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高频超声检测鲜红斑痣患儿皮损厚度

发布时间:2017-10-31 08:04

  本文关键词:高频超声检测鲜红斑痣患儿皮损厚度


  更多相关文章: 色素 皮肤 儿童 超声疗法 鲜红斑痣 皮肤厚度


【摘要】:目的 检测鲜红斑痣患儿皮损厚度与年龄、部位、性别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门诊鲜红斑痣患儿60例,采用丹麦高特司科技公司DermaLab Combo皮肤生理检测仪进行超声检测。结果 各组间皮损皮肤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婴幼儿组最薄(885.85±96.84)μm,学龄组最厚(1 100.55±153.98)μm。皮损各部位在不同组间皮肤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同一部位皮损厚度相对较正常皮肤厚度厚。不同部位皮损皮肤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肩胛部最厚(1 222.25±110.78)μm,颈部最薄(825.45±86.57)μm。结论 超声能精确测量鲜红斑痣患儿皮损厚度,且皮损厚度与部位、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色素 皮肤 儿童 超声疗法 鲜红斑痣 皮肤厚度
【分类号】:R751
【正文快照】: 鲜红斑痣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其病理改变为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的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扩张[1]。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脉冲染料激光为鲜红斑痣的主要治疗方案,其疗效取决于皮损厚度、面积、颜色、部位、畸形血管深度及直径、年龄、治疗次数等因素[2]。超声诊断在医学中的应用已有60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霜雪;陈抗;陈勇军;;泵浦式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161例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钱辉;潘展砚;卢忠;项蕾红;;鲜红斑痣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体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冯微;;鲜红斑痣的治疗选择[A];2013年全国激光医学学术联合会议暨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整形美容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唐正喜;孙娜娜;;鲜红斑痣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A];2011年全国中医美容学术年会暨贵州省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激光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宋为民;陈量;许爱娥;金宪强;;VPW532nm HELP-G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和病理分析[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金式伦;唐孟飞;朱卫星;方向东;;铜蒸汽激光治疗鲜红斑痣临床疗效报告[A];2006年浙江省整形外科与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唐明俊;;报道家族遗传性鲜红斑痣六例[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陈智勇;赵启明;陆海山;郭剑;;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观察[A];2009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黄乃艳;顾瑛;刘凡光;程刚;钟秋海;;光动力作用下鲜红斑痣血管中单态氧产量的数学模型分析[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智勇;赵启明;陆海山;郭剑;;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观察[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幼子;“鲜红斑痣”顽症被攻克[N];文汇报;2008年

2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主任 陈国璋教授;激光助美容之鲜红班痣[N];保健时报;2005年

3 记者 陆叶清 通讯员 陈祖亮 吴莹琛;激光治疗“鲜红斑痣”不留瘢痕[N];上海科技报;2010年

4 程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医生;宝宝得了红胎记怎么办?[N];文汇报;2014年

5 张献怀 雷永升;三0四医院应用激光新技术整形[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勤;鲜红斑痣激光疗效测评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2 钱辉;共聚焦显微镜在鲜红斑痣激光治疗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价[D];复旦大学;2013年

3 李光;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李若虹;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黄乃艳;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6 刘盛秀;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璇;鲜红斑痣治疗效果评估方法的研究及实现[D];苏州大学;2015年

2 张倩;金丝桃素光动力对鲜红斑痣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史纹豪;848例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患者的回顾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4 张凤娟;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中光剂量的控制和优化[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曹梁;不同颜色分型鲜红斑痣畸形血管的形态学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吕岳华;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前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7 姜延祺;强脉冲光治疗鲜红斑痣的能量分布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廖小华;反射光谱与荧光光谱技术在鲜红斑痣光动力诊疗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桃花;光动力疗法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面部鲜红斑痣的疗效比较[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10 王月云;鲜红斑痣皮肤的光学模型及其蒙特卡罗模拟[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21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121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0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