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新型葡萄糖激酶基因I404N突变的功能学研究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8 17:11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基因突变所致的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type2,MODY2)的临床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及新型GCK基因I404N突变致病的分子机制。方法:1.对满足MODY2分子遗传学检测临床标准的1例患者及其家系行外显子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测序。2.对100个健康个体GCK基因座的两个等位基因进行验证分析。3.通过基因合成、载体表达构建(带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GST)标签)、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细胞表达、蛋白纯化,得到纯度良好的野生型及突变型GST-GCK重组蛋白。4.通过酶偶联分析法进行酶功能学研究。4.1酶动力学分析 在4mmol·L~(-1) ATP存在下,取终浓度0.4~150mmol·L~(-1)间的不同浓度葡萄糖稀释液或在100mmol·L~(-1)葡萄糖存在下,取0.02~4mmol·L~(-1)间的不同浓度ATP稀释液,分光光度法连续测定反应的吸光度值。采用SigmaPlot 13.0酶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酶动力学参数。4.2热稳定性分析 将一定量的野生型和突变型GCK蛋白分别在25,30,37,45,50,55,60℃的水浴锅中孵育30分钟或分别在55℃下孵育5,10,15,20,25,30分钟,分光光度法连续测定反应的吸光度值。4.3最适PH分析 将一定量的野生型和突变型GCK蛋白分别在PH值为6.8,7.0,7.4,7.5,8.0,8.8的Tris-HCL缓冲液中处理30分钟,分光光度法连续测定反应的吸光度值。5.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其特征,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采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1.0处理数据。双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存在GCK基因I404N突变,该突变未见报导。2.对来自100个健康个体的GCK基因座的两个等位基因进行验证分析,作为对照均未检测到该突变。3.与野生型GCK蛋白相比,突变型GCK蛋白产量下降。4.酶动力学分析显示:与野生型GCK蛋白相比,突变型GCK蛋白发生改变,S_(0.5)值升高了2.9倍,葡萄糖拐点上升了4.9倍,ATP-K_m值升高了7.9倍,K_(cat)下降至野生型的6.1%,相对活性指数下降至野生型的0.2%。5.热稳定性分析显示:与野生型GCK蛋白相比,突变型GCK蛋白随着孵育温度升高或孵育时间延长酶活性明显下降。6.最适PH分析显示:与野生型GCK蛋白相比,突变型GCK蛋白在PH影响下酶活性发生明显改变且在人体常态(PH7.4-7.5)条件下,酶活性最低。结论:1.我们首次发现了GCK基因I404N突变家系,且突变与高血糖共分离。2.GCK基因I404N突变导致酶与葡萄糖、ATP的亲和力下降、热稳定性下降和最适PH值改变,从而导致先证者糖代谢紊乱。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8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全勇;辛永宁;宣世英;;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5年04期

2 于顺江;姜翠莲;杨新爱;杨宁康;肖明;;国内外正在开发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葡萄糖激酶活化剂的现状[J];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18期

3 王春波;陆付耳;冷三华;杨明炜;王开富;徐丽君;;小檗碱对HepG2细胞葡萄糖激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09期

4 ;017 葡萄糖激酶误义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6年01期

5 吕集;殷蓉蓉;;生物化学练习题[J];中国社区医师;1987年04期

6 樊英显;;第三讲 胰岛[J];中国社区医师;1988年11期

7 李栋梁;;肥胖型糖尿病人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葡萄糖激酶比值[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89年06期

8 李伟;唐波;;葡萄糖激酶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9年15期

9 周建新,钟小林,,李蓉芬,叶上宇,董燕麟;烫伤大鼠肝葡萄糖激酶、肌己糖激酶活性及红细胞三磷酸腺苷含量的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10 马晓伟,钱荣立;葡萄糖激酶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凌宝萍;;葡萄糖激酶调控蛋白与磷酸果糖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龚明;;脂联素对正常大鼠肝细胞葡萄糖激酶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羟激酶活性与mRNA表达的影响[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李倩;刘方方;Louis Patrick Conway;Josef Voglmeir;;与半乳糖激酶基因高度同源的新型葡萄糖激酶的克隆表达和特性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4 潘冉冉;应秀茹;段世伟;;异常DNA甲基化与男性痛风患者的关联性分析[A];浙江省免疫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8年

5 张上隆;;己糖激酶与植物生长发育[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6 程汉良;彭永兴;孟学平;董志国;申欣;施晓云;;彭泽鲫葡萄糖激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茅小燕;张爱珍;徐明智;申小英;;钒在糖尿病、骨质疏松治疗中的作用与开发利用[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向雪松;刘岩;张雪松;张文众;王竹;;生物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5年第2期[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金婉霞 记者 王春;我原创糖尿病新药进入三期临床[N];科技日报;2017年

2 胡德荣;葡萄糖激酶机理研究获进展[N];健康报;2006年

3 岳阳;葡萄糖激酶构象变化机理被阐明[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记者 白毅;中科院上海药物所阐明葡萄糖激酶催化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李永强 冯志强 郭宗儒;葡萄糖激酶小分子活化剂研究日益活跃[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顾泳 林环 徐瑞哲 梁建刚 实习生 欧阳龙武;面对人类这第四大威胁本[N];解放日报;2006年

7 记者 余传诗;基因治疗II型糖尿病研究成果获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8年

8 洪国强;茶水煮饭降“三高”[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9 记者 唐玮婕;华领首创新药在浦东取得重大突破[N];文汇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撔娈;PGC-1α调节黄体生成素和醛固酮合成以及葡萄糖激酶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姜明红;衰老及肥胖大鼠肝脏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黄卉;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的发现及LGK-01抗糖尿病作用研究和机制的初步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王增四;小檗碱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孟庆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物质能量代谢特点及营养干预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刘阳;ERR促进Glucokinase表达的功能研究PGC-1β调节ALAS1及线粒体相关基因的启动子转录机制的初步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李雪犁;铁过载-2型糖尿病大鼠组织中蛋白质硝化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丰艳;新型葡萄糖激酶基因I404N突变的功能学研究与分析[D];河北北方学院;2019年

2 王士学;新型小分子葡萄糖激酶活化剂的设计与合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吴酬飞;以人胰葡萄糖激酶为靶的降糖活性因子筛选平台的建立[D];南昌大学;2009年

4 黎陈静;β-分泌酶小分子抑制剂发现及葡萄糖激酶激动剂筛选和相应作用机理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张晓惠;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pro446Leu基因多态性与甘肃回族2型糖尿病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0年

6 张丽莎;稻瘟病菌己糖激酶基因和凋亡抑制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薛峰;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机理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8 董全勇;青岛地区汉族人群GCKR基因rs780094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9 费静;肥胖大鼠肝脏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刘锋;小檗碱对HepG2细胞肝细胞核因子mRNA表达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3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643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8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