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砷中毒小鼠对后代出生缺陷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慢性砷中毒小鼠对后代出生缺陷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出生缺陷 慢性砷中毒 宫内发育迟缓 智力低下 胚胎发育 染毒剂量 器官形成 仔鼠 吸收胎 地方性砷中毒
【摘要】:正出生缺陷(BD)是指胎儿在母体内的器官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于母体的遗传因素和(或)外界的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胚胎发育紊乱,主要包括宫内发育迟缓、生理和代谢功能障碍、形态结构异常以及先天智力低下等4种情况,通常也称之为先天异
【作者单位】: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沧州市中心医院;
【关键词】: 出生缺陷;慢性砷中毒;宫内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胚胎发育;染毒剂量;器官形成;仔鼠;吸收胎;地方性砷中毒;
【分类号】:R599.1
【正文快照】: 出生缺陷(BD)是指胎儿在母体内的器官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于母体的遗传因素和(或)外界的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胚胎发育紊乱,主要包括宫内发育迟缓、生理和代谢功能障碍、形态结构异常以及先天智力低下等4种情况,通常也称之为先天异常[1]。本实验从整体水平研究砷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竹;重庆市北碚区出生缺陷发生状况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3年07期
2 王维娟,张远谋;贵州省六枝特区2000年出生缺陷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3年08期
3 周彦丹;我国加强出生缺陷和残疾预防[J];医药世界;2005年09期
4 胡淀;田考聪;周幸;李红;周利民;;重庆市出生缺陷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建立[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年02期
5 范新俊;王丽华;范兴华;;52例出生缺陷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年02期
6 张玲;;人口出生缺陷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社会;2006年03期
7 任爱国;;美国一基金会发布全球出生缺陷报告[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年02期
8 韦潇;;出生缺陷16例临床分析[J];医学文选;2006年04期
9 于佳;曾晓琴;曾芳玲;苏红梅;;广州市5597例出生缺陷资料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年03期
10 王新;李益格;张静;易宇凌;李丹;;环境因素与出生缺陷[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琼;贺晓艳;岳佳;杨美英;文玉婷;;通海县1996~2006年出生缺陷调查研究[A];玉溪市第十五届儿科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山西省出生缺陷现状、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分报告之一)[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3 谢立春;钟于玲;刘青玲;冯琪;于红;夏霁琼;;深圳市0-5岁儿童出生缺陷调查分析[A];中国优生科学协会2004年优生科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素兰;李文孝;;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与效果分析(摘要)[A];中国优生科学协会2004年优生科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心亮;魏庆;张蕊;齐岩;宫建国;钟南;;北京市海淀区05-07年出生缺陷的调查[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四届全国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论文专辑[C];2008年
6 胡崇高;;浙江省预防出生缺陷及残疾[A];2011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学术年会暨生殖健康讲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7 祝轲;任榕娜;;出生缺陷476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8 于俊荣;李斌斌;宋淑秀;孟庆莲;;河北省0~6岁儿童出生缺陷风险因素调查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邹鸣飞;孙跃宏;屈煜;钱莹莹;蒋燕萍;舒立波;;出生缺陷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邱丽倩;;浙江省预防出生缺陷策略与前景[A];2013浙江省医学遗传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如一;“预防出生缺陷”首府开讲座[N];伊犁日报(汉);2007年
2 通讯员 孙国根邋记者 陈青;复旦成立出生缺陷研究中心[N];文汇报;2008年
3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与人口科学研究中心 郑晓瑛 宋新明;加强孕前—围孕保健 预防出生缺陷[N];中国人口报;2008年
4 邓晓洪;快去咨询如何避免出生缺陷[N];成都日报;2008年
5 安康市计生局 陈太新;我市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状况与对策[N];安康日报;2008年
6 记者 周芳;降低出生缺陷 提高人口素质[N];吉林日报;2011年
7 实习生 耿嘉 记者 张淑会;三级措施全程防治出生缺陷[N];河北日报;2012年
8 记者 白毅;深圳国家基因库筹建全国出生缺陷联盟[N];中国医药报;2013年
9 记者 靳澎;预防出生缺陷从孕前开始[N];家庭医生报;2014年
10 ;孕前预防阻击婴儿出生缺陷[N];中国妇女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芈静;蚌埠地区0~5岁儿童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2 缪凡;海岛出生缺陷患病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陈鸣鸣;新生儿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及近5年变化趋势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郭瑶琴;基于弹性网络的出生缺陷多维地理环境因子探索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5 修晓燕;福建省出生缺陷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6 祝轲;出生缺陷的临床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7 张海涛;吉林省2003~2008年出生缺陷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刘光河;山东省2005~2012年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9 陈静;沧州地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尹新娟;郑州市五种主要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56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95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