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温阳通痹法治疗痛风间歇期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7 02:10
   目的:本次研究通过观察温阳通痹法治疗痛风间歇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症状、血尿酸水平、生命质量评分及相关炎症指标,探讨温阳通痹法治疗痛风间歇期的疗效及作用机理,为治疗痛风间歇期提供另一种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至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祈福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符合标准的阳虚湿痹证痛风间歇期患者14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抽样方法从中抽取7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予痛风一般治疗,包括低嘌呤饮食治疗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照组予苯溴马隆50mg,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颗粒剂,每日1剂,200ml温水冲服。两组均治疗12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UA(血尿酸)、ESR(血沉)、CRP(C反应蛋白)、肝功能(ALT、AST)、肾功能(SCr、BUN)、血脂(TC、TG、HDL、LDL)、生命质量评分(SF-36表)及中医证候症状评分。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实验组及对照组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结果:(一)中医症候方面治疗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3.1%)优于对照组(53.3%),有显著差异(P0.01)。(二)临床指标方面1.尿酸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降低UA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的UA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在降低尿酸方面效果更佳显著。2.炎症指标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降低ESR、CRP水平有明显差异(P0.01);组内比比较,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组在降低ESR、CRP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3.血脂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降低TC、TG、LDL水平有明显差异(P0.01),在降低HDL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比较,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组在降低TC、TG、LDL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4.安全性方面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ALT、AST、BUN、SCr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SCr)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SF-36评分表方面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在改善(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健康变化HT)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0.01);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生命质量评分 PF、RP、BP、GH、SF、RE、HT、VT、MH 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在 SF、VT评分方面有改善(P0.01),在PF、RP、BP、GH、RE、HT、MH评分方面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运用温阳通痹法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及相关炎症指标,并能改善阳虚湿痹证痛风间歇期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改善血脂谱,降低血脂(TC、TG、LDL)水平,调节脂代谢,说明温阳通痹法治疗痛风间歇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学位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89.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古代文献研究
        一、中医对痛风病的认识
        二、痛风的病因病机
        三、中医对痛风间歇期的治疗
        四、温阳通痹法治疗痛风间歇期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近现代理论观点
        一、痛风的流行病学
        二、现代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三、痛风的分期及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一般资料
        一、研究目的
        二、病例来源
        三、设计方法及分组方法
    第二节 病例选择标准
        一、痛风的西医诊断标准
        二、痛风间歇期的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及中止标准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治疗方法
        二、观察方法与指标
        三、操作流程
        四、疗效标准
        五、统计学处理
    第四节 临床研究结果
        一、基线资料
        二、疗效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第一节 阳虚湿痹是痛风性间歇期的重要证型
    第二节 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方药分析
        一、组方特点
        二、现代药理作用
    第三节 研究结果分析
        一、疗效结果分析
        二、安全性评价
    第四节 本课题昀创新点
    第五节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义;;偏头痛与锂[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87年04期

2 张家庆;马南汤治疗癫痫40例[J];四川中医;1988年02期

3 牟素萍;孙春蕾;刘加法;;小儿哮喘间歇期健康管理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4年09期

4 王冬梅,蔡志春,孙艳,金艳芹;慢性间歇期创伤性膈疝1例报告[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年03期

5 彭云华;李艳群;赵丽萍;高竹林;;治疗间歇期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年08期

6 文进;宋继祖;张晓明;姜波;李晖;李新立;赵淑霞;潘更毅;;超敏C-反应蛋白与多发性硬化不同复发间歇期及发作期时间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22期

7 甄莉;;留置PICC患者治疗间歇期的安全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9年08期

8 刘小凡,司东波;小儿哮喘间歇期的证治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4年05期

9 柳丽娜;程秀丽;;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医护同组电话随访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33期

10 李洁;林小平;;跟踪护理在留置PICC患者治疗间歇期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慧慧;温阳通痹法治疗痛风间歇期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吕康;严寒、长间歇期高拱坝浇筑进度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3 韩家密;滋阴通络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司东波;小儿哮喘非发作期中医药防治策略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王慧敏;肝细胞生长因子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牛焕红;癫痫患儿血清中IGF-1、NO检测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7 谢静静;痛风泰颗粒治疗痛风的有效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王淑丽;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像学诊断及敏使朗的干预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9 孙建壮;牵张成骨对兔下牙槽神经和颞下颌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10 李志飞;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手术时机选择[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86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2886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6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