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3 09:44
   背景: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是一组临床表现多样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包括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无肌病皮肌炎(ADM)、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包涵体肌炎及重叠综合征。该类疾病可影响到患者日常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对此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目的:研究IIM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障碍情况,明确其与疾病类型、疾病负担和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9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的IIM患者130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疾病活动度评分等疾病相关信息,采用EQ-5D量表及WPAI问卷评估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障碍,同时与疾病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19年4月至2019年8月风湿免疫科门诊的21例患者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自评打分,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130例IIM患者来自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其中DM 79例,PM 17例,ADM 32例,IMNM 1例,重叠综合征1例。根据有无合并肺间质病变分为ILD组(57例)与非ILD组(73例);根据是否有带薪工作分为工作组(31例)和无工作组(99例)。21例IIM患者来自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健康对照组34人。采用EQ-5D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发现:DM与PM患者之间生活质量无显著性差异。ILD组与非ILD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显著性差异。EQ-5D效值和手工肌力测定(MMT)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r=0.569,p0.01)。EQ-5D效值和肌炎活动度之间有显著负相关性(r=0.456,p0.01)。EQ-5D效值和肌炎活动视觉模拟评估(MYOACT)-肌肉病变评分之间有显著负相关性(r=0.624,p0.01)。EQ5D效值和肌炎活动视觉模拟评估(MYOACT)-整体评分之间有显著负相关性(r=0.513,p0.01)。EQ-5D效值和患者整体评估之间有显著负相关性(r=0.644,p0.01)。EQ-5D效值和肌炎损伤指数(MDI)整体评分之间无相关性。工作组在职工作生产力损失(Presenteeism%)13.23%,因病缺勤工作生产力损失(Absenteeism%)9.79%,总工作生产力损失(Over all work impairment%)18.44%,日常活动效率损失(Activity impairment%)13.23%。在职工作生产力损失与患者整体评估有正相关性(r=0.600,P0.01)。总工作生产力损失与患者整体评估有正相关性(r=0.480,P0.01)。日常活动效率损失与肌炎活动视觉模拟评估(MYOACT)-肌肉病变评分呈正相关性(r=0.397,P0.01)。SF-36各项得分,除外精神健康(MH)及身体疼痛(BP)两项,余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健康变化(HT)得分疾病组均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IIM患者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与疾病活动度存在明显相关性,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亚群之间、合并ILD组与非ILD组之间,生活质量对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学位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93.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材料和方法
二 结果
    第一部分: EQ-5D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第二部分: WPAI量表评估患者工作能力
    第三部分: 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三 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岑筱敏;蔡娅菲;马玲;谢其冰;尹耕;左川;;特发性炎性肌病4种诊断标准的比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5期

2 刘东梅;程丽云;;特发性炎性肌病病人功能锻炼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年23期

3 胡继梅;潘雪勤;;炎性肌病患者的健康指导[J];河北医药;2007年07期

4 刘宁;吴婵媛;王迁;曾小峰;;特发性炎性肌病核心评估指标[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9年04期

5 杨闵;杨南萍;;特发性炎性肌病诊治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年03期

6 谢爽;邢会芳;堵建姗;刘佳;翟梦;谢东泽;;抗炎免疫中药煎剂治疗难治性特发性炎性肌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7年08期

7 古金华;解德琼;;C反应蛋白鉴别特发性炎性肌病合并感染中的意义[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年12期

8 刘芳;蒲传强;;少年特发性炎性肌病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年02期

9 卢昕;;特发性炎性肌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际免疫学杂志;2006年03期

10 谢其冰;刘钢;;提高特发性炎性肌病认识水平,促进疾病诊治规范化[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慧伊;特发性炎性肌病的临床队列和生物标志物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2 汪静洋;维生素D受体在炎性肌病的发病作用及维生素D的干预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3 赵华;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Lewis大鼠模型肺间质病变及其机制的基础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王慧芳;NLRP3及HMGB1在特发性炎性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蛋白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7年

5 骆文静;纤溶系统及共刺激分子在炎性肌病发病机制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6 尹西;NLRP3炎性小体及其下游因子在特发性炎性肌病发病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7 祖宁;Ⅰ型干扰素系统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和炎性肌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8 杨恩浩;炎性肌病相关肺间质病变及血清学生物标志物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9 石磊;咬肌单纤维肌电图在重症肌无力和炎性肌病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李悦;炎症性肌病患者的随访及预后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宁;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的调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2 康聚贤;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免疫病理机制研究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3 李秋香;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在特发性炎性肌病表达意义及免疫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4 吕英春;59例炎性肌病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袁凯;抗核基质蛋白抗体在特发性炎性肌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卢昕;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免疫病理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李倩;59例炎性肌病临床病理对比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8 曾国勇;MHC-Ⅰ表达在特发性炎性肌病诊断价值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刘丽娜;MHC-Ⅰ、Foxp3在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肌肉组织中表达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10 吕倩;特发性炎性肌病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血清表面活性蛋白A和D的水平及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8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868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3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