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46,XY性发育异常的基因突变研究及NR5A1基因罕见变异的体外功能验证

发布时间:2020-09-07 18:24
   背景46,XY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患者主要以外生殖器男性化不足为特征,可有性腺发育异常,伴或不伴苗勒氏管结构。其遗传背景复杂,目前已发现30余个相关致病基因,由于不同基因突变患者临床表型缺乏特异性,准确的诊断依赖基因测序技术。传统的一代测序通量低,测序成本高,对46,XYDSD患者突变基因检出率不超过20%。因此,选用适当的基因测序方法来提高该类患者基因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NR5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5 group A member 1)基因突变是46,XYDSD较为常见的病因,其发生率约为10-20%。NR5A1是一种关键的转录因子,调控多种类固醇激素合成及性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及性腺的发育有重要作用。研究NR5A1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特征及突变位点的致病性,有助于提高对该类疾病及NR5A1蛋白重要功能位点的认识。目的本研究将对46,XY DSD患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的筛查,以明确该类患者致病基因的分布及其发生率;分析NR5A1基因突变患者临床表型,同时对NR5A1突变蛋白进行体外功能实验,验证其致病性。方法2016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性腺门诊招募46,XY性发育异常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集外周血提取白细胞DNA。设计与性发育相关的基因外显子区域的特异性的捕获探针。采用目标基因外显子捕获,联合二代测序的方法,筛选患者的致病基因。进一步用Sanger测序方法验证变异位点。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及微基因报告系统进行细胞实验,分别验证突变型NR5A1对其靶基因CYP11A1转录调节功能的影响及突变对NR5A1基因RNA剪接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46,XYDSD患者18例,其中10例患者检测到46,XY DSD相关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6%。AR基因和SRD5A2基因突变患者各3例,突变发生率为16.7%,NR5A1、LHCGR、CYP17A1、MAP3K1基因突变各检出1例,发生率为5.6%。(2)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纳入12例检测到NR5A1基因罕见变异的46,XYDSD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性发育异常,不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症状。其中2例患者为男性社会性别,10例患者为女性社会性别。体格检查显示5例患者外生殖器表现为完全女性外阴,3例患者表现为阴蒂肥大,3例患者为外生殖器难辨,1例患者表现为尿道下裂。所有患者性腺为睾丸,45%的患者存在苗勒氏管结构。激素检查显示,除3例患者处于青春发育前期及1例患者处于微小青春期外,其余患者均存在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2例患者血睾酮水平处于正常范围。(3)41.7%(5/12例)的NR5A1基因突变为己知致病突变,包括p.Ser32Asn,p.Gly35Asp,p.Asn44del,p.Arg84Cys 及 p.Leu233_Glu234insLeuGlnLeu。58.3%(7/12例)的罕见变异未见数据库报道,包括p.Ser21Phe,p.Lys45Glu,p.Ala82Ser,p.Arg89Ser,p.Gly91Asp,p.Arg255Profs*44 和 p.Gln362Serfs*20。体外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显示4例罕见错义变异仅Gly91 Asp突变使NR5A1转录活性降低为野生型的39%;Ser21Phe突变体转录活性为野生型的76%,Ala82Ser和Arg89Ser突变体转录活性与野生型无差异。微基因报告系统结果显示c.244GA(Ala82Ser)导致NR5A1基因2号外显子剪接异常,出现3'末端19个碱基或整个2号外显子缺失的剪接体。结论目的基因外显子捕获联合二代测序是对46,XY DSD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筛查的有效方法,其突变检出率约为56%。在本研究队列中,AR和SRD5A2基因突变较为常见,约占46,XY DSD患者一半以上。NR5A1基因突变患者主要表现为性发育异常,未见肾上腺功能减退。分别有1个罕见变异影响NR5A1对CYP11A1的转录活性或NR5A1基因的RNA剪接,提示有必要通过功能实验验证罕见变异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从而准确评估罕见变异的致病性。
【学位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88
【部分图文】:

剪接位点,顺式作用元件,增强子,外显子


内含子和外显子会一同被转录,形成前mRNA。前mRNA在翻译为蛋白逡逑质前,需经过剪接加工,除去内含子序列,并连接剩余的外显子序列而形成成熟的逡逑mRNAW3()U图1-1)。这一剪接反应发生在细胞核中,受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逡逑用因子的相互作用调节[31]。逡逑5'邋ss逦3*邋ss逡逑_逦|逦Intron邋Branch邋=逦(逦|逡逑一….…淦………-逦:逦羞一.....一j逦ISE逦ISS邋point逦,二二二■.邋j—逡逑ESE逦ESS逦*逦ESE逦ESS逡逑?逡逑t逡逑Regulatory病、逡逑ii|(|otein|逦gs|0ie?r.*逡逑Exorn邋^Exon2逦|3.逡逑ESE逦ESS邋^逦ESE逦ESS逡逑#邋Intron邋jr逦m逡逑5-邋.邋I逦Exonl邋|逦j邋^__:逦—2邋|逦|邋3-逡逑*逦ESE逦ESS逦ESE逦ESS逡逑图1-]:真核生物基因剪接过程逡逑顺式作用元件包括5'剪接位点,3'剪接位点,外显子剪接增强子(ESE)和外显逡逑子剪接沉默子(ESS),内含子剪接增强子(ISE)和内含子剪接沉默子(ISS)。反逡逑式作用因子包含剪接体,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邋Nuclear逡逑Ribonucleoprotein,邋hnRNP)和丝氨酸-精氨酸蛋白(arginine-serine邋protein,SR)等逡逑[31]。剪接体由5个小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snRNPs:邋Ul,U2,邋U4,U5和U6)以逡逑及150种以上蛋白质组成

测序,患者,基因变异,临床意义


其中他基因变异患者3例(3/18例,16.6%),双/乃72基因变异患者3逡逑例(3/18邋例,16.6°/。),尤7邋基因突变各检出邋1邋例逡逑(1/18例,5.6%)(图3-1)。详细变异位点信息见表3-3。其中50%邋(5/10个)为错逡逑义突变,20%邋(2/10个)为剪接位点突变,缺失突变、无义突变及同义突变的发生逡逑率均为10%邋(1/10个)。50%邋(5/10个)的突变位点为已知致病突变,50%邋(5/10逡逑个)突变位点为临床意义未明的罕见变异。逡逑'ft邋_逡逑图3-丨:46,XY邋DSD患者二代测序结果逡逑表3-3:邋46,XY邋DSD患者二代测序检出罕见基因变异位点结果逡逑编号邋基因邋C.DNA改变逦氨基酸改变逦SNP邋(MAF)逦临床意义逡逑DSD-Y01逦AR逦c.邋2608A>T逦p.lle870Phe逦半合逡逑DSD-Y07逦AR逦c.2071_2073del逦p.691del逦半合逦已知致病突变[39]逡逑DSD-Y09逦AR逦c.邋1847G>A逦p.Arg616H

基因突变,位点,氨基酸,爪蛙


基因突变位点氨基酸870Ile、基因突变位点氨基酸210Pro及逡逑Z/ZCGi?基因突变位点氨基酸330Asp在人、小鼠、大鼠、猕猴、猩猩、猪、狗、牛、逡逑兔、猫、爪蛙、斑马鱼等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图3-3)。逡逑37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旭峰;谢忠罗;黄正国;方燕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儿童性发育异常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4年11期

2 周远征;田秦杰;林姬;黎麟达;戴毅;陈蓉;孙爱军;;215例性发育异常疾病的分类比较研究[J];生殖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3 王黎洋;;你所不知道的性发育异常[J];中国生殖健康;2017年02期

4 庄元;;性发育异常疾病9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年02期

5 吕军华;刘菲予;胡雅琼;;45,X/46,X,del(Xq)致性发育异常一例报告[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孔元原;蔡德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儿童性发育异常[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7年06期

7 奚水;孙爱军;郁琦;高劲松;杨隽钧;何方方;郎景和;;性分化与性发育异常13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年04期

8 刘淑奎,吴晓萍,王霞,王乐美;150例性发育异常的病因及遗传学研究[J];当代医师杂志;1998年12期

9 吴晓萍,刘淑奎,王霞曲,文郐晶;性发育异常的病因及遗传学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8年04期

10 葛秦生;叶丽珍;黄尚志;谷春霞;何方方;郁琦;田秦杰;林宁清;娄连弟;唐敏一;;性发育异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彦玲;李小英;;性发育异常研究年度进展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田秦杰;;性发育异常疾病的微创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3 吴盛德;唐向亮;魏仪;王养才;龙春兰;沈炼桔;林涛;何大维;李旭良;俊宏;刘星;华q

本文编号:2813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813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8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