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非铜蓝蛋白结合铜监测对Wilson病患者中西医结合驱铜治疗疗效评估的意义研究
本文关键词:血清非铜蓝蛋白结合铜监测对Wilson病患者中西医结合驱铜治疗疗效评估的意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Wilson病 中西结合驱铜治疗 血清非铜蓝蛋白结合铜 24h尿铜 UWDRS量表
【摘要】:目的:监测脑型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患者在中西医结合驱铜治疗过程中血清铜、血清非铜蓝蛋白结合铜(Non ceruloplasmin bound copper,NCBC)、24h尿铜含量及统一中文版WD评分量表(United Wil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WDRS)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并分析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血清NCBC监测对WD患者中西医结合驱铜治疗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1.选择2014年10月1日-2015年6月1日首次入院的明确诊断为脑型WD的患者54例,病情分级为I-III级。2.驱铜治疗方法为肝豆片口服1.35g/日3次;二巯基丙磺钠(Sodium Dimercaptopropane Sulfonate,DMPS),静脉注射,20mg/kg/日;治疗分组依据治疗前和4疗程时的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分为改善组(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和未改善组(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无变化和升高)。3.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肝功能测定采用由日立全自动生化仪分析;血清铜和24h尿铜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NCBC含量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每次均由两名不同的临床医师评定,结果取平均值。4.统计学方法和指标:血清铜、血清NCBC、24h尿铜含量和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多组变量间的敏感性筛选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结果显示,DMPS联合肝豆片驱铜治疗4疗程时,39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显著改善,7例加重,8例无变化,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2.2%;治疗8疗程时,45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显著改善,3例加重,6例无变化,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82.2%。2.改善组患者驱铜治疗过程中血清铜和血清NCBC含量显著降低(F铜=46.508,P铜0.01;FNCBC=172.148,PNCBC0.01);未改善组患者驱铜治疗过程中血清NCBC含量无显著变化(F=3.132,P=0.054),驱铜治疗8疗程时血清铜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0.01)。3.驱铜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铜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改善组驱铜治疗8疗程时24h尿铜含量较4疗程时显著降低(P0.01),未改善组驱铜治疗8疗程时24h尿铜含量较4疗程时无显著变化(P=0.472)。4.驱铜治疗前改善组患者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与血清铜(r=0.245,P=0.069)、血清NCBC(r=0.212,P=0.101)和24h尿铜(r=-0.16,P=0.169)无相关性。驱铜治疗4疗程时改善组患者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与血清NCBC含量(r=-0.413,P=0.005)和24h尿铜含量(r=-0.285,P=0.041)均呈负相关,经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筛选出血清NCBC是影响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的敏感指标,回归方程:Y(UWDRS)=45.421-0.457X2(血清NCBC)。驱铜治疗8疗程时改善组患者血清NCBC含量与24h尿铜含量呈正相关(r=0.462,P=0.002),经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筛序出影响24h尿铜的敏感指标是血清NCBC,回归方程:Y(24h尿铜)=2101.34-20.07X2(UWDRS评分)。5.驱铜治疗前未改善组患者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与血清铜含量呈正相关(r=0.64,P=0.005),与24h尿铜含量呈负相关(r=-0.576,P=0.012)。驱铜治疗4疗程时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与血清铜(r=0.723,P=0.001)和血清NCBC(r=0.662,P=0.004)含量呈正相关,与24h尿铜含量呈负相关(r=-0.584,P=0.011)。驱铜治疗8疗程时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与血清NCBC含量呈正相关(r=0.584,P=0.01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筛选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在驱铜治疗4疗程时的敏感指标是血清铜和24h尿铜含量,回归方程:Y(UWDRS)=11.952+7.597X1(血清铜)-0.012X3(24h尿铜);驱铜治疗8疗程时的敏感指标是血清NCBC含量,回归方程:Y(UWDRS)=4.2+0.415X2(血清NCBC)。6.驱铜治疗期间,DMPS过敏的发生率为22.22%,白细胞减低的发生率为48.1%。白细胞减低与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382,P0.01)。结论:1.肝豆片联合DMPS驱铜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型W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对于难治性脑型WD患者适当延长驱铜治疗时间可能有利于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善。2.驱铜治疗过程中血清铜、血清NCBC和24h尿铜监测均可作为脑型W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变化的观察指标,其中以血清NCBC监测最敏感。
【关键词】:Wilson病 中西结合驱铜治疗 血清非铜蓝蛋白结合铜 24h尿铜 UWDRS量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8;R747.9
【目录】:
- 中文摘要7-10
- ABSTRACT10-13
- 英文缩略词简表13-14
- 前言14-17
- 临床研究17-58
- 1.材料与方法17-26
- 1.1 试验药物17
- 1.2 实验试剂17-18
- 1.3 实验仪器18
- 1.4 研究对象及入组标准18-20
- 1.4.1 研究对象18-19
- 1.4.2 入选标准19-20
- 1.4.3 排除标准20
- 1.4.4 实验分组20
- 1.5 研究方法20-25
- 1.5.1 治疗方法20-21
- 1.5.2 标本的采集21
- 1.5.3 研究内容21-22
- 1.5.4 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方法22-23
- 1.5.5 血清铜的检测方法23
- 1.5.6 血清非铜蓝蛋白结合铜检测方法23-24
- 1.5.7 24h尿铜量的检测方法24
- 1.5.8 UWDRS量表评分方法24-25
- 1.6 统计学方法25-26
- 2.结果26-45
- 2.1 一般资料比较26-27
- 2.2 驱铜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27-29
- 2.2.1 驱铜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检测结果比较27-29
- 2.3 本研究中WD患者病情分级与治疗前血清铜、血清NCBC和 24h尿铜的相关性分析29
- 2.4 驱铜治疗过程中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29-31
- 2.4.1 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改善率29-30
- 2.4.2 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30-31
- 2.5 驱铜治疗过程中血清铜、血清NCBC检测结果比较31-34
- 2.6 驱铜治疗过程中 24h尿铜检测结果比较34-35
- 2.7 驱铜治疗过程中 24h尿铜与血清铜、血清NCBC和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分析35-39
- 2.8 驱铜治疗过程中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与血清铜、血清NCBC和 24h尿铜量的相关性分析39-43
- 2.9 驱铜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43-45
- 2.9.1 驱铜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43-44
- 2.9.2 驱铜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血清铜、血清NCBC和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相关性分析44-45
- 3.小结45-47
- 4.讨论47-57
- 4.1 WD中西医病因病机分析47-49
- 4.1.1 WD西医发病机制研究47-48
- 4.1.2 WD中医病因病机研究48-49
- 4.2 WD药物治疗概况49-51
- 4.2.1 WD西医治疗学研究49-50
- 4.2.2 WD中医药治疗概况50-51
- 4.3 铜在脑内的主要转运过程51-53
- 4.4 铜蓄积引起脑损伤的可能机制53-54
- 4.5 血清NCBC54-56
- 4.5.1 血清NCBC的概念54
- 4.5.2 血清NCBC的检测方法54-55
- 4.5.3 血清铜和血清NCBC监测意义及结果55-56
- 4.6 评价脑型WD患者病情变化的量化指标56-57
- 5.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57-58
- 总结58-60
- 参考文献60-68
- 附表68-80
- 综述 Wilson's病患者驱铜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估的研究进展80-89
- 参考文献85-89
- 附录89-90
- 致谢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代永;山区工人血清铜蓝蛋白正常值初探[J];职业医学;1986年01期
2 陈[?;蒋雨平;;铜蓝蛋白的代谢和低铜蓝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年01期
3 宫春勇;;铜蓝蛋白及其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06年13期
4 陈冠杰;铜蓝蛋白[J];生理科学进展;1982年01期
5 顾其胜;;人铜蓝蛋白的抗肿瘤及中和毒性激素活性[J];国外医学.生物制品分册;1982年05期
6 张梅林;应启龙;王琳芳;梁植权;;铜蓝蛋白氧化酶活性染色方法的研究和中国人群体中铜蓝蛋白变异体的基因频率[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7 ;血清中铜蓝蛋白的单向免疫扩散测定法及正常值[J];新医药通讯;1979年03期
8 罗碧如;;不同龄昆明种小鼠血清中铜蓝蛋白含量的测定[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87年01期
9 张晓琴;王殿风;;几种尘肺病人血中铜蓝蛋白含量的比较[J];预防医学情报;1987年04期
10 魏美文,隋星卫,史冬梅,傅曾矩;应用速率散射浊度法测定小儿铜蓝蛋白含量[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前勇;猪铜蓝蛋白的纯化、性质、功能及其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雪;青岛文昌鱼铜蓝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和调控与肝脏的起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汪世靖;血清非铜蓝蛋白结合铜监测对Wilson病患者中西医结合驱铜治疗疗效评估的意义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褚波;铜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与功能基团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郑志勇;帕金森病与铜蓝蛋白基因的相关性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3年
5 孙静;铜蓝蛋白的电化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乔晶晶;水体铜对黄河鲤组织中铜蓝蛋白表达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7 赵新景;NICCD患儿SLC25A13基因型与生化表型,以及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与其他生化改变的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8 景致;稀有泩鲫铜蓝蛋白基因克隆及五氯酚对其DNA甲基化影响[D];西南大学;2014年
9 陈兵兵;脑铁调素对膜铁转运蛋白1、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铜蓝蛋白及其mRNA的调控[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10 陈洁;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患者血浆抗MPO抗体、铜蓝蛋白和MPO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44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94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