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虫草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肝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13:01
本文关键词:人工虫草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肝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不少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不同脏器和组织存在淋巴细胞侵润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提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形成有多种免疫异常机制参与。糖尿病肝脏疾病(diabetic liver disease,DL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肝脏病变也可能存在免疫异常和免疫损伤。目前研究多认为慢性低度炎症是DL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DLD早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随之肝细胞出现脂质变性,坏死,肝Kuffer细胞和肝星状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异常分泌时,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是一种强效趋化因子,可使各种炎性细胞尤其是单核细胞向病变部位聚集,现有研究认为MCP-1的过度趋化单核细胞聚集从而引起肝内炎症的发生,可能在糖尿病性肝脏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NF-α是一种单核因子,主要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肝Kuffer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亦可产生TNF-α,Kuffer细胞是肝脏局部TNF-α的主要来源。TNF-α具有复杂的生物学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和诱发炎症反应等,其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IL-6是由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分泌,并具有某些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和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其在肝脏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已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和肝成纤维细胞是肝脏IL-6的主要来源,IL-6和TNF-α与肝坏死及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在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参与肝脏的损伤-修复循环,最终引起肝脏大量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沉积,从而导致肝脏纤维化。吡格列酮(Pglitazone,P)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其可以通过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炎症等途径发挥肝脏保护作用。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为麦角菌科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既往不少研究显示冬虫夏草有免疫调节作用,补肾益肺之功效,但对糖尿病肝脏病变研究并不多,有研究认为冬虫夏草对糖尿病肝脏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应用人工发酵虫草菌丝体干粉,即人工虫草(CS,经人工发酵培养获得发酵虫草菌丝体,化学组成、药理作用与天然的冬虫夏草基本一致)和吡格列酮进行干预,观察实验动物肝脏组织中MCP-1、TNF-α、IL-6表达变化情况,探讨MCP-1、TNF-α、IL-6在糖尿病肝脏损伤发生发展中的潜在联系,以及CS的肝脏保护作用机制及量效关系。 方法:从90只雄性8周龄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大剂量STZ(45mg/kg)。所有成模大鼠根据血糖水平分层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组),CS小剂量组(L组,0.6g/kg.d),CS中剂量组(M组,2.5g/kg.d),CS大剂量组(H组,5g/kg.d)和吡咯列酮组(P组,4mg/kg.d)。成模8周处死。留取血标本分别检测肝功能、血脂。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观察炎症反应标志物MCP-1、TNF-α、IL-6表达水平的变化,RT-PCR检测肝组织中MCP-1、TNF-α、IL-6的表达。 结果:1.HE染色:正常组大鼠HE染色显示肝细胞形态正常,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索排列整齐,肝窦正常连接成网状,无炎症细胞浸润。D组大鼠肝脏显示肝细胞边界不清,肝细胞内出现大量大小不一脂肪空泡即肝细胞脂肪变性,并可见大量炎性细胞侵润,肝小叶结构模糊不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部分肝脏可见肝窦扩张。P组和各CS干预组与D组比较,肝细胞形态尚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肝细胞索排列有不同程度恢复,有少量脂肪变性,肝实质点状和灶状炎细胞侵润。2.Masson染色:正常组大鼠Masson染色仅见血管周围轻微的蓝绿色胶原着色,肝脏实质未见着色。糖尿病未干预组大鼠肝脏实质内可见大量的胶原沉积,呈弥漫性分布,血管胶原沉积增厚;P和各CS干预组肝脏病变均明显轻于D组,肝脏病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呈小灶状、点状改变。3.D组大鼠肝脏MCP-1表达较N组明显增加,与D组比较P组和各CS干预组大鼠肝脏MCP-1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H组和P组结果类似,明显优于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D组大鼠肝脏TNF-α表达较N组明显增加,与D组比较P组和各CS治疗组大鼠肝脏TNF-α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H组和P组结果类似,明显优于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D组大鼠肝脏IL-6表达水平较N组明显增加,与D组比较P组和各CS治疗组大鼠肝脏IL-6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H组和P组结果类似,明显优于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STZ诱导建立的DM大鼠模型,可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异常和肝脏病理学改变。HE染色可见肝细胞脂质变性,大量炎性细胞侵润,部分肝脏可见肝窦扩张;Masson染色可见肝脏实质内有大量的胶原沉积,呈弥漫性分布,血管胶原沉积增厚。2.糖尿病肝脏病变时MCP-1、TNF-α、IL-6的异常表达增加,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肝脏纤维化存在一定的联系。3.CS的肝细胞保护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过度表达的MCP-1、TNF-α、IL-6水平,减少其免疫损伤,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而且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
【关键词】:糖尿病性肝脏疾病 人工虫草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吡格列酮 肝Kuffer细胞 肝星状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87.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2
- 前言12-14
- 研究现状、成果12-13
- 研究目的、方法13-14
- 对象和方法14-23
- 结果23-33
- 讨论33-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5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5-46
- 附录46-51
- 综述 糖尿病的肝脏损伤51-62
- 综述参考文献58-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亮;张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0年22期
2 杨俊何,凌耀生;虫草制剂的抗氧化作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3 田浩明;;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2年02期
4 邱明才;;糖尿病的多器官免疫损伤[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年03期
5 沈稚舟;肝脏疾病与糖代谢异常[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4年06期
6 朱明;赵蕾;龚建平;;库普弗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年02期
7 吕以培,冼苏,李舒敏,李媛,刘良华;糖尿病性肝病17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韦敏怡;糖尿病性肝病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9 冼苏,王乃尊,韦敏怡,陈青云,罗佐杰,何飞屏,秦映芬,杨慧琼;糖尿病性肝肿大临床及病理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10 胡明继,郭连奎;糖尿病合并肝损害177例的临床分析(附10例糖尿病的肝脏病理改变)[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人工虫草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肝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39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