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紫杉醇和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转移性黏膜型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05:17

  本文关键词:紫杉醇和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转移性黏膜型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黑素瘤 转移性黏膜型恶性黑素瘤 抗血管生成 紫杉醇 卡铂


【摘要】:目的 :观察紫杉醇和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转移性黏膜型恶性黑素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46例转移性黏膜型恶性黑素瘤患者接受紫杉醇和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d 1,卡铂静脉滴注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5 mL/min d 1,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15 mg/d静脉滴注d 1~14或贝伐珠单抗5 mg/kg静脉滴注d 1和d 15;每4周为1个化疗周期,直至肿瘤进展患者或不能耐受化疗的不良反应。每个化疗周期结束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计算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结果:4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分别接受1~6个周期的化疗,平均为(3.7±1.1)个周期。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23例,疾病进展19例;客观有效率为8.7%(4/46),临床获益率为58.7%(27/46);中位PFS时间为3.0个月(95%可信区间:1.7~4.3个月),中位OS时间为10.0个月(95%可信区间:7.3~12.7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组患者的OS优于正常组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风险比为0.436(95%可信区间:0.193~0.985);P=0.046]。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3/4级)主要为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减少(12例,26.1%)和血小板减少(2例,4.3%);3/4级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为10.9%(5/46)。结论:转移性黏膜型恶性黑素瘤患者接受紫杉醇和卡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可有临床获益,且耐受性良好。该治疗方案的具体可行性仍有待今后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肾癌黑素瘤内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黑素瘤 转移性黏膜型恶性黑素瘤 抗血管生成 紫杉醇 卡铂
【分类号】:R739.5
【正文快照】: 黏膜型恶性黑素瘤是指原发于肠管、口腔、鼻腔和泌尿生殖系统黏膜部位的恶性黑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难度高。西方国家的黏膜型恶性黑素瘤的发病率较低,因此缺乏相关的治疗经验及指南,治疗上参照皮肤恶性黑素瘤。在中国,由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cell death-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广宁;韩瑞发;;斑马鱼微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抗血管生成研究中的应用[J];肿瘤;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伟;芮景;;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进展[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年05期

2 张艳丽;祝顺琴;刘亚玲;崔红娟;;恶性黑色素瘤内科治疗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究;2014年01期

3 Kyung-Jin Min;Yeun-Sun Kim;Jin-Hwa Hong;Jae-Kwan Lee;Dae-Sik Yang;;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uterine cervix: a suggestion of new scheme of treatment combin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14年03期

4 陈敬成;兰世杰;袁长吉;;晚期黑色素瘤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惠琦;靶向黑色素瘤重组免疫毒素MSH-PE38KDEL的表达、纯化及其靶向抗肿瘤生物学效应[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艳丽;NTSR1拮抗剂SR48692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2 陈文静;新疆地区恶性黑素瘤C-KIT基因突变及CD117表达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3 时晓辉;黏膜黑素瘤c-KIT及BRAF基因突变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4 苏佳黎;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7例报道及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菲;陈晗;李建明;丁彦青;;斑马鱼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6期

2 王思锋;刘可春;韩利文;侯海荣;王雪;王希敏;;抗血管生成药物筛选及其新模型——斑马鱼[J];山东科学;2007年04期

3 邱胜红;黄思超;蔡绍晖;;斑马鱼在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全忠,齐蔓莉,高硕,陈秋松;广泛转移恶性黑素瘤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12期

2 Aquilina S;Dalmas M.;Calleja N. ;刘艳;;马耳他1993—2002年侵袭性恶性黑素瘤的概况[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年12期

3 韩睿;程浩;朱可建;;恶性黑素瘤38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08期

4 戴文英;;恶性黑素瘤的退化[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4年03期

5 孙桂珍,刘瑞华,王蕊恒,,王宏焰;恶性黑素瘤治疗的体会[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6 范雪莉,刘玉峰,刘辅仁;恶性黑素瘤14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年05期

7 宋永浩;外伤致拇指恶性黑素瘤一例[J];实用肿瘤杂志;2000年02期

8 高天文,刘玉峰;恶性黑素瘤治疗研究现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年01期

9 詹松;恶性黑素瘤诊断学进展[J];医学综述;2000年08期

10 柳齐福;外伤诱发恶性黑素瘤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承新;高天文;刘玉峰;;恶性黑素瘤的预后因素[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韩睿;程浩;朱可建;叶俊;;恶性黑素瘤38例临床分析[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马月红;陆洪光;;体外构建恶性黑素瘤模型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李航;;62例肢端恶性黑素瘤临床特征分析[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陈晓栋;;恶性黑素瘤的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尹涛;钟连生;刘彦群;魏志平;李凤朝;;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业强;陶娟;王琳;李延;杨井;张晶;汪莹;涂亚庭;;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李福伦;段彦娟;李斌;徐蓉;陈洁;;恶性黑素瘤五例[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远清;;肢端恶性黑素瘤2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韩睿;岑建萍;朱可建;程浩;;恶性黑素瘤[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晓峰 孙理 本报记者 姚艳春;外伤易引发恶性黑素瘤[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衣晓峰;恶性黑素瘤与外伤“有染”[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伍西明;我国发现致皮肤恶性黑素瘤恶化关键因子[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伍西明;首次探索出皮肤恶性黑素瘤治疗新途径[N];光明日报;2006年

5 黄斌;斩毙癌魔调遣人体防御“部队”[N];大众科技报;2000年

6 燕玄;致癌新说:每吸15支烟DNA就会突变一次[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记者 蓝建中;研究人员发现可致多种癌症的基因[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8 ;相面有了科学依据[N];北京科技报;2007年

9 黄海平;小小外伤可致癌[N];大众卫生报;2005年

10 王茜;避免儿童患癌症养成“绿色”习惯[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嵘yN;pcDNA3.1-IGFBP7抑制鼠恶性黑素瘤生长的基因治疗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华;恶性黑素瘤的转录组学及转移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3 于建斌;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恶性黑素瘤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杨洁;大麻素Ⅱ型受体激动剂在恶性黑素瘤中血管生成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5 刘业强;转铁蛋白受体介导Tf-PEI-shRNA complex内吞靶向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抑制恶性黑素瘤生长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林彤;恶性黑素瘤致病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7 陈瑾;DKK1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黑素瘤发生发展的调控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8 樊星;转录因子CUTL1在恶性黑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蔡华华;恶性黑素瘤中SOX4的表达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途径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栾琪;HPSE-1和VEGF的相互上调:一种触发恶性黑素瘤进展的新型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睿;恶性黑素瘤临床特点与病理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2 刘小峰;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3 谢杨新;环氧合酶-2在恶性黑素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4 徐文博;ABC转运蛋白ABCG2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5 王静;尺寸均一的多功能纳米粒在恶性黑素瘤成像和治疗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杨静;皮肤恶性黑素瘤并发白癜风病例报告[D];武汉大学;2004年

7 殷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皮肤恶性黑素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8 张怡;微管相关蛋白2基因对恶性黑素瘤增殖及侵袭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9 李虎羽;KLF6和Ki-67蛋白在皮肤黑素瘤中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4年

10 李琳;S100A4蛋白、上皮钙粘素和乙酰肝素酶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71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071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1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