岛大学;2016年
8 祁赞梅;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中T细胞数量异常的易感基因定位[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于佐文;金实教授系统性红斑狼疮证治经验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刘波;胸腺及T细胞分化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来润;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D];皖南医学院;2019年
2 冯丹丹;IFN-α、TGF-β1及IL-6在初诊SLE中表达的意义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9年
3 刘天美;IL-10和TAG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4 刘蕤;1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5 李玲玲;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弥漫性肺泡出血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6 李小兵;甘草酸二铵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LR9表达的影响[D];河北工程大学;2019年
7 易佩文;社交媒体的使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9年
8 侯明慧;固有淋巴样细胞及其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探究[D];郑州大学;2019年
9 秦艺璐;血浆Th1/Th2细胞因子谱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的相关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10 黄爱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PBMC中PTEN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00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60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