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Nodal-Cripto-1信号分子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05:02

  本文关键词:Nodal-Cripto-1信号分子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策略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Nodal-Cripto-1 细胞微囊化 Lefty 单克隆抗体


【摘要】: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人类皮肤类癌症中第三大疾病,并且由于它的预后高风险和极高的肿瘤转移率大大提高了人们治愈它的难度。尽管人们对黑色素瘤的研究数十年来从未间断,但患者的存活率却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尤其当患者体内形成转移瘤后,问题将变得更加麻烦。 研究表明,胚胎微环境具有逆转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作用,这其中Nodal-Cripto-1信号分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论文基于肿瘤发生的组织结构场学说和表观遗传学理论,利用细胞微囊化技术,将能够稳定分泌Nodal抑制因子Lefty和Nodal受体Cripto-1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包覆在微囊内,成功构建了微囊缓释系统,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证实该缓释系统能够抑制B16肿瘤的生长。 本研究首先通过细胞转染技术成功构建了HEK293-pCDNA3.1-LEFTY1和HEK293-IRES-GFP-LEFTY2细胞株,经检测该细胞株具有稳定表达Lefty1和Lefty2的能力;并通过杂交瘤技术成功制备出抗Cripto-1-KVFELGLVAGLGHQE多肽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2株,命名为2B11和2H7,经检测其ELISA效价分别为1:32000和1:16000。 利用实验室构建的高压静电装置,我们使用高压滴定法成功制备出直径200μm的明胶-海藻酸钠复合细胞微囊,经观察发现细胞能够在微囊内贴附生长;为确保微囊结构稳固,我们根据正负离子间易形成离子键的原理,利用多聚赖氨酸和海藻酸钠对微囊进行多层包覆,实验证明该微囊能在ICR小鼠体内存在3周以上。 利用该细胞微囊,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我们发现:Lefty1能够促进B16细胞凋亡,并将B16肿瘤细胞逆转为恶性程度低的黑色素样细胞,从而抑制B16肿瘤的生长;2B11分泌的抗Cripto-1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B16肿瘤血管再生,并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从而显著抑制B16肿瘤的生长,并表现出治愈B16肿瘤的趋势。 该方法将工程化外源细胞包覆到微囊内,避免了细胞移植的异体反应,与常规的药物缓释技术相比具有缓释时间长、药物浓度稳定、方便快捷的优点;同时本论文以组织结构场和表观遗传学为理论基础,突破了常规肿瘤治疗的思路,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Nodal-Cripto-1 细胞微囊化 Lefty 单克隆抗体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3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0
  • 1.1.1 课题来源9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1.2 肿瘤发生机制及黑色素瘤研究进展10-14
  • 1.2.1 肿瘤发生机制的学说演变10-11
  • 1.2.2 Nodal-Cripto-1 信号转导途径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11-13
  • 1.2.3 黑色素瘤治疗研究进展13-14
  • 1.3 细胞微囊化缓释系统的研究与改进14-18
  • 1.3.1 高分子半透膜的保护作用和机制15-16
  • 1.3.2 半透膜通透性的控制16-17
  • 1.3.3 细胞微囊化材料选取17
  • 1.3.4 微囊的形状17
  • 1.3.5 细胞微囊化技术的临床应用17-18
  • 1.3.6 细胞微囊化技术的挑战18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8-21
  • 1.4.1 稳定缓释信号分子的细胞株的制备和获取18-19
  • 1.4.2 微囊化细胞缓释 Lefty 用于 B16 肿瘤治疗的研究19-20
  • 1.4.3 微囊化细胞缓释抗 Cripto-1 单克隆抗体用于 B16 肿瘤治疗的研究20
  • 1.4.4 课题主要实验路线图20-21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21-34
  • 2.1 实验材料21-25
  • 2.1.1 主要试剂21
  • 2.1.2 实验材料和动物21-22
  • 2.1.3 主要仪器及耗材22-23
  • 2.1.4 主要分析软件23
  • 2.1.5 培养基及配制23
  • 2.1.6 缓冲液及其他溶液的配制23-25
  • 2.2 实验方法25-33
  • 2.2.1 高压静电法制备海藻酸钠微囊25-26
  • 2.2.2 稳定分泌抗 Cripto-1 小鼠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的制备26-27
  • 2.2.3 细胞微囊化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的体外研究27-29
  • 2.2.4 细胞微囊化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的体内研究29-33
  • 2.3 本章小结33-34
  • 第3章 细胞微囊缓释 Lefty 用于 B16 肿瘤逆转治疗的研究34-44
  • 3.1 引言34
  • 3.2 海藻酸钠微囊缓释系统的构建34-35
  • 3.3 微囊化细胞促进 B16 肿瘤细胞凋亡的检测35-36
  • 3.4 微囊化细胞用于肿瘤逆转的体内研究36-42
  • 3.4.1 B16 肿瘤模型在 ICR 小鼠体内的构建36-37
  • 3.4.2 微囊化细胞用于肿瘤治疗后瘤体大小及质量变化37-39
  • 3.4.3 ELISA 实验检测小鼠体内 Lefty 因子缓释情况39-40
  • 3.4.4 HE 染色进行肿瘤组织病理学研究40-42
  • 3.4.5 western-blot 测定治疗后肿瘤组织细胞 Nodal 抑制情况42
  • 3.5 讨论42-43
  • 3.6 本章小结43-44
  • 第4章 细胞微囊缓释 Cripto-1 抗体用于 B16 肿瘤逆转治疗的研究44-52
  • 4.1 引言44
  • 4.2 微囊化细胞用于肿瘤逆转的体内研究44-49
  • 4.2.1 微囊化细胞用于肿瘤治疗后瘤体大小及质量变化44-45
  • 4.2.2 HE 染色进行肿瘤组织病理学研究45-46
  • 4.2.3 免疫组织化学及 western-blot 探究肿瘤逆转治疗的机理46-49
  • 4.3 讨论49-50
  • 4.4 本章小结50-52
  • 结论52-53
  • 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60-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王荣朝;小肠、口腔及肺多灶性无色素性黑色素瘤1例[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1994年02期

2 汪九湘,,刘文格;黑色素瘤与多发性骨髓瘤并存一例[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6年06期

3 杨维春,李世芳;脉络膜黑色素瘤术后9年单发肝脏转移病例报告[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王卓才,赖日权,罗祝泉;肝恶性黑色素瘤1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5 傅涛,魏文斌,王阳,刘小超;血清黑色素瘤活性抑制蛋白与葡萄膜黑色素瘤[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年03期

6 杨秀珍;张晓梅;徐山淡;;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误诊一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年07期

7 杨景春,刘子勇,孙扬,苏肖汉,马远平;CO_2激光照射实验性黑色素瘤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Z1期

8 吕德志;钱俊甫;张友昌;;黑色素瘤误诊鸡眼一例[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88年08期

9 郭华北,余裕民,姜程茂,蒋秉坤;血清S100IRMA对黑色素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5年04期

10 钟泽华,康晓丽,梅蓉;激光治疗足底黑色素瘤1例[J];华西医学;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ueng-Yuan Hueng;Hsin-I Ma;;Nodal promotes angiogenesis and growth of human gliomas[A];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吴缅;;MicroRNA调控黑色素瘤发生机制(英文)[A];第三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信号基础研讨会论文摘要[C];2010年

3 黎川;;黑色素瘤的MRI诊断[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许宇;赵培泉;朱颖;;视盘上的黑色素细胞瘤抑或是黑色素瘤[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贾兰青;罗利群;张友会;;转导B_7-1基因消除IFN-γ对黑色素瘤转移潜力的增强作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王国华;;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的X线表现(附5例分析)[A];全国非血管性与血管性介入新技术学术研讨大会(第二届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提高班、第二届河南省肿瘤介入诊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胡巍;张超;方芸;;雾化吸入羟基喜树碱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的药效学及体外作用机制研究[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寅;林文;殷明;姜恅英;陈新生;;5—脂氧合酶对黑色素瘤A375粘附及整合素表达的作用[A];海峡两岸三地药理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徐辉;唐桂波;;黑色素瘤脑转移的MRI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10 胡巍;张超;方芸;;雾化吸入羟基喜树碱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的药效学及体外作用机制研究[A];2010施慧达杯第十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管九苹;澳大利亚免费普查黑色素瘤[N];健康时报;2010年

2 实习生 易立;黑色素瘤,是否无药可治?[N];科技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聂国春;专家:黑色素瘤可防可治[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慕欣;解读2011版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老曲;美科学家发现化疗对黑色素瘤无效的原因[N];北京科技报;2002年

6 湖南省肿瘤医院 唐文;哪些人易长黑色素瘤?[N];大众卫生报;2002年

7 王伦 刘晨;探索黑色素瘤治疗新技术[N];保健时报;2009年

8 记者 张e

本文编号:1125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125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6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