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辐射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及最佳照射条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8 11:10
背景与目的: 目前全球约有3.87亿糖尿病患者,患病率高达8.3%,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在糖尿病人群中患病率约20%~40%,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在2型糖尿病患者死因中列于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之后。但当前常用的药物都有潜在的毒副作用,而药物联合治疗和单一药物剂量增加又会升高药物毒副作用的风险,加重肾脏损伤,最终只能采用透析或肾脏移植,故至今尚无有效预防或治疗DKD的方法,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无创伤、非药物且毒副作用甚微的能有效防治DKD的治疗方法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证实低剂量辐射(low-dose radiation, LDR)可以促进机体产生兴奋效应,能诱导适应性反应、抗氧化应激、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细胞修复、抗突变、抗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促进生长发育、延长寿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治疗癌症等作用。前期研究显示25mGy辐射剂量能明显减轻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损害,但该照射条件对机体有轻微毒性,且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LDR对正常组织的毒性增加、而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在8周之后无明显增强,并且其保护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的照射剂量、不同的照射频率以及不同的照射方式,旨在发现能提高LDR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最安全有效的照射条件,同时探讨LDR保护糖尿病肾脏的作用机制以及明确LDR能否在糖尿病发病早期延缓DKD的出现,为防治DKD开辟新的途径。 方法: 将384只雄性C57BL/6J小鼠平均分为2组,一组小鼠给予多次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出1型糖尿病,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再进一步将这2组分别分为2个亚组——LDR照射组和假照射组,即正常假照射组、正常照射组、糖尿病假照射组和糖尿病照射组。对正常照射组和糖尿病照射组给予不同的剂量(12.5、25或50mGy)、不同的照射频率(隔日1次、每周1次)、不同的照射方式(全身照射、肾脏局部照射)的照射。通过检测肾功能及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来比较4周和/或8周后糖尿病小鼠发生DKD的严重程度,并采用Western-blot检测肾脏氧化应激及纤维化等指标以探讨LDR保护糖尿病肾脏的作用机制,同时明确LDR对正常小鼠是否有影响,旨在找到LDR保护糖尿病肾脏的最优化的照射条件。 结果: 与糖尿病假照射组比较,经LDR照射后的糖尿病照射组小鼠在4周和8周检测时点的尿肌酐升高、尿微量白蛋白降低,肾脏4-HNE、3-NT水平降低,肾脏CTGF、Col Ⅳ、FN水平降低,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而血糖于4周时无明显变化,但在8周时明显降低,同时一般状态、毛色光泽度、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亦明显减轻。在不同剂量(12.5、25或50mGy)的比较中发现12.5mGy隔日1次全身照射8周改善尿微量白蛋白、肾脏4-HNE、3-NT、CTGF、Col Ⅳ和FN,以及抑制肾脏形态损害的效果更好,但仍有轻微毒性;比较不同照射频率(隔日1次、每周1次)后发现25mGy每周1次全身照射与12.5mGy隔日1次全身照射的效果相似,较其他照射条件能更好的改善肾脏功能和形态损害、氧化应激损害和纤维化改变,且前者无明显毒副作用;进一步比较肾脏局部照射和全身照射这两种照射方式后,发现二者对抑制糖尿病引起的肾脏功能和形态损害的作用相近,但肾脏局部照射比全身照射能更有效的降低肾脏氧化应激损害、抑制肾脏纤维化。 结论: 1.LDR可显著减轻糖尿病小鼠发生DKD的程度。 2.LDR有益效应的发挥受照射剂量、照射频率以及照射方式的影响。从有效、安全、方便以及伦理等方面的综合比较,25mGy每周1次肾脏部位照射8周是LDR防治DKD的最佳照射条件。 3.LDR对DKD的保护效应存在一个剂量阈值,从12.5mGy至50mGy呈剂量依赖性,6.25mGy及以下无明显保护效应。 4.LDR对DKD的保护效应受累积剂量的影响,即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累积剂量的进一步增加,LDR的毒副作用会出现或升高,并且单次剂量越高,毒副作用出现越早、越重。 5.LDR照射4周停止后,仍存在持续性保护效应(≥4周) 6.LDR通过抗氧化应激对DKD进行有效的防治。 7.在4周时LDR对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无明显影响,但在8周时使血糖明显下降,提示LDR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要相对长时间才显示出来。 综上,LDR能有效防治DKD,是一种无创的、能避免药物中间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的新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前景。本研究将为进一步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基础。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R587.2
【部分图文】:
图1.1 2014年11月14日IDF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Fig.Ll The IDF Diabetes Atlas: Number of people with diabetesby IDF Region, 2014
图1.1 2014年11月14日IDF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Fig.Ll The IDF Diabetes Atlas: Number of people with diabetesby IDF Region, 2014
图1.3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Fig. 1.3 Primary diagnosis for patients who start dialysis1.1.2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4704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R587.2
【部分图文】:
图1.1 2014年11月14日IDF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Fig.Ll The IDF Diabetes Atlas: Number of people with diabetesby IDF Region, 2014
图1.1 2014年11月14日IDF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Fig.Ll The IDF Diabetes Atlas: Number of people with diabetesby IDF Region, 2014
图1.3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Fig. 1.3 Primary diagnosis for patients who start dialysis1.1.2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牛鑫鑫;吕肖锋;高宇;杨鹏飞;王素玲;武晋晓;焦秀敏;张星光;赵晶;姚璐;;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3-硝基酪氨酸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11期
2 王尧;黄欢;王艳萍;陆婧;孙子林;;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3期
3 杨丕坚;李舒敏;吕以培;黄中莹;黄虹;;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肾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33期
4 李学刚;刘海英;柳刚;孙云;李娟;关广聚;;高糖环境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蛋白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6期
5 肖玉良;郑连英;韩俊芬;游桂荣;郝立勇;;胶原蛋白研究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Radiation-induced Bystander Effect in Immune Response[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4年01期
7 张亚莉;冯婕;姜莎莎;李燕;孙吉平;王慧芳;于琳华;郭尚武;;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27期
本文编号:2874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8747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