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增生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20 08:12
本文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增生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寻常型银屑病 血管增生 蛋白酶激活受体1 蛋白酶激活受体2 微血管密度 CD34
【摘要】:目的: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一种以红斑、鳞屑、丘疹为特征的慢性易复发的皮肤病。真皮的乳头血管的异常在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中发生最早,然后炎症细胞的移行与表皮增生及分化异常出现。血管异常的发生不仅诱发了整个银屑病的病理过程,并且因为血管的增生、迂曲和渗透性的增加,大量的调节因子和免疫细胞渗出到血管外面刺激了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从而反馈性刺激和促进血管的变化。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多种因子参与。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PAR)是G蛋白的耦联受体家族,是在二十世纪末被陆续发现,PAR1在家族成员中分布最为广泛,且作用最为重要。PAR1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增生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促血管生成因子,作用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而且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还可以使血管生成。对PAR2的研究深入,人们发现PAR-2与VEGF关系密切,可促进血管的生成。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展期和稳定期的皮损中PAR1、PAR2的表达;采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去计数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目的是了解和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PAR1、PAR2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增生的关系,从而研究它们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32例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取自2013年11月-2014年4月在河北省泊头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门诊患者。且所有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且再经过组织病理确认为银屑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在10到65岁,平均年龄33.9岁。其中有进展期的23例和静止期的9例。所有患者在取材前至少两个月未系统或者局部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且都不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检测患者皮损中PAR1、PAR2、CD34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正常对照组选取10例在我院整形美容科面部手术切下的正常人健康皮肤,均无任何皮肤疾患及系统性疾病。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在20到53岁,平均年龄35.6岁。两组之间年龄及性别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采用完全随即设计的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组;?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显著性界限为P0.05。结果:1 PAR1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表达主要在表皮从基底层至棘层角质形成细胞胞膜。在32例寻常型银屑病中,阴性5例,阳性表达27例。而正常对照组10例,阴性5例,阳性5例,表达主要在基底层。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PAR1阳性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与静止期相比,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AR2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表达主要在表皮的颗粒层和棘层的角质形成细胞胞质及胞膜。在32例寻常型银屑病中,阴性6例,阳性表达26例,。而正常对照组10例,阴性6例,阳性4例,表达主要在表皮的棘层。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PAR2阳性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与静止期相比,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CD34在寻常型银屑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表达都是在真皮浅层微血管的内皮细胞的胞浆。但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MVD值比正常对照组的显著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与静止期相比,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时MVD值要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PAR1和PAR2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0.626,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5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PAR1和PAR2的表达分别与MVD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s=0.694,rs=0.712(均P0.01)。结论:1 PAR1表达主要位于寻常型银屑病表皮从基底层至棘层细胞胞膜,并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进行期皮损都明显高于静止期。PAR2表达主要位于寻常型银屑病表皮的颗粒层及棘层角质形成细胞胞质及胞膜,并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进行期皮损都明显高于静止期。提示PAR1、PAR2可能在寻常型银屑病的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进展有关。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寻常型银屑病组MVD值明显要大;与静止期相比,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时MVD值明显要大。说明血管增生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且在银屑病进行期作用更大。3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PAR1、PAR2的表达呈正相关,且二者与MVD值存在显著正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血管增生中起着协同促进作用。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 血管增生 蛋白酶激活受体1 蛋白酶激活受体2 微血管密度 CD34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58.63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缩写11-12
- 前言12
- 材料与方法12-16
- 结果16-17
- 附图17-23
- 附表23-25
- 讨论25-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1
- 综述 蛋白酶激活受体1、蛋白酶激活受体2与银屑31-41
- 参考文献37-41
- 致谢41-42
- 个人简历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青林,常开齐,司本辉,闫韵洪,李积荣;银肤欣系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2000年02期
2 耿晓兰,潘树伟,郭景春;消u曇瘟蒲俺P鸵疾,
本文编号:1066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0661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