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特发性炎性肌病特异性自身抗体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09:37
【摘要】:研究目的:描述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SAs)的分布特征,以及MSAs各类型与特定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有助于IIM的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预测及预后判断,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收集II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其血清中MSAs。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IIM患者153例,其中皮肌炎(DM)患者122例,多发性肌炎(PM)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75年Bohan/Peter建议的PM/DM诊断标准。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并采集患者的血样标本,应用免疫斑点法定性检测12项MSAs。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和相关性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53例IIM患者中,有15例合并恶性肿瘤,占比9.80%。合并间质性肺病(ILD)的患者占50.98%(78/153),11.11%(17/153)的患者既往有他汀类药物的服用史。出现特征性皮疹的患者占75.16%(115/153),其中向阳疹最为多见,发病率约为59.48%(91/153)。42.48%(65/153)的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出现肌无力的患者占79.74%(122/153),30.72%(47/153)的患者表现出吞咽困难,仅3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患者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和心肌炎,发病率分别为20.26%(31/153)、16.99%(26/153)、2.61%(4/153)。实验测得MSAs阳性率为57.52%(88/153)。MSAs各项分型中最常见的为抗Jo-1抗体、抗MDA5抗体和抗Mi-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99%、15.03%、11.11%。未见抗PL-12抗体阳性者。2.根据患者血清中能否检测出MSAs,将样本分为MSAs阳性组及MSAs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MSAs阳性组比阴性组更易出现V型征(45.45%,27.69%,χ2=5.01,P=0.03)、关节炎(50.00%,32.31%,χ2=4.79,P=0.03)、ILD(61.36%,36.92%,χ2=8.94,P0.01)及转氨酶升高(52.27%,29.23%,χ2=8.12,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按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DM组和P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MSAs分布特征。抗SRP抗体阳性对PM的诊断更具特异性(χ2=7.54,P0.01),而抗MDA5抗体阳性对DM的诊断更具特异性(χ2=5.48,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抗MDA5抗体阳性为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5.96,95%CI(1.97,18.04),P0.01]。抗Jo-1抗体[OR=4.45,95%CI(1.66,11.93),P0.01]和抗MDA5抗体[OR=4.38,95%CI(1.53,12.56),P0.01]阳性分别为ILD的独立危险因素。抗Jo-1抗体[OR=4.15,95%CI(1.62,10.65),P0.01]和抗NXP2抗体[OR=13.89,95%CI(1.57,122.56),P=0.02]阳性分别为转氨酶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抗Jo-1抗体阳性患者更少出现向阳疹[OR=0.32,95%CI(0.12,0.83),P=0.02],抗Mi-2抗体[OR=6.83,95%CI(1.45,32.15),P=0.02]和抗MDA5抗体[OR=4.69,95%CI(1.42,15.50),P=0.01]阳性分别为向阳疹的独立危险因素。抗MDA5抗体阳性为Gottron征的独立危险因素[OR=8.30,95%CI(2.53,27.27),P0.01]。抗Mi-2抗体阳性为“V”型征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03,95%CI(5.47,354.36),P0.01]。抗TIF1-γ抗体阳性为“披肩”征的独立危险因素[OR=8.44,95%CI(1.33,53.72),P=0.02]。抗Mi-2抗体[OR=4.06,95%CI(1.35,12.24),P=0.01]和抗NXP2抗体[OR=7.42,95%CI(1.32,41.81),P=0.02]阳性分别为吞咽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更少出现吞咽困难,但无统计学意义[OR=0.29,95%CI(0.06,1.34),P=0.11]。抗Jo-1抗体[OR=4.93,95%CI(1.32,18.39),P=0.02]和抗SRP抗体[OR=33.43,95%CI(2.69,414.93),P0.01]分别为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MSAs与不同的临床表型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指标指导临床工作。2.抗Jo-1抗体阳性患者需监测是否合并ILD,抗MDA5抗体和抗PL-7抗体阳性患者易发生快速进展型ILD。3.抗Jo-1抗体、抗SRP抗体、抗TIF1-γ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行肿瘤的检测和随访。4.抗SRP抗体、抗HMGCR抗体、抗SAE抗体和抗NXP2抗体阳性的患者易发生严重的肌肉症状,应尽早积极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93.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岑筱敏;蔡娅菲;马玲;谢其冰;尹耕;左川;;特发性炎性肌病4种诊断标准的比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5期

2 刘东梅;程丽云;;特发性炎性肌病病人功能锻炼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年23期

3 胡继梅;潘雪勤;;炎性肌病患者的健康指导[J];河北医药;2007年07期

4 刘宁;吴婵媛;王迁;曾小峰;;特发性炎性肌病核心评估指标[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9年04期

5 杨闵;杨南萍;;特发性炎性肌病诊治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年03期

6 谢爽;邢会芳;堵建姗;刘佳;翟梦;谢东泽;;抗炎免疫中药煎剂治疗难治性特发性炎性肌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7年08期

7 古金华;解德琼;;C反应蛋白鉴别特发性炎性肌病合并感染中的意义[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年12期

8 刘芳;蒲传强;;少年特发性炎性肌病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年02期

9 卢昕;;特发性炎性肌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际免疫学杂志;2006年03期

10 谢其冰;刘钢;;提高特发性炎性肌病认识水平,促进疾病诊治规范化[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骆文静;蒲传强;刘洁晓;鲁向辉;;炎性肌病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周爱红;李芳;武树朋;许立飞;;误诊炎性肌病19例病例分析[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沈定国;;特发性炎性肌病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梅焕平;;炎性肌病[A];中国康复医学会肌电图与临床电生理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2年

5 贺玉凯;闪海霞;张帆;吴爱华;朱幼芙;;转氨酶升高的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肝脏损伤的研究[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陈桂杰;张卓莉;;炎性肌病120例临床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黄文辉;陈瑞林;陶怡;林泽英;;特发性炎性肌病不同年龄组的临床特征及转归对比分析[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舒晓明;;炎性肌病的再认识与诊治策略[A];2017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肌肉骨骼超声及水针治疗学习班会议资料册[C];2017年

9 吴启富;;炎性肌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A];全国第十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卢昕;谢瑶;王国春;李守新;;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慧伊;特发性炎性肌病的临床队列和生物标志物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2 燕鹏;IL-37抑制百日咳毒素诱导的炎性肌病分子机制[D];山东大学;2019年

3 汪静洋;维生素D受体在炎性肌病的发病作用及维生素D的干预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4 赵华;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Lewis大鼠模型肺间质病变及其机制的基础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王慧芳;NLRP3及HMGB1在特发性炎性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蛋白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7年

6 骆文静;纤溶系统及共刺激分子在炎性肌病发病机制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7 尹西;NLRP3炎性小体及其下游因子在特发性炎性肌病发病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8 祖宁;Ⅰ型干扰素系统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和炎性肌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9 杨恩浩;炎性肌病相关肺间质病变及血清学生物标志物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10 石磊;咬肌单纤维肌电图在重症肌无力和炎性肌病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宁;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的调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2 张梦阳;特发性炎性肌病特异性自身抗体的临床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3 康聚贤;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免疫病理机制研究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4 李秋香;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在特发性炎性肌病表达意义及免疫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吕英春;59例炎性肌病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6 袁凯;抗核基质蛋白抗体在特发性炎性肌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卢昕;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免疫病理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8 李倩;59例炎性肌病临床病理对比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9 曾国勇;MHC-Ⅰ表达在特发性炎性肌病诊断价值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刘丽娜;MHC-Ⅰ、Foxp3在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中表达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92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792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0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