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清IgA检测水平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5 12:04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对健康体检人群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的检测,旨在探讨血清IgA对评估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水平、病情严重程度、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以及疗效观察的参考价值。方法:纳入符合“2018 GINA全球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资料,排除资料不完整的病例后共保留65例为哮喘组,同时记录哮喘组治疗缓解后的复查资料,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后的一般资料,血清学IgA、IgE、CRP、EOS、PaO_2、PaCO_2以及肺功能FEV_1%等检查结果,并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复查哮喘组患者经治疗缓解后的IgA、IgE、CRP、EOS的检查结果。1.对比分析哮喘组治疗前后IgA水平变化的差异、哮喘组与对照组IgA水平变化的差异、哮喘组治疗后与对照组IgA水平变化的差异;2.检测哮喘组治疗前后IgE、EOS、CRP指标的变化情况;3.评估哮喘组IgA与IgE、EOS、CRP、PaO_2、PaCO_2、肺功能FEV_1%之间的相关性;4.将哮喘组患者分为年龄65岁、45~65岁、45岁分为三个年龄组,比较三个年龄组之间IgA水平的差异;5.根据“2018 GINA全球哮喘防治指南”中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评估标准,将哮喘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级别:轻度、中度、重度及危重度,比较各级之间IgA水平的差异以确定是否存在统计学显著性。结果:1.哮喘组患者IgA指标平均值为(88.297±32.372)mg/dl;治疗后IgA指标平均值为(288.968±69.589)mg/dl;对照组IgA指标平均值为(282.55±97.081)mg/dl。统计分析后,哮喘组治疗前后的IgA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哮喘组与对照组的IgA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哮喘组治疗后与对照组之间Ig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2.哮喘组治疗前IgE、EOS、CRP的平均值均高于治疗后,治疗前后的IgE、EO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哮喘组IgA水平与IgE水平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66,IgA水平与EOS计数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62,IgA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无相关性;4.哮喘组IgA水平与PaCO_2、FEV_1%均无相关性,IgA水平与PaO_2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766;5.哮喘组分为65岁、45~65岁、45岁三个年龄组,三个年龄组之间的Ig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6.哮喘组轻度患者IgA平均值为(91.85±25.88)mg/dl、中度患者IgA平均值为(87.66±33.9)mg/dl、重度及危重度患者IgA平均值为(82.57±41.3)mg/dl,三个病情组之间Ig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哮喘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gA水平有显著差异,治疗前的Ig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2.哮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IgA水平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的IgA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组;3.哮喘组IgA水平与IgE水平、EOS计数均呈负相关,与PaO_2呈正相关,提示它在评估气道炎症、疾病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学位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62.25
【部分图文】:

哮喘,相关性


哮喘组IgA水平与IgE相关性

哮喘,相关性


哮喘组IgA水平与Eos相关性

哮喘,相关性,相关系数,无相关


Pearson 相关系数-0.62;IgA 水平与 CRP 水平无相关性。(见表 5、图 1、图 2、图3)表 5 哮喘组 IgA 水平与 IgE、Eos、CRP 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分组 IgA(mg/dl)哮喘组治疗前 88.30±32.37治疗后 288.96±69.58a对照组 282.55±97.08ab参数 Pearson 相关系数 P 值IgE -0.66 <0.05Eos -0.62 <0.05CRP -0.15 0.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可;杨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年01期

2 Jeremy A.O' Sullivan;Bruces.Bochner;王子熹;支玉香;;嗜酸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8年03期

3 王琦;刘晓秋;刘晶;张晴;杨俊玲;;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一例诊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77期

4 姜建强;额尔敦木图;包花尔;亢孝珍;巴根那;敖特根巴雅尔;;嗜酸性粒细胞与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相关性[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年03期

5 邹松;左玉辉;谭芬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性湿疹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27期

6 韩军;陈辉树;;早幼嗜酸性粒细胞形态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于秀芹;;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J];辽宁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8 高贵民;;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J];国际免疫学杂志;2006年02期

9 韩梅,刘荣焕,张洁;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者2例分析[J];齐鲁医学检验;2005年05期

10 马楠;崔德健;文仲光;魏晓阳;;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上海医学;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吉仙;;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A];2016(第三十八届)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2 成焕吉;杨清然;尤海龙;张云峰;鲁继荣;;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佟红艳;钱靖;麦文渊;娄引军;;持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伴肝脏自发巨大血肿一例[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4 王思勤;李英;朱敏;马希涛;张晓菊;;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张学武;;117例恙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现象的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6 唐金凤;周道银;陈慧英;李时英;唐古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成彬;黄振国;叶伟基;田亚平;林伟基;;嗜酸性粒细胞对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ICAM-1的诱导作用[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罗佛全;刘志刚;刘玉琳;龚十妹;严涛;;蛔虫变应原致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形态测量分析[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李颖能;饶沃明;赵子文;何绿茵;扬一言;黄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急性期血液嗜酸性粒细胞降低[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10 韩晶;胡兆秋;;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查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探讨[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李传宝;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为何常增高[N];家庭医生报;2006年

2 重庆市开州区康桥医院 张德光 张婷;男童反复发热腹痛竟是感染三种寄生虫[N];健康报;2019年

3 麦国荣;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王振坤;人体的血液防线之三[N];家庭医生报;2007年

5 武汉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 李定国;肺炎:原是“蛔仔”作怪[N];大众卫生报;2005年

6 洪山区卫生局 刘仁望;冬季哮喘病的预防[N];湖北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秋良;鼻部慢性炎性疾病肺功能的相关分析及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8年

2 张圢;气道上皮细胞miR-221-3p在哮喘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中的作用和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3 汪诚;膜连蛋白Ⅰ参与地塞米松上调A549细胞吞噬凋亡的嗜酸性粒细胞[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4 张超;嗜酸性粒细胞促进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调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华雯;雷帕霉素与细胞自噬在哮喘气道炎症和嗜酸粒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陈鸿鹄;肠道派氏结嗜酸性粒细胞亚群的发现及其黏膜免疫调控功能与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宣南霞;青蒿琥酯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免疫调节及相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8 潘丰满;止哮平喘方对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9 王水斌;鼻腔滴入乳铁蛋白防治小鼠变应性鼻炎及其机制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周宏斌;香烟烟雾暴露诱导的小鼠肺部损伤模型中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青;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清IgA检测水平的临床研究[D];延安大学;2019年

2 赵梦雅;年幼儿童早期喘息队列的建立及其转归的危险因素分析[D];首都儿科研究所;2018年

3 邢琼琼;固本防哮饮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小鼠嗜酸性粒细胞及黏液分泌相关因子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石建静;嗜酸性粒细胞与冠心病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5 苑克丽;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18年

6 刘小梅;嗜酸性粒细胞在anti-CTLA4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D];苏州大学;2018年

7 高雅丽;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和组织学特征随时间的变化及早期诊断[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8 潘其彬;敲除CCR3基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小鼠嗜酸性粒细胞增殖、迁移及脱颗粒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9 臧艳艳;过敏性鼻炎及鼻炎合并哮喘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群中P物质及其受体的表达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8年

10 汪f

本文编号:2812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812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e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