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2型糖尿病相关的代谢免疫指标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06:02
【摘要】:第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血脂、血蛋白、血细胞的相关性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运用改良公式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与各个代谢免疫指标的相关性问题,对T2DM患者的代谢免疫功能的改善起到重要的启发。方法: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T2DM的诊断及分型标准,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中纳入29个,将其按BMI大小分组,BMI25 kg/m2为非肥胖组(n=15),BMI≥25 kg/m2为肥胖组(n=14),所有受试者空腹过夜,次日晨采血化验,并全面体检。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用比值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转换成自然对数后计算。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比值间比较用卡方检验(chi-square)。与HOMA-IR(C-P)相关因素做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结果:非肥胖组与肥胖组的血脂、血蛋白、血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T2DM患者非肥胖组HMOA-IR(C-P)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发现HOMA-IR(C-P)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784,P=0.001;与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IG)呈显著正相关,r=0.603,P=0.029;与未成熟粒细胞比值(IG%)呈显著正相关,r=0.579,P=0.038。统计T2DM患者伴肥胖组HMOA-IR(C-P)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发现HOMA-IR(C-P)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0.677,P=0.008;与甘油三酯(TG)呈显著正相关,r=0.597,P=0.031;与总胆固醇(TC)呈显著正相关,r=0.628,P=0.02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显著正相关,r=0.628,P=0.022;与载脂蛋白B(APO-B)呈显著正相关,r=0.586,P=0.035;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呈显著正相关,r=0.595,P=0.025;与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呈显著负相关,r=-0.568,P=0.043。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在0.05的检验水准下,可以认为在2型糖尿病人伴肥胖组中,HOMA-IR(C-P)和A/G、单核细胞绝对值(MON)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根据模型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Y=-4.961+3.156×A/G+7.028×MON。结论:(1)T2DM非肥胖患者组HOMA-IR(C-P)与年龄、IG、IG%呈显著正相关;在T2DM伴肥胖患者组中,HOMA-IR(C-P)与TG、TC、LDL-C、APO-B显著正相关,A/G是HOMA-IR(C-P)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且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同时Ig G与其呈显著负相关,而MON是其另一个主要影响因素。(2)T2DM非肥胖组和肥胖患者组的血脂、血蛋白、血细胞无统计学差异,与研究样本量小、可能存在偏倚有关。第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的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为了量化2017年具备≥1个可调节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因子(血脂紊乱、高血压、超重、吸烟、喝酒)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分布,观察其检出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T2DM的诊断及分型标准,纳入382例有CVD病史的2型糖尿病(T2DM)住院病人,按年龄和性别分组,统计所有研究对象的CVD危险因子的检出率分布情况,用百分数(标准误),即%(SE)表示。分别统计含有0个、1个、2个、≥3个CVD危险因子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百分比。按照年龄分组,及其不分男女的患者在各个年龄段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以含1个,2个,≥3个CVD危险因子的患者为因变量,将其可能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分组、性别作为自变量赋值,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人出现血脂紊乱、高血压、超重、吸烟、喝酒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2.75%、59.16%、73.82%、15.71%、3.66%。分别含有0个,1个,2个,≥3个危险因子的2型糖尿病人数在男性中占7.06%、16.47%、33.53%、42.94%,在女性中占5.67%、10.85%、37.26%、46.23%。女性血脂紊乱、高血压、超重的检出率均高于男性,除超重(P=0.128)外,男女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脂紊乱:P=0.003;高血压:P=0.027);而男性吸烟、喝酒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P0.001;喝酒:P=0.039)。按年龄分组:30-59岁、60-74岁、75-89岁,随着年龄的增高,高血压的检出率增高,各年龄段的高血压检出率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吸烟的检出率则表现出下降趋势,各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检出率在各年龄段的男女间,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59岁:P=0.004;60-74岁:P0.001;75-89岁:P=0.01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30-59岁年龄段为参照对象,含2个CVD风险因子的T2DM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60-74岁这个年龄段(P=0.001),≥3个CVD风险因子的T2DM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60-74岁(P0.001);但性别不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本研究中有CVD病史的T2DM患者,其中女性血脂紊乱和高血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男性吸烟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高,高血压的检出率显著增高,吸烟的检出率则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且吸烟检出率在各年龄段的男女间均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2)CVD风险因子≥3个的T2DM患者在男性或女性中占的比例同样是最高的。按年龄分组,CVD风险因子≥3个的T2DM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74岁。≥3个CVD风险因子的T2DM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60-74岁。
【图文】: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血脂紊乱,高血压


35 1 男性和女性 2 型糖尿病人所含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检出情况 (注:心血管疾病危因子:血脂紊乱、高血压、超重、吸烟、喝酒。)Figure 1 Prevalence of major CVD risk factors among type 2 diabetic men and women (CVDardiovascular disease;CVD risk factors : dyslipidemia, hypertension, overweight, current smokingcurrent alcohol intake.)

危险因子,心血管疾病,患者,检出率


363 1,2 和≥3 个 CVD 危险因子的独立危险因素如表 2 所示,以 30-59 岁年龄段为参照对象,含 2 个 CVD 风险因子的T2DM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60-74岁这个年龄段 (P=0.001), 按年龄分组的 2 型糖尿患者含 0 个 (A),1 个 (B),2 个 (C),,≥3 个(D) 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情况 (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血脂紊乱、高血压、超重、吸烟、喝酒。)igure 2 Prevalence of 0 (A), 1 (B), 2 (C), and ≥3 (D) maj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type 2 dirouped by age (CVD: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 risk factors : dyslipidemia, hypertension, overweight, smoking and current alcohol intake.)
【学位授予单位】:桂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8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Lekha Saha;;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hogenesi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22期

2 ZHOU Hai Cheng;LAI Ya Xin;SHAN Zhong Yan;JIA Wei Ping;YANG Wen Ying;LU Ju Ming;WENG Jian Ping;JI Li Nong;LIU Jie;TIAN Hao Ming;JI Qiu He;ZHU Da Long;CHEN Li;GUO Xiao Hui;ZHAO Zhi Gang;Li Qiang;ZHOU Zhi Guang;GE Jia Pu;SHAN Guang Liang;;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Waist Circumference Cut-off Values in Predicting Metabolic Syndrom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in Adults in China[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4年05期

3 任海燕;张安玲;;饮食导致肥胖发生的病理机制临床调研与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4年04期

4 曹立春;刘祥臣;郑国庆;;结合BMI、WHR和体脂百分比标准判别大学生肥胖度[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刘陕北;;谁在影响我们的食欲[J];医药保健杂志;2009年10期

6 邵继红;沈霞;潘林;李东野;王坤;金英良;俞黎黎;;不同体质指标在不同MS诊断标准中应用比较[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3期

7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5期

8 李霞,周智广,亓海英,陈小燕,黄干;用空腹C肽代替胰岛素改良Homa公式评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9 赵家伟,李秀钧;胰岛细胞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主角?[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年03期

10 李光伟;少些完美,多些自由——临床及科研工作中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的困难与对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超;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及主要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鹏钰;中国成人肥胖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适宜腰臀比切点的探讨[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17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617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0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