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OVA实验性食物过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25 21:30
【摘要】:目的:在过去的二十年间,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免疫抑制功能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以其来源丰富和无创性,成为分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大量的研究报道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通过细胞接触和分泌可溶性调节物质两个途径对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NK细胞以及DC进行免疫性调节。然而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对具体的疾病尤其是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利用小鼠OVA实验性食物过敏模型研究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食物过敏小鼠临床症状、肠道免疫功能及菌群的影响,从而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对食物过敏疾病的潜在治疗性应用。方法: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与鉴定(1)将脐带组织洗尽剃去血管,剪成细碎的组织块,按照一定密度接种于细胞培养皿,放置37℃、含5%CO_2饱和湿度培养箱内培养。隔三天观察并换液。当细胞生长达到约80%融合时,用含胰蛋白酶和EDTA的消化液消化并继续传代。(2)取第二代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表面抗体染色分析其细胞表面CD73、CD90、CD105、CD34、CD45、CD14和HLA-DR抗原的表达。(3)将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按5×10~4个/cm_2接种于六孔板中。待细胞长至80%融合时,分别换为成骨分化诱导液和成脂肪分化诱导液。隔天换液,成骨诱导至28天和成脂肪诱导第14天时分别进行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鉴定。2.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食物过敏临床症状的影响(1)将20只健康BALB/c实验鼠随机分为四组:PBS组、FA组、FA+DMEM/F12组和FA+MSC组。分别进行食物过敏诱导和相对应的处理,记录过程中小鼠腹泻情况和体重变化情况。(2)食物过敏诱导和处理结束后,取出小鼠结肠组织观察内容物性状并拍照。3.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1)收集小鼠血清,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总IgE的含量。(2)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以及肠系膜淋巴结中TH2细胞的比例。(3)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固有层IL-4和TNF-α分子水平的表达。(4)结肠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肠绒毛和杯状细胞变化。4.间充质干细胞对肠道菌群的影响(1)食物过敏诱导及相应治疗处理结束后,收集小鼠结肠内容物,利用高通量Miseq测序技术以及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肠道内微生物结构特征,包括OUT聚类分析、α和β多样性分析。(2)将分析结果以门水平和属水平分布作相对分度柱形图。结果:(1)脐带组织块在培养12天左右,周围出现梭形细胞生长。流式分析结果显示细胞表面高表达CD73、CD90和CD105分子,但CD34、CD45、CD14和HLA-DR抗原呈阴性。体外诱导成骨、成脂肪培养后,细胞茜素红染色有明显钙沉积物被染为红色;油红O染色发现细胞内脂滴被染为橘色或红色。(2)统计各组小鼠食物过敏期间体重变化无明显的差异。但是,分析各组小鼠腹泻的发生比例,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组小鼠腹泻发生较晚,腹泻比例下降。同时,食物过敏组与培养基对照组小鼠结肠内容物不成形,而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组则相对较成形。(3)食物过敏后,小鼠血清总IgE水平明显增加,而间充质干细胞处理后则发生显著的下降;同时外周血与肠系膜淋巴结中TH2细胞的分化受到压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治疗组的IL-4和TNF-α在结肠固有层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肠组织切片显示治疗组的肠绒毛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同时杯状细胞的增生减低。(4)菌群分析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组小鼠肠道菌群稳态较实验组和培养基对照组有一定的恢复,其中,拟杆菌门明显增多,变形菌门显著下降。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改善了食物过敏小鼠的临床症状,其免疫抑制功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鼠体内过敏反应的发生,并且对小鼠肠道菌群有较好的恢复效应。
【图文】:

B细胞,相互作用,获得性免疫,免疫抑制作用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 OVA 实验性食物过敏的影响疗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甚至已经取得成就[13, 14]。另外,在获得性免疫和固有免疫方面,,间充质干细胞也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15, 16],主要表现在对参与获得性免疫的 T 细胞和 B 细胞以及参与固有免疫的 DC 和 NK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17]。

相互作用,T细胞,细胞的


MSCs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9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冰浩;张燕;方硕;王越;刘厚奇;;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J];解剖学杂志;2016年05期

2 阿诺得 卡普兰;廖联明;王萍;谭建明;;间充质干细胞更改名称的时候到了[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7年05期

3 邱坤银;廖雄宇;郭淑仪;祁皓宁;蓝菁菁;方建培;黄科;黎阳;徐宏贵;周敦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难治性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年03期

4 陈俊秋;黄梁浒;;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促血管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年06期

5 赖秀蓝;马廉;;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及产业化前景[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6年06期

6 申晓靖;刘海蓉;刘新燕;赵鹏;郑建金;卢恕来;王超;;阿司匹林影响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新型药理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年01期

7 陶一昕;马钢;;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7年04期

8 汤沈力;谭秋雯;周宇婷;吕青;;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年06期

9 徐丽;唐叶丹;丁迎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7年11期

10 袁林;曹依娜;杨征毅;孙晋;潘广嗣;钱钧;宋晶晶;王涵;;人颌骨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在巨噬细胞调控中的作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雪;霍波;;面积约束情况下形状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2 李坦;刘卓;徐运;;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3 陈可;王丁;韩之波;朱德林;韩忠朝;;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发挥免疫活性的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4 金明顺;张毅;贾秀芬;周燕华;闫妍;刘慧雯;;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以及多潜能分化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张彦;李尚珠;;间充质干细胞在血管工程中的机制及应用[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石玉;戴\戎;;周期性拉应力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影响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黎娇;朱争艳;杜智;骆莹;王鹏;高英堂;;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物对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余慧;黄红云;陈琳;王洪美;;生物反应器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现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覃永亮;曾慧兰;卜欠欠;钟启;韩新爱;;尼古丁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10 乔淑敏;陈广华;王易;吴德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超微结构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艳芳;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填补了干细胞研究的空白[N];广东科技报;2017年

2 上海生科院 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 曹楷;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中的孙悟空[N];上海科技报;2014年

3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输血科 李忠俊 整理 吴刘佳;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又见新方法[N];健康报;2013年

4 刘道安;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启用间充质干细胞库[N];健康报;2007年

5 记者 陈建强;首家间充质干细胞库在津建成[N];光明日报;2006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选择干细胞储存须谨慎[N];南方日报;2016年

7 记者 李素锋;我市首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手术取得成功[N];临汾日报;2009年

8 冯国梧;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规模化运营[N];科技日报;2008年

9 刘莹清;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泰达规模运营[N];北方经济时报;2008年

10 姜明;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实现规模运营[N];工人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兵;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因子抗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2 邓鑫;PIWIL2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离鉴定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3 浦雯雯;人小涎腺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快速成肝诱导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4 亓立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细胞因子共移植治疗脑损伤的分子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5 马彩云;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修复肺损伤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6 何远;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家系临床与基因分析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7 朱凌燕;as-microRNA-205-5p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8 熊q

本文编号:2600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600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f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