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补体片段C5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神经系统损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23:53
【摘要】: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补体片段C5a水平,探讨补体片段C5a与SLE及其神经系统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确诊SLE的患者23例和健康志愿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每位SLE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血清学指标。23例SLE患者根据有无神经精神受累分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组16例和非NPSLE组7例;16例NPSLE患者中8例进行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配对比较;收集NPSLE组患者头颅MRI影像学资料,将其分为头MRI正常组8例和头MRI异常组8例。收集SLE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同时收集17例健康对照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上述血清及脑脊液标本中C5a水平,比较上述各组间血清及脑脊液中C5a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PSLE组血清C5a与脑脊液C5a的相关性。结果:1.SLE患者血清C5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NPSLE患者的血清C5a水平高于非NPSLE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PSLE患者的脑脊液C5a水平高于非NPSLE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NPSLE患者与非NPSLE患者血清aCL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C1-q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PSLE患者治疗后血清及脑脊液C5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NPSLE患者头颅MRI正常患者与头颅MRI异常患者血清与脑脊液C5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NPSLE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的C5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03 P=0.002)。结论:1.SLE患者血清C5a水平异常升高。2.NPSLE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5a水平明显高于非NPSLE组,提示C5a参与了NPSLE的发病过程。3.经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5a水平明显降低,提示C5a可能与NPSLE的疾病活动相关,并有望成为评价疾病的生物学指标。4.NPSLE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的C5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提示NPSLE患者血清中C5a可能通过破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参与了局部组织及细胞的损伤。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93.241
【图文】:

血清,数性,硕士学位论文,备注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 3 SLE 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 C5a 及 C3、C4、抗 C1q-Ab备注:*表示 p<0.05,△表示 p<0.01SLE 组 健康对照组 例数性别(男/女)年龄血清 C5a(ng/ml)血清补体 C3(mg/dl)血清补体 C4(mg/dl)血清抗 C1q-Ab(U/ml)232/2138±11228.10±50.8269.38±22.7613.71±6.3222.19±23.47173/1426±437.58±22.3272.34±19.0915.64±7.642.97±1.04

脑脊液,患者,抗体


图 2 非 NPSLE 患者和 NPSLE 患者血清及脑脊液 C5a 水平的比较2.3 非 NPSLE 组与 NPSLE 组血清 aCL 抗体、抗核糖体 P 蛋白抗体、抗C1-q 抗体阳性率的比较分别统计非 NPSLE 组和 NPSLE 组患者 aCL 抗体阳性率、抗核糖体 P 蛋白抗体阳性率及抗 C1-q 抗体阳性率(设定抗 C1q-Ab>3.18U/ml 为阳性,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实验室检测为准)。非 NPSLE 组和 NPSLE 组患者两组之间以上各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 5 所示。表 5 非 NPSLE 组和 NPSLE 组患者 aCL 抗体、抗 P 蛋白抗体及抗 C1-q 抗体的比较非NPSLE组 NPSLE 组 2 值 P 值aCL 抗体阳性率(%)抗 anti-P 抗体阳性率(%)28.5742.8535.2947.050.460.24>0.05>0.05

脑脊液,血清,治疗前后,患者


(P>0.05);与治疗前相比,8 例 NPSLE 患者治疗后的脑脊液压力、血清及脑脊液 C5a 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6 及图 3。表 6 NPSLE 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血清、脑脊液 C5a 水平比较 ( X±s)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补体 C3(mg/dl)IgG(mg/dl)CRP(mg/dl)脑脊液压力(mmH2O)脑脊液蛋白(g/L)脑脊液 hs-CRP(mg/L)血清 C5a(ng/ml)脑脊液 C5a(ng/ml)68.31±21.891833.50±1319.260.85±1.03216.75±66.340.65±0.580.05±0.03268.17±69.9229.47±8.4365.70±18.242410.63±1270.070.29±0.34150.00±42.760.63±0.470.05±0.22195.86±31.4621.01±4.990.25-0.891.442.390.060.002.662.440.790.380.180.03*0.951.000.02*0.02*备注:*表示 p<0.05,△表示 p<0.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艳;;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9年06期

2 李井华;王红艳;赵芳;;用来氟米特、异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年24期

3 周燕莉;王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年02期

4 林春来;;延续性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效果探讨[J];大医生;2018年Z2期

5 郭亚骢;张晨阳;赵晓晶;林树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年05期

6 唐宏宇;王海彬;何伟;张庆文;陈镇秋;干飞燕;;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沙门菌感染致髋关节破坏1例[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年04期

7 王刚;王慧珍;赵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年10期

8 范永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临床探索与实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10期

9 卫玮;吕新翔;;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新进展[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年05期

10 彭岚;邵宗鸿;;系统性红斑狼疮代谢组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1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婷;;浅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护理[A];第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2 余红;;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体会[A];第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3 钟倩;;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A];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4 江华;杜明瑞;;胸腺肽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评价[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5 麦少珍;郭庆;曾凡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A];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6 杨坛云;;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反复高热及护理[A];2015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7 赵书山;王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部异常与疾病活动相关[A];2015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8 陈飒;王文琴;叶路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报道[A];2015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9 樊佳;杜红卫;华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侵蚀情况研究[A];2015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10 赵馨;王丽敏;张玉虎;王丽娟;;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辛;补充SAP蛋白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N];科学时报;2011年

2 记者 黄辛;青蒿素衍生物可望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N];中国科学报;2012年

3 首席记者 许琦敏;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露出曙光[N];文汇报;2019年

4 国讯;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贝利尤单抗获批上市[N];中国医药报;2019年

5 记者 田雅婷;清华北大联合课题组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原因[N];光明日报;2018年

6 记者 夏文燕;全国最大口腔干细胞项目落户南京[N];江苏科技报;2016年

7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 郑新春;系统性红斑狼疮,你该知道的那些事[N];上海中医药报;2017年

8 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王玉林 明镜;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提升到基因水平[N];科技日报;2016年

9 记者 李颖;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机制揭示[N];科技日报;2016年

10 编译 李勇;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药研发后劲十足[N];中国医药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yN杨子;肠道微生物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及肠道分离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2 王丽;血浆外泌体miR-92a-3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3 周桢源;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陈洁;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基因IRF7遗传调控研究及SLE合并血栓的回顾性病例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5 王洁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异常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6 王婧;阻断B7/CD28信号通路对非人灵长类食蟹猴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的免疫干预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7 赵薇;低氧诱导因子1α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进展中的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8 孙景英;汉族人系统性红斑狼疮HLA区域精细定位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9 彭丽盈;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假性肠梗阻的多中心队列研究及血清标记物测定[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10 宋星慧;HMGB1/NETs上调mTOR通道介导树突状细胞活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疲劳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张焕;LAPTM5过表达对LPS诱导小鼠B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3 李莎莎;趋化因子CXCL1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临床意义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4 朱桂晋;补体片段C5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神经系统损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5 赵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和IL-35水平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6 MINATI MALIDE(米娜提);[D];山东大学;2019年

7 王亚玲;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8 张卫忠;SLE患者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及相关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9 梁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动脉硬化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关系的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10 刘天美;IL-10和TAG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68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768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6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