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7-10-21 02:19

  本文关键词: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痤疮 果酸 治疗


【摘要】:背景: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以面部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病程慢性,时轻时重,炎症性皮损消退后常常遗留色素沉着、持久性红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甚至会影响升学、就业,所以痤疮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痤疮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性激素分泌及对皮脂腺的调控异常,炎症损害及免疫反应都是痤疮发病的重要环节,针对这些相应环节进行调控,阻断发病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痤疮的预防和治疗发挥积极作用。 果酸是一系列α-位有羟基的有机酸的统称。研究证实果酸可以减少角质细胞的粘连,防止角质形成堆积,活化类固醇硫酸酯酶和丝氨酸蛋白酶来降解桥粒;清除皮脂腺开口的死亡细胞,加快皮脂腺的引流,从而使汗液、水分流至皮肤外,经乳化作用形成一层天然的屏障,保护内部皮肤,在防止水分过度流失的同时也防止细菌入侵;果酸还可增加真皮乳头层厚度和弹性纤维密度,从而来增加皮肤的厚度和弹性,同时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此外,还能释放出透明质酸,透明质酸可以作为皮肤的一种保湿剂。由于果酸具有上述特性,因此受到医学界和美容界的极大关注,不仅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光老化等疾病,还常用于换肤治疗及美容护肤品中。 目的: 进一步观察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果酸治疗后肤质及色泽改善情况。 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选择轻中度痤疮22例,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为14-35岁,平均28.7岁,病程为0.5-120个月,平均61.27个月;据患者耐受情况,采用20%、35%、50%、70%的果酸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操作方法:常规洁面,患者平躺,将其头发用毛巾包裹起来。在眼角、鼻唇沟、口角和既往伤口处涂上皮损保护霜保护。再在眼睛上加3-4层湿纱布保护。然后用刷子将果酸从额头或情况较重区快速刷于术区,开始计时。待果酸停留3-5分钟后,根据反应及时喷上中和液彻底中和至无泡沫产生。中和标志:红斑、白霜、患者不适,可根据皮肤反应,分批次中和局部。除去保护用的皮损保护霜、纱布,敷上舒敏保湿丝滑面膜、冷敷。冷敷时间为15-20分。于每次治疗前及最后1次治疗后3周,由专人负责观察记录并拍照,记录患者炎性损害和非炎性损害数目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问卷评价果酸治疗后皮肤色泽质地改善情况。 结果: 22例患者完成了4次治疗,果酸治疗2次后,炎性损害明显减少,消退率为58.7%,明显高于非炎性损害(P0.01)。治疗3次后,炎性损害和非炎性损害均明显减少,消退率分别83.6%、73.6%。治疗1-4次,患者总皮损消退率分别为20%、50.6%、77.2%、90.2%,并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总皮损消退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炎性皮损消退率明显高于非炎性皮损(P0.01)。22例患者,基愈9例(40.9%),显效11例(50.0%),总有效率90.9%。其中,治疗1、2、3、4次总有效率分别为13.6%、31.8%、63.6%、90.9%,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 结论: 果酸治疗痤疮有以下优点: (1)有效率高无论对炎性损害和非炎性损害均有效。 (2)安全性好果酸是天然有机酸,即使用到70%的高浓度也不会发生毒副作用。 (3)简单易行果酸换肤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循序渐进,把一次猛烈的剥脱改为数次温和的剥脱,因此在门诊即可进行,无需住院治疗。 (4)有改善皮肤质地和色泽的作用。
【关键词】:痤疮 果酸 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58.733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英文缩略词表13-14
  • 第1章 引言14-16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6-20
  • 2.1 临床资料16-17
  • 2.1.1 入选标准16
  • 2.1.2 排除标准16-17
  • 2.1.3 病例来源17
  • 2.2 治疗方法【17】17-18
  • 2.2.1 药物17
  • 2.2.2 操作方法17-18
  • 2.2.3 观察指标18
  • 2.3 疗效判定标准18
  • 2.4 患者自评18-19
  • 2.5 统计分析19-20
  • 第3章 结果20-22
  • 3.1 皮损消退率20
  • 3.2 疗效20-21
  • 3.3 受试者评价21
  • 3.4 不良反应21-22
  • 第4章 讨论22-25
  • 第5章 结论25-26
  • 参考文献26-30
  • 综述30-44
  • 参考文献40-44
  • 导师及作者简介44-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明,李伟锋,曾凡林,王瑞,万新祥;不同浓度乙醇酸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5年01期

2 杨梅,钟振声,李琼;化妆品中果酸的限量及检测[J];广东化工;2002年06期

3 刘蔚;李利;;光疗法治疗寻常痤疮新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年06期

4 孟琳,白云平,葛双启;果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年04期

5 薛梅;刁庆春;万远芳;李惠;赵恒光;陈霞;付红艺;;窄谱蓝光不同参数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10年03期

6 吴艳;朱学骏;;化学换肤[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04期

7 李琳;李恒进;罗燕萍;;不同浓度果酸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年06期

8 戴耕武;杨镓宁;罗东升;罗娟;;胶原蛋白贴膜治疗轻、中度痤疮60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年09期

9 虞瑞尧;阿尔法羟酸在美容皮肤科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02期

10 肖晓庆;项蕾红;郑志忠;;果酸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1070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070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b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