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包涵体肌病3型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发布时间:2020-08-01 16:48
【摘要】:目的对我院发现的肌球蛋白重链Ⅱa病(IBM3)的家系进行报道,总结遗传性包涵体肌病3型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一名考虑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先证者家系进行病史资料收集,完善实验室检查,行肌肉活检,提取先证者血清行Sanger测序,并进行家系验证。最后结合文献,总结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及基因突变特点。结果先证者及其母亲、外祖父表现为肢体无力、关节痉挛、肌肉萎缩、肌肉疼痛,肌酸激酶(CK)正常,肌肉MRI可见肌肉萎缩,脂肪沉积,以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及胫前肌受累明显。肌肉活检病理可见肌纤维形态大小不一,Ⅰ型纤维优势,Ⅱ型纤维减少、小角化,未见明显镶边空泡及包涵体。先证者基因检测提示MYH2(NM_017534.5)基因c.2414TC(p.V805A)杂合变异,对其父母及胞弟进行基因验证,其有症状母亲同样检出上述基因变异。同2012年日本学者报道的MYH2基因突变导致的IBM3突变位点一致,遂推测上述错义突变位点为此家系致病位点,诊断为包涵体肌病3型(IBM3)。结合文献,IBM3为常染色显性遗传,致病基因为位于17p13.1的肌球蛋白重链Ⅱa(Myosin Heavy chainⅡa gene,MYH2)基因。主要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关节痉挛及近端肌无力,肌肉活检主要为肌营养不良表现,肌纤维大小不一,Ⅰ型纤维优势,Ⅱ型纤维缺失或减少、角化,镶边空泡及肌浆或肌核内管状细丝包涵体的出现与年龄、活检部位等有关。结论遗传性包涵体肌病在我国并不多见,其中IBM3我国既往尚未见报道,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的影响需加强重视。病理、基因诊断在遗传性肌病诊治中作用越来越显著,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十分必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96
【图文】:
证者及其家属在 MYH 基因 c.2414T>C 位点的 Sanger 测序峰图转归:病例 1、病例 2 均给予辅酶 Q10(能气朗)30mg tid,左卡尼汀(东tid 及 B 维生素等改善肌肉代谢及对症支持等治疗。:随访病例 1 约 12 个月,病例 2 约 10 个月。病例 1 肌肉酸痛症状19
图 1 关节痉挛。A(病例 1):第四脚趾挛缩;B-C(病例 2):双足跖屈内翻畸形,双足下垂。AB图 2 手指伸直无力(A-病例 1,B-病例 2)。
图 4 病理(A、C~J—病例 1,B、K—病例 2):A、B(H&E):肌纤维大小形不等,部分肌纤维核内移;C(改良 Gomori):未见镶边空泡,未见破碎红纤维;(SDH):未见典型破碎红纤维;E(COX):部分肌纤维染色阴性。F(NADH-TR):Ⅰ纤维优势;G(ATPase pH4.5)、H(ATPase pH10.6):肌纤维类型分布异常,Ⅰ型维优势,圆形化,Ⅱ型纤维萎缩、减少,小角化。I、J(Highman 甲醇刚果红染色未见桔红色淀粉样物;K(抗 Aβ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阴性。
本文编号:2777731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96
【图文】:
证者及其家属在 MYH 基因 c.2414T>C 位点的 Sanger 测序峰图转归:病例 1、病例 2 均给予辅酶 Q10(能气朗)30mg tid,左卡尼汀(东tid 及 B 维生素等改善肌肉代谢及对症支持等治疗。:随访病例 1 约 12 个月,病例 2 约 10 个月。病例 1 肌肉酸痛症状19
图 1 关节痉挛。A(病例 1):第四脚趾挛缩;B-C(病例 2):双足跖屈内翻畸形,双足下垂。AB图 2 手指伸直无力(A-病例 1,B-病例 2)。
图 4 病理(A、C~J—病例 1,B、K—病例 2):A、B(H&E):肌纤维大小形不等,部分肌纤维核内移;C(改良 Gomori):未见镶边空泡,未见破碎红纤维;(SDH):未见典型破碎红纤维;E(COX):部分肌纤维染色阴性。F(NADH-TR):Ⅰ纤维优势;G(ATPase pH4.5)、H(ATPase pH10.6):肌纤维类型分布异常,Ⅰ型维优势,圆形化,Ⅱ型纤维萎缩、减少,小角化。I、J(Highman 甲醇刚果红染色未见桔红色淀粉样物;K(抗 Aβ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阴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常杏芝;;先天性肌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年12期
2 栾兴华;袁云;;肌原纤维肌病[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05期
3 李珂;蒲传强;;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9年06期
4 毕学杰;薛春梅;李建军;陆春玲;黄涛;周顺林;薛平;赵岩;;Welander远端肌病1家系12例[J];疑难病杂志;2007年09期
5 高云鹰;王朝霞;张巍;袁云;;遗传性包涵体肌病[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6期
6 高素琴,焉传祝,刘淑萍,吴金玲,李大年;单纯型线粒体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年01期
7 焉传祝,李大年,吴金玲,刘淑萍,谭东,单培彦,徐广润;有镶边空泡的远端肌病九例临床和病理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年02期
8 王朝霞,袁云,张巍,吕鹤,陈清棠;Nonaka肌病伴面部肌肉受累[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羽彤;陈婷;陈曦;鲁向辉;石强;刘洁晓;蒲传强;;1个未知分型遗传性包涵体肌病家系临床、病理及基因分析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鲁向辉;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临床、病理、基因突变及异常蛋白堆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777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7777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