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DMARD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0-06-13 14:08
【摘要】:目的:探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前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风湿科门诊及病房收集初次诊断为RA患者15例,在患者应用DMARDs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收集其新鲜粪便标本,将其分为治疗前组(C组)及治疗后组(S组)。在应用DMARDs治疗的15例初诊RA患者中,8例患者接受甲氨蝶呤+羟氯喹+来氟米特治疗,为MHF组,5例患者接受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为MF组,其中2例患者羟氯喹或来氟米特,故未参与分组。粪便标本统一进行16S r DNA扩增子测序,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相对百分比,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出RA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α多样性分析显示RA患者经DMARDs治疗后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均较治疗前降低。β多样性分析示RA患者在治疗后肠道菌群群落的主成分发生了一定变化,组内样本间菌群群落数量及结构存发生了变化,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0.066,P=0.058)。肠道菌群数量上的变化示:与RA治疗前相比较,DMARDs治疗后,RA患者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富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所占比例稀少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生氧光菌门(Oxyphot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菌群相对丰富度明显增加(p0.05)。在属结构水平,RA患者肠道中相对丰度低的菌属如Coprobacter、蛙颤螺菌属(Oscillospira)、Coprobacillus、Howardella、Lactonifactor、Candidatus_Stoquefich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等菌属明显减少(P0.05)。排名前30的优势菌属中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相对丰富度明显增加(P0.01),Holdemanella明显下降(P0.05)。在种结构水平,RA患者肠道微生物中Streptococcus_salivarius较前明显上升(P0.05),Ruminococcus_bicirculans、Staphylococcus_equoru较前明显下降(P0.05),而Lactobacillus_mucosae、Lactobacillus_sanfranciscensis、Prevotella_copri无明显差异(P0.05)。而RA患者在不同的DMARDs治疗4周后两组间比较,肠道菌群也出现了差异。MHF组患者治疗后拟杆菌属及相应菌种Bacteroides_plebeius明显下降,而MF组患者拟杆菌属及Bacteroides_plebeius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F组及MF组治疗后链球菌属均升高,MHF组患者链球菌属升高较MF治疗组明显,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79)。结论:RA患者经DMARDs治疗后肠道菌群数量及种类均发生了变化。而不同DMARDs联合用药组方案也可导致肠道菌群各分类水平数量的差异。
【图文】:

曲线图,曲线图,指数,α多样性


图 1 稀释性曲线图注: 不同颜色代表每个不同样本,图 1A 为多样性指数 Observed species 构建;图 1B 为多样性指数 Shannon 构建。2.2.2 α多样性指数分析根据α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相比较于 RA 患者治疗前,RA 患者经 DMARDs 治疗后反应物种丰富度指数的 Chao1 指数及 Observed species 指数明显下降(P<0.050),而反应物种多样性指数的 Shannon 指数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6vs5.30,P=0.061),Simpson 指数明显下降(P<0.05),,提示 RA 患者经 DMARDs 治疗后肠道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下降,(见图 2 及表 7)。

α多样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图注


图 2 α多样性指数箱式图注: *代表 P<0.05,与 C 组比较。表 7 RA 患者治疗前后多样性指数比较多样性指数 C 组 S 组 P 值Observed species 439(407~452) 389(351~403)* 0.020Chao1 461.06(431.57~493.39) 410(369.32~451.67)* 0.041Shannon 5.96(5.72~6.05) 5.30(5.22~5.87) 0.061Simpson 0.961(0.947~0.969) 0.938(0.906~0.959)* 0.027注:*代表 P<0.05,与 C 组比较 。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9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峰;吴小燕;郭晓辉;;肠道菌群与药物相关性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8年06期

2 李子靖;;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和治疗的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08期

3 刘爱玲;吕红;钱家鸣;;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年04期

4 张丹;;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81期

5 吴莉娟;刘铜华;;肠道菌群在肥胖发病中的地位与作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年09期

6 刘海龙;张维华;吴晓康;;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发病作用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年04期

7 于春霞;刘素娟;傅力;;运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机体代谢机制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8年04期

8 ;Cell Rep:科学家揭示肠道菌群影响代谢疾病的新线索[J];中学生物教学;2017年04期

9 陈毅秋;石春卫;姜延龙;叶丽萍;王春凤;;肠道菌群与B细胞发育的相互调节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年01期

10 郭亮;陈国薇;谢曼曼;丁承超;刘武康;董庆利;刘箐;;肠道菌群功能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晨飞;朱明利;;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集[C];2018年

2 何轶群;;人类肠道菌群与常见疾病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6年

3 冯琴;;调节肠道菌群在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和意义[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2015年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进展学习班讲义[C];2015年

4 郝微微;李佳;历娜娜;刘玉婷;温红珠;;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曹虹;郝小燕;彭亮;方幸幸;;肠道菌群与机体代谢及相关疾病——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进展[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郑鹏远;;肠道菌群在肠-肝轴中的作用[A];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河南省微生物学会微生态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保红;李e

本文编号:2711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711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8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