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模型中海马区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
本文关键词:大鼠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模型中海马区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
更多相关文章: 急性CO中毒 迟发性脑病 迟发性细胞凋亡 HIF-1α HO-1
【摘要】:目的:建立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通过对其行为学的分析、脑组织海马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以上两种蛋白可能的致病机制,为进一步研究DEACMP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和参考。方法:1、大鼠经过初筛后,将156只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体重280~320g)按随机数表法抽样并分成三组: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组(CO组)及空气对照组(AC组)各60只、空白对照组(BC组)36只。再将其随机分配于染毒后1d、3d、7d、14d、21d、28d共6个时间点的亚组中,CO组及AC组每个亚组10只,BC组每个亚组6只。2、CO组采用改良式多次间隔腹腔注射CO法建立DEACMP动物模型,AC组予以相同的方法注射空气,BC组不做处理。3、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染毒前后其记忆、认知功能的变化,同时心脏取血测定HbCO浓度,初步判断造模是否成功;HE染色检测大鼠海马区细胞的形态学改变;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的细胞凋亡;普鲁士蓝染色检测海马区铁离子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初步检测海马区脑组织HIF-1α及HO-1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半定量检测大鼠海马HO-1的表达。4、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DEACMP动物模型:CO组大鼠中毒数分钟后逐渐出现四肢无力,运动迟缓,少动,一过性瘫痪,呼吸深大、急促,口唇黏膜呈现樱桃红色,部分大鼠出现肌肉强直,肢体抽搐甚至昏迷、死亡。存活的co组大鼠较另两组进食减少,易激惹,反应欠灵敏。ac组及bc组大鼠无明显变化。2、动脉血hbco浓度变化:在整个染毒过程中,大鼠体内hbco浓度50%持续维持超过16h。3、morris水迷宫实验:三组大鼠在染毒前及染毒后7d的组间及组内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所在象限总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染毒后14d、21d、28d,co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所在象限总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组内比较及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he染色:co组可见大鼠海马ca1区细胞排列不规则,层次不清,锥体细胞数量变少,细胞间隙增宽,细胞核逐渐碎裂、固缩,细胞肿胀,甚至发生变性,坏死等。ac组及bc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未见明显异常。5、普鲁士蓝染色:镜下可见在co组中,铁离子在染毒后1d时表达增加,3d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的趋势。ac组及bc组未见明显铁离子表达。6、tunel染色:co组染毒后海马区凋亡细胞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7d时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28d时仍高于ac组及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及bc组各时间点均未见明显细胞凋亡。7、hif-1α及ho-1蛋白的表达:(1)免疫组化法:co组hif-1α及ho-1的表达从1d至28d呈现先增高,于3d时达峰值,然后逐渐降低的趋势,至28d时仍高于ac组及bc组,而ac组及bc组中hif-1α及ho-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2)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co组大鼠海马ho-1蛋白表达量于1d时增高,3d时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至28d时仍高于第1d时水平,而在AC组及BC组大鼠海马的表达量均较少。结论:1、改良式多次间隔腹腔注射CO染毒法操作简便易行,所需仪器常见,CO用量少,且易于掌控,不易浪费及污染,可达到其他(如吸入式)模型所具备的条件,是较接近临床实际的理想模型。2、Morris水迷宫实验通过对大鼠染毒前后记忆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比较,并通过检测中毒大鼠动脉血HbCO浓度变化,对比中毒大鼠的行为变化等方面可初步判定DEACMP模型是否建立成功。3、急性CO中毒后海马区HIF-1α表达增加,促进下游因子HO-1的表达增加,两者协同促进海马区细胞迟发性凋亡的发生可能是DEACMP的发病机制之一。
【关键词】:急性CO中毒 迟发性脑病 迟发性细胞凋亡 HIF-1α HO-1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95.1;R-332
【目录】:
- 中文摘要3-6
- 英文摘要6-10
- 前言10-13
- 材料与方法13-26
- 结果26-51
- 讨论51-61
-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71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71-74
- 致谢74-75
- HO-1 在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综述75-87
- 参考文献83-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同度,张昌颖;素食大鼠的贫血现象[J];营养学报;1957年04期
2 陈伟强;赵善广;;自制注射用大鼠固定装置[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2年04期
3 肖柳英,林培英,冯昭明,张丹;不同周龄的SD大鼠生理、生化及体重的正常值测定[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6年03期
4 李淑云;简易大鼠灌胃器的制作[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杨明智,陈积圣;一种大鼠抓取与固定的新工具介绍[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年03期
6 戴英,陆群;复方H_(505)对Wistar大鼠外周血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年01期
7 韦应波,孙喜庆,曹新生,姚永杰,冯岱雅,杨长斌;+Gz暴露时间对大鼠记忆功能和行为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1期
8 吕学军,郭俊生,李敏,周利梅,张永娟;晕船大鼠体内铁含量的变化[J];中国职业医学;2003年04期
9 汤仁仙,王迎伟,王慧,周峰;201A中药合剂对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病变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孙同柱,付小兵,翁立新,梁雪梅,陈伟;介绍一种简易的大鼠保定方法[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音;孙振宇;胡敏;李冬霞;;持续性高正加速度对大鼠颞颌关节损伤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祝~=骧;iJ梊霞;洃克琴;崔素英;文允摪;,
本文编号:624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624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