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发病部分相关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08:18
本文关键词:糖尿病发病部分相关因素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本文采集目标人群的家族史、饮食规律、生活习惯及检测人体成分指标、生化指标、机体抗氧化指标和部分代谢产物水平等信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最后找出可能的糖尿病发病因素。 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随机择取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或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并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且排除患有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其它患者作为对照组。针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白蛋白/球蛋白(A/G)、谷丙转氨酶(又名谷氨酸转氨酶,简称GPT、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内二醛(MDA)及维生素E(VE)的水平用相关仪器进行测定,针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生活习惯、工作生活压力及饮食口味利用设计好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对上述方式得到的信息结果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确定可能的糖尿病发病因素。 结果: 1.病例组与对照组有无家族史经卡方检验,χ2=44.512,P=0.000,差异有统汁学意义。具有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病例组和对照组持续吸烟、曾经持续吸烟现已戒烟及从不吸烟经卡方检验,χ2=0.373,P=0.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是在不考虑曾经吸烟,现已戒烟的患者情况下的结果。但把已经戒烟人群统计在内来分析研究时可得到吸烟与糖尿病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3.病例组与对照组饮酒与不饮酒经卡方检验,χ2=0.006,P=0.9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考虑到饮酒量、饮酒时间及是否戒酒的情况下,饮酒与糖尿病发病之间存在了不同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随之饮酒量由小增大呈现出U型相关。 4.病例组与对照组有无体育锻炼习惯经非参数检验,Z=-7.45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有体育锻炼习惯着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通过锻炼不但能直接改善胰岛素抵抗,而且还通过缓解人群的紧张、焦虑情绪与压力而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 5.病例组与对照组工作生活压力经非参数检验,Z=-7.18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工作生活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长期的工作压力及其它不良情绪是糖尿病发病的众多原因之一 6.糖尿病病人饮食口味偏甜的占64.6%,口味偏甜的糖尿病患者与研究对象总体经非参数检验,Z=-5.23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味偏甜的人群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对照人群,高脂饮食的糖尿病患者与研究对象总体经卡方检验,χ221.60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脂饮食习惯人群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对照人群。 7.糖尿病病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研究对象总体经卡方检验,χ2=44.51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糖尿病人群胆固水平高于对照组,但不足以说明胆固醇水平高容易发生糖尿病,其他血生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8.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体重(kg)/[身高(m)]2,判定标准:BMI的正常值为18.5-23.9,其余为异常情况;病例组与对照组BMI经卡方检验, χ2=8.877,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体重指数较对照组高,体重指数增高增加了糖尿病发病风险。 9.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血清中SOD、MDA、VE测定结果,病例组血清中SOD、V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病例组MD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表明SOD、VE的降低与MDA的升高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病。 结论: 1.人群中有无糖尿病家族史与糖尿病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2.是否吸烟与糖尿病的发病之间无相关性。 3.是否饮酒与糖尿病发病之间无相关性。病发病有升高趋势。 5.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压力不同与糖尿病发病存在着明显相关性。 6.日常生活中口味偏甜会让糖尿病发病有升高倾向。 7.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与糖尿病发病有明显相关性,而ALT、BUA、血离子的异常与糖尿病发病并无明显相关性,长时间的总胆固醇升高者糖尿病发病明显升高。 8.肥胖、超重人群的糖尿病发病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说明肥胖、超重是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之一 9.血清中SOD、VE值显著降低及MDA值明显升高与糖尿病发病有明显相关性,表明SOD、VE的降低与MDA的升高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病。
【关键词】:家族史 吸烟 饮酒 体育锻炼 生活压力 口味 生化指标 抗氧化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87.1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3
- 符号说明13-15
- 前言15-16
- 材料与方法16-22
- 结果22-26
- 讨论26-35
- 结论35-37
- 附录37-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46-47
- 附件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忠卿;陈丽;;糖尿病中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年12期
2 乔志敏;陈原;;糖尿病个体化营养治疗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7年08期
3 李爱华,马荣敏;糖尿病病人非药物性干预[J];黑龙江医学;2003年03期
4 舒毅,钟历勇;氧化应激与糖尿病[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5 胡传峰,李立明;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1年04期
6 王宇,施榕;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7 张丰焕;林海燕;;济南市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年01期
8 郭啸华,刘志红,李恒,朱加明,黎磊石;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年04期
9 鲍缦夕;邹大进;;2型糖尿病的发病易感基因[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6期
10 杨月莲;梁瑜祯;;氧化应激与2型糖尿病[J];医学综述;2008年03期
本文关键词:糖尿病发病部分相关因素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3144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