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诱导因子1α-肾损伤分子1通路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肾损伤分子1通路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氧诱导因子1α 肾损伤分子1
【摘要】:背景与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hy, DN)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 DM)发病率较高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主要原因,而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则是DN进展的重要病理基础。但其RIF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寻找更有效的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以及延缓其肾功能进展的措施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缺氧诱导因子la(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HIF1α)可与肾损伤分子1 (kidney injury molecule 1, KIM1)启动子区缺氧反应原件结合并激活KIM1的表达。HIF1α、KIM1均与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脏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密切相关。但DN中有关HIF1α-KIM1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体外高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proximal tubular cell, HK2),观察HIF1α、KIM1及细胞外基质相关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纤连蛋白(fibronectin, FN)以及I型胶原蛋白(collgagen I,COL-I)的表达情况,并应用siRNA转染技术分别下调HIF1α、KIMl的表达后,观察细胞MMP9、TIMP1、FN及COL-I的变化,旨在探讨HIF1α-KIM1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RIF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K2并进行如下分组:HK2于含10%FBS的低糖(D-葡萄糖5.6mmol/L)DMEM培养基,37℃、5%CO2贴壁培养。0.25%胰酶消化,1:3传代,待其生长至70%~80%融合时,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同步12h后随机分为以下6组:(1)正常对照组;(2)甘露醇组;(3)高糖组;(4)转染对照组;(5)HIF1α siRNA组;(6)KIM1 siRNA组。(其中正常对照组培养条件为D-葡萄糖5.6mmol/L,甘露醇组培养条件为D-葡萄糖5.6 mmol/L+D-甘露醇24.4 nunol/L,高糖组培养条件为D-葡萄糖30 mmol/L)。分别于12h、24h、36 h各时间点收获细胞。分别于不同培养时间条件下进行测定。应用Western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HIF1α、KIM1、MMP9、TIMP1、FN及COL-I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HIF1α、KIM1、TIMP1、FN及COL-I的蛋白及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MMP9蛋白及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减少(P0.05);与高糖组相比,HIF1α siRNA组细胞HIF1α、KIM1、 TIMP1、FN及COL-I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MMP9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高糖组相比,KIM1 siRNA组细胞KIM1、TIMP1、FN及COL-I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MMP9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5),而HIF1α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糖环境下HIF1α可能通过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KIM1的表达参与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氧诱导因子1α 肾损伤分子1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92.9;R587.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英文缩略词索引9-10
- 第一章 引言10-13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13-29
- 第三章 实验结果29-37
- 第四章 讨论37-40
- 第五章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7
- 综述-糖尿病肾病相关分子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47-65
- 参考文献56-65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5-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雄飞,王东,刘宏,范连慧,金锡御,宋关斌,吴泽志;肾小管上皮细胞模拟缺血缺氧时黏附力的改变[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年06期
2 黄全勇,黄巨恩;庆大霉素对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J];解剖学研究;2003年01期
3 陈玲,贾汝汉,邱昌建,丁国华;脱氢抗坏血酸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氧自由基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年10期
4 李开龙,王建民,赵玲,张建国,何娅妮,杨聚荣,陈林;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衰老演变及其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年10期
5 罗昌霞;张永;张建鄂;李涛;;白蛋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5期
6 宋新文;邓存良;盛云建;陈枫;王明勇;史小玲;;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影响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7 田少江;丁国华;陈铖;贾俊亚;梁伟;;表面活性蛋白A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的表达及其机制的探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年05期
8 刘丽敏;刘华钢;黄巨恩;李校X;肖健;;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存活与增殖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06期
9 刘华钢;黄巨恩;刘丽敏;王慧杰;胡文娟;李校X;肖健;;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庆大霉素和顺铂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12期
10 杨汝春;鲁盈;朱晓玲;王永钧;;白介素-1β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澄钒;黄晓波;许清泉;陈亮;胡卫国;王晓峰;;纳米细菌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晶体滞留的影响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刘燕;蒲蕾;杨立川;刘先蓉;樊均明;;洛伐他汀对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朱加明;丁小强;张晓丽;刘春凤;;己糖胺通路活化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改变[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健;李晓玫;王海燕;;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活化介导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表型变化[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5 朱吉莉;丁国华;王学玉;;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抑制蛋白激酶B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杨晓;张春;邓安国;朱忠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积聚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瑜;周建华;;肝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杨雅丽;程晓霞;;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A];2009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谭玉莉;黄妍;杨亦彬;;鱼胆汁毒素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死亡方式及实施干预的试验研究[A];贵州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乔f^;陈香美;吴镝;丁瑞;师锁柱;谢院生;洪权;吕杨;王兆霞;尹忠;;衰老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同凋亡途径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红梅;药损肾先“知”[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s,
本文编号:584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58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