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青年慢性疲劳人群的躯干红外特征探索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14:13
【摘要】:目的:探索青年慢性疲劳人群的躯干红外温度特征,为慢性疲劳状态的临床诊疗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拓展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中医应用领域,丰富中医特色健康评估手段。方法:横断面调查的方式,纳入青年慢性疲劳者和青年非疲劳者。对受试者进行疲劳相关调查以及使用热断层扫描系统(THERMAL TEXTURE MAPS,TTM)采集正位、背位、侧位共6张红外热成像图,导出相应温区温度值,计算相对温差。观察总结两组人群红外热成像图的不同图像特征,并且运用统计分析探索两组相对温差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温区和疲劳量表得分与温区相对温差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纳入青年慢性疲劳者40人,青年非疲劳者20人。两组性别和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量表(FS-14)疲劳总分、躯体疲劳得分、脑力疲劳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者自我疲劳感严重程度为中度或重度。大区域温区的特征:(1)非疲劳者躯干正面温度分布均匀,疲劳者上焦温度高于中焦和下焦;疲劳者上焦热偏离0.32℃(P0.05),下焦凉偏离0.28℃(P0.05)。(2)非疲劳者背部督脉循行红外成像轨迹连续且规则,疲劳者督脉轨迹显现程度下降,轨迹或断裂或消失或不规则。(3)疲劳者大腹区温度凉改变,胸膺区温度热改变;大腹区凉偏离0.55℃(P0.05),胸膺区热偏离0.42℃(P0.05)。(4)疲劳者胁区热改变;疲劳量表(FS-14)脑力疲劳得分与胁区热偏离正相关(P0.05)。小区域温区的特征:(1)疲劳者神阙凉偏离0.55℃(P0.05),气海凉偏离0.58℃(P0.05)。(2)疲劳量表(FS-14)疲劳总分与大椎热偏离、左右肺俞热偏离、左右心俞热偏离负相关(PO.05)。(3)FS-14躯体疲劳得分与左右肺俞热偏离、左心俞热偏离负相关(P0.05)。(4)FS-14脑力疲劳得分与左右肺俞热偏离、左右心俞热偏离负相关(P0.05)。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应用于慢性疲劳的临床诊疗工作,是一种相对客观的评测方法。本研究发现青年慢性疲劳者的红外热成像图上的三焦温度分布、督脉循行轨迹,以及上焦、下焦、大腹、胸膺、神阙、气海的红外温度值较非疲劳者显示出差异性改变,此外大椎、肺俞、心俞、胁区的温度变化趋势与疲劳程度具有相关性。上述特征对慢性疲劳的临床评估,以及辅助选择干预疲劳的中医外治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图文】:

热像图,任脉,肚脐,胸骨


结合rm自动分析识别技术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定义,正面示热像图上,胸骨上逡逑窝水平至剑突水平区域为“上焦区”;剑突水平至肚脐水平区域为“中焦区”;肚脐水逡逑平以下至耻骨联合水平区域为“下焦区”。图1所示。逡逑14逡逑

温度分布,三焦,相对温差,慢性疲劳


(二)三焦热结构对比分析逡逑在红外热成像图上可以观察到非疲劳人群躯干正面的温度分布比较均匀,而慢性逡逑疲劳人群三焦温度分布明显不均,中下二焦的温度明显低于上焦。典型图像见图4。逡逑_逡逑mA逡逑图4三焦热结构图逡逑经差异性检验,慢性疲劳组和非疲劳组之间的上焦及下焦相对温差的差异具有统逡逑计学意义(/KO.OS),中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7。逡逑表7两组三焦相对温差AT比较(°C)逡逑逦=M逦慢性疲劳组非疲劳组(;±5)逦P逦逡逑上焦区邋1逦0邋32+026逦0.08+0.25逦0.001'逡逑中焦区邋1逦-0.邋05±0.邋23逦-0.邋01±0.邋17逦0.邋543逡逑下焦区邋2逦-0.邋28±0,邋32逦-0.邋08±0,邋28逦0.邋016*逡逑注:1代表采用t检验;2代表采用非参数检验。*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逡逑19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44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镭镭;宋月晗;吴凤芝;孙光荣;;从肝脾失调探讨心理疲劳治疗的研究与思考[J];现代中医临床;2015年06期

2 周晓玲;谢胜;张丹璇;杨薇;梁谊深;陈峭;李灿;覃婧;韦金秀;刘莹;;经络红外成像技术在厥阴寒化症患者中的运用及机理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5年11期

3 骞芳;范铁兵;樊新荣;万涛;梁晶;;丹灵芪刺饮治疗假日后疲劳型亚健康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年06期

4 黄沁;孙世宁;涂媛;罗仁;;砭石疗法治疗亚健康疲劳状态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5 王乐鹏;龙晓华;李洪娟;马淑然;;健康人体红外热像四时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05期

6 王莉莉;关玲;;艾灸足三里对婴儿痉挛症患者头面部红外热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年02期

7 倪金霞;高思华;;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肠病及肺”的可视化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8 王春华;胡玲;刘磊;王洁;许静;李前辉;刘洋;;亚健康状态人群的疲劳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年01期

9 樊新荣;罗云;;中医脏腑不同证候背俞穴红外热图特征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4年16期

10 曾文颖;谢晓磊;徐志兰;;678例亚健康疲劳患者发病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珉一;针刺得气对经穴体表温度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李冠儒;2823例健康体检人群的疲劳情况及其与体检指标的相关性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薛晓琳;“疲劳”症状的规范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黄文杏;疲劳相关术语的概念及沿革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书泓;基于红外热像技术探讨电针对三种不同中医体质反应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黄炳祥;督脉与膀胱经红外辐射轨迹及其导热特性的比较[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白彤彤;中医体质红外热成像特征提取方法学探讨及实验验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王雨婷;青年人群痰湿质与平和质热结构对比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高毅洁;不同程度血压的心、脑、肾红外热成像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联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张欣悦;艾灸干预寒凝心脉型胸痹“一区四穴”红外温度特征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贾维丽;高血压前期阴虚血瘀质人群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许艳巧;胃痛中医证素辨证与红外热成像特征相关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7年

9 邓品;阳虚与平和体质人群夏季热结构差异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10 李文文;不孕症(气郁质)热代谢特点及逍遥丸临床靶向药效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01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701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c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