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发布时间:2020-08-28 19:58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内分泌科门诊DPN患者97例,随机分为依帕司他组(30例)、贝前列素钠组(32例)、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组(35例),规律使用口服药物治疗12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评分(total symptoms scores,TSS),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改变。结果:1.三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治疗后的TS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TSS评分较依帕司他组、贝前列素钠组更低(P0.05)。3.三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依帕司他、贝前列素钠比较,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DPN效果最佳。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的细菌产物脂多糖(Iipopolysaccharide,LPS)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炎症的激活。LPS也称为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细菌破解后得以释放。LPS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如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H2-terminal kinase,JNK)或NF-κB等诱发慢性炎症反应,从而与2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疾病发生相关。研究显示,胰岛β细胞膜亦存在TLR4,并且LPS能通过TLR4与β细胞结合发挥损害作用。2型糖尿病常合并脂代谢紊乱,长期的血脂异常产生的脂毒性在糖尿病的发病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所谓的脂毒性是指过量的脂质-主要为过高的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facid,FFA)在多个非脂肪组织(包括胰岛β细胞、骨骼肌、肝脏组织等)异位沉积并导致其功能障碍,棕榈酸(palmitate,PA)是游离脂肪酸的重要组成之一。研究显示,棕榈酸一方面通过启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氧化应激、炎症等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等影响β细胞功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与胰岛β细胞表面的TLR4结合,通过活化c-JNK或NF-κB等加剧慢性炎症过程损害β细胞。近年来,LPS协同PA对免疫细胞的损伤已有研究,然而两者协同是否通过TLR4对胰岛β细胞损伤,尚未有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观察LPS联合PA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目的:探讨脂多糖联合棕榈酸对胰岛β细胞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用不同浓度的LPS(10、50、100、200、500 ng/m L)分别作用INS-1细胞24h,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2)不同浓度的PA(0.1、0.2、0.3、0.4、0.5m M)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胰岛素瘤INS-1细胞24h,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3)PA(0.3m M)联合LPS(50、100、200、500ng/m L)作用于INS-1细胞,MTT测定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4)PA(0.3m M)联合LPS(200ng/m L)作用于INS-1细胞24h,Western-blot测定TLR4及NCDase的表达。结果:(1)不同浓度的LPS作用INS-1细胞24h不影响其凋亡及增殖活性。(2)不同浓度PA分别刺激INS-1细胞24h,0.3m M的PA开始显著抑制INS-1细胞活性(P0.05)。(3)不同浓度的LPS联合PA作用于INS-1细胞24h,在LPS(200ng/m L)时,显著影响INS-1细胞的凋亡及增殖活性(P0.05)。(4)INS-1细胞用PA(0.3m M)联合LPS(200ng/m L)处理24h后,TLR4表达增加,NCDase表达下降。结论:脂多糖协同棕榈酸损伤胰岛β细胞,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LR4受体,抑制NCDase活性有关。
【学位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87.2
【部分图文】:

凋亡,细胞凋亡,细胞,医科大


南京医科大结果1. LPS 对 INS-1 细胞凋亡及增殖活性的影响首先在体外培养 INS-1 细胞,以不同浓度的 LPS(10、50、500ng/mL)分别作用于 INS-1 细胞 24h,采用 Annexin V-FITC/ PI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A),MTT 检测细胞增殖活性(B)。发现 LPS细胞 24h 后,不影响细胞的凋亡及增殖活性。

细胞活性,凋亡,胰岛,浓度依赖性


南京医科大学2. PA 对 INS-1 细胞凋亡及增殖活性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PA分别作用INS-1细胞24h,0.3mM的PA开始显著细胞活性(P<0.05),PA 对 INS-1 细胞活性的抑制呈浓度依赖性。本究胰岛 细胞脂毒性,实验中 PA 的浓度选定为 0.3mM。

凋亡,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凋亡


南京医科大学3. LPS 协同 PA 对 INS-1 细胞凋亡及增殖活性的影响PA(0.3mM)联合 LPS(50、100、200、500ng/mL)作用 INS分别用 Annexin V-FITC/ PI 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A),M胞增殖活性(B),发现 PA 联合 LPS(200ng/mL)时,开始影响活性及凋亡(P<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孙丽;;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医药指南;2016年09期

2 谭淑英;陈英洁;邵虹;;依帕司他片与甲钴胺注射液治疗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32期

3 胡惠萍;顾德良;;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6年04期

4 于书海,杨凤岭,朱强,何文;依帕司他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6年01期

5 叶维文;依帕司他[J];中国新药杂志;1994年04期

6 蔡文婷;李小毅;毛春谱;;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33期

7 陈亮;杨华章;;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6年11期

8 张怡;陈欣;单春艳;陈洪立;;依帕司他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年06期

9 张微微,杨新平,朱光明;国产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3期

10 陶少平;杭宇;陈学峰;周蓓;;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依帕司他对其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卫华;;依帕司他治疗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2014浙江省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刘君海;郭行端;;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李海珍;黄国良;;依帕司他对高糖诱导的系膜外基质沉积的影响及可能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班春梅;;依帕司他对2型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康后生;陈敏;赵雨;李娜;陈玉华;严宗逊;;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6例临床观察[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李海珍;黄国良;;依帕司他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勇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于军会;孟凡霞;林令华;许金华;李志改;;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9 汤玮;石勇铨;李翔;沈稚舟;贺佳;刘志民;;国产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汤玮;石勇铨;李翔;刘志民;;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陆志城;依帕司他初显成效[N];医药经济报;2001年

2 特约撰稿 蔡德山;降糖市场激战正酣[N];医药经济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庄少文;海王生物 变更募资打造主业[N];证券日报;2003年

4 特约撰稿 樊平;寻找慢周期中的例外[N];医药经济报;2013年

5 贾洪泉;二便变色因药致[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珊;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2 郝晶晶;依帕司他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3 赵春会;国产依帕司他片对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防治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4年

4 李海珍;依帕司他对高糖诱导的系膜外基质沉积的影响及其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宏春;生脉胶囊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气阴两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吴金梅;归龙汤干预阳虚血瘀型0级糖尿病足血液流变学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曲珍;黄芩茎叶总黄酮对高糖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8 王珍珊;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1年

9 阮园;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10 宋佳佳;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伴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08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808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b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