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清消渴饮联合吡格列酮改善胃强脾弱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健清消渴饮联合吡格列酮改善胃强脾弱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观察应用自拟方健清消渴饮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胃强脾弱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脂代谢、肿瘤坏死因子、瘦素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证明健清消渴饮联合吡格列酮在临床上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具有可行性,并从脾胃方面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因病机。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宣传教育、低糖饮食、运动控制、基础降糖药(二甲双胍)治疗等。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治疗,试验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健清消渴饮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健清消渴饮每日一剂,水煎后早晚温服。该试验8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以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等作为疗效指标,并分析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等均有降低,脂代谢、肿瘤坏死因子、瘦素和中医证候评分等相关指标也均有改善,但试验组总体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清消渴饮通过调理中焦脾胃,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等相关指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表明健清消渴饮联合吡格列酮可以在临床上有效地改善胃强脾弱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吡格列酮 胃强脾弱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87.1
【目录】:
- 提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临床试验10-21
- 一、试验资料10-12
- (一)试验病例来源10
- (二)西医诊断标准10-11
- (三)中医诊断标准11
- (四)试验病例标准11-12
- 二、试验方法12-15
- (一)分组方法12
- (二)治疗方法12-15
- 三、试验相关资料与指标分析15-16
- (一)试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分布比较15
- (二)试验组与对照组年龄分布比较15
- (三)试验组与对照组病程分布比较15-16
- (四)试验前两组相关指标比较16
- 四、试验结果分析16-20
- (一)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及HbA1c比较分析16-17
- (二)两组治疗前后FINS、2hINS、FC-P及 2hC-P比较分析17-18
- (三)两组治疗前后IRI对照分析18-19
- (四)两组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比较分析19
- (五)两组治疗前后TNF-α、LP比较分析19-20
- (六)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分析20
- (七)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分析20
- 五、安全性检测20-21
- 讨论21-30
- 一、西方医学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探索研究21-23
- (一)胰岛素的生理作用21
- (二)胰岛素抵抗的含义21
- (三)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的探索21-22
- (四)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关系22
- (五)TNF-α、LP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22-23
- 二、祖国传统医学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认识23-24
- (一)中医脾胃学说的沿革23
- (二)脾胃在病理、生理上的联系23
- (三)脾胃与消渴病发病的关系23-24
- 三、近现代医家对脾胃与消渴病发病的论述24-25
- 四、脾胃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关系25
- 五、健清消渴饮的组方依据、配伍意义及现代药理研究25-28
- (一)组方依据25
- (二)配伍意义25-26
- (三)现代药理研究26-28
- 六、吡格列酮的降糖机制及其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28
- 七、健清消渴饮联合吡格列酮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探讨28-30
- (一)对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28
- (二)对血糖和血脂水平的改善28-29
- (三)对胰岛素和C肽释放水平的改善29
- (四)对TNF-α和LP的疗效29-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4
- 综述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及中医研究进展34-39
- 参考文献37-39
- 附录39-42
- 中英文对照42-43
- 致谢43-44
- 发表论文44-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金准;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32例的降压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年05期
2 郑悦玲;姚娜;桑花燕;郭爱珍;赵文化;;甘舒霖30R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年03期
3 左春林,王长江,杨明功,何勇,孙海燕;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刘春梅;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3年21期
5 刘卓;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J];现代医院;2005年06期
6 杨义生;吡格列酮对血脂的影响优于罗格列酮[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27期
7 霍丽梅,刘铁迎,付会稳,张咏梅;国产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06期
8 夏碧文;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疗效和血脂影响的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9 郝亚荣,张黎军,何小俊,韩其蔚,邬松林;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10 曹泽玲;叶平;龙超良;陈凯;李小卫;汪海;;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靖飞;;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40例疗效观察[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李浙峰;高伟阳;何智灵;林康;吕雷;;吡格列酮延迟预处理对大鼠跨区穿支皮瓣存活的影响[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倪洪岗;李雪梅;;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影响[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次内分泌代谢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蓉;董晓蕾;沈思钰;商玮;蔡辉;;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循环学术会议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12年
5 闫胜利;王颜刚;赵文娟;袁鹰;付正菊;杨军;李成乾;陈红;;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脂的影响[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闫胜利;王颜刚;赵文娟;袁鹰;付正菊;杨军;李成乾;陈红;;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脂的影响[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刘长乐;富华颖;李健;程立君;王兴华;杨万松;李广平;刘彤;;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兔心房重构的影响和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汇编[C];2012年
8 陈蔷;郭延军;刘艳;;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实质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6年
9 闫胜利;王颜刚;赵文娟;袁鹰;付正菊;杨军;李成乾;陈红;;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脂的影响[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李晓永;冯绮文;陈雪茹;王为幸;董艳;苏青;;吡格列酮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肠源性内毒素水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同己;吡格列酮的不良反应[N];健康报;2005年
2 国讯;国家局修订吡格列酮说明书[N];中国医药报;2012年
3 万同己;吡格列酮的药理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王茵;吡格列酮优劣兼有[N];医药经济报;2001年
5 盛文;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可能增加女性骨折风险[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侯睿之;吡格列酮或致膀胱癌恐步文迪雅后尘[N];中国医药报;2011年
7 记者 陈晓曼;吡格列酮可能增加患膀胱癌风险[N];健康报;2011年
8 国讯;警惕吡格列酮的膀胱癌风险[N];中国医药报;2011年
9 麦迪信;吡格列酮有助于治疗糖尿病[N];医药经济报;2003年
10 ;吡格列酮对二甲基肼诱导的大鼠畸变隐窝灶的抑制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呼丹;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肝脏线粒体毒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2 张恩圆;下调TLR4预防再狭窄的作用及其与吡格列酮抑制效应的比较[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裴剑浩;吡格列酮对NOD鼠糖尿病的预防作用与机理探讨[D];中南大学;2003年
4 阮昱;氧化应激及吡格列酮干预对3T3-L1脂肪细胞SOCS-3表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5 吴佩文;GPR40与β细胞脂毒性的关系及吡格列酮干预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6 刘长乐;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兔心房重构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7 符鹏程;吡格列酮对AD大鼠记忆障碍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李建薇;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对肝脏脂肪沉积和胰岛素抵抗作用机理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楚罗湘;吡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CD40/CD40L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D];中南大学;2006年
10 田亚强;游离脂肪酸对大鼠血压和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雨晴;AGEs致骨关节炎兔模型的建立与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胡耀芝;吡格列酮对卒中后抑郁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抗抑郁作用[D];滨州医学院;2015年
3 王渊非;健清消渴饮联合吡格列酮改善胃强脾弱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贺艳红;吡格列酮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与促凋亡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扬州大学;2015年
5 谭燕;吡格列酮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6 王慧敏;吡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核因子-κB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姜秀萍;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致凋亡途径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8 张世静;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1年
9 刘会娟;吡格列酮和硫氢化钠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胱硫醚-γ-裂解酶影响的相关性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4年
10 王芳;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54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75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