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蛇祛风汤加减联合皮损局部注射治疗痒疹的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乌蛇祛风汤加减联合皮损局部注射治疗痒疹的临床观察
【摘要】:研究目的痒疹是一组伴随有剧烈瘙痒感的散在性小风团样丘疹、结节的皮肤病。临床多见于儿童和中年妇女。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是很明确,但大多数的专家认为变态反应与之有关。部分患者具有如哮喘、相同过敏史、荨麻疹、枯草热等的遗传性疾病,伴有阳性皮肤划痕实验。此外,虫咬、精神因素、气候变化、慢性病灶等也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治疗上多采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结合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痒疹,具有一定的疗效。这也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是用此治疗方案具有病情易于反复的特点,对于病程较长和易于反复发作的患者治疗多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影响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中医观点认为,本病隶属于中医“顽湿聚结”,或是“马芥”等病,发病机制多离不开风、湿、热、毒这四类致病因素,治疗手法上多采用祛风、利湿、解毒之中药,或成膏成散成丹成丸外用、或外洗、或熏洗,疗效显著[1]。本次实验研究,通过观察乌蛇祛风汤加减联合皮损局部注射方法治疗痒疹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中药的作用机理,期待通过应用中西结合的治疗途径,为痒疹患者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取2014.5-2015.5期间湖北省中医院门诊患者中就诊于皮肤科的84例痒疹患者,告知患者临床观察事宜,取得患者合作。将其中6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的分为三组,每组20人,分别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各个组间性别、年龄能够匹配,病程以及瘙痒程度无差别。治疗组口服乌蛇祛风汤加减,中药为我院中药房免煎颗粒(三九药业)冲开水至300ml,每日两次,一次150ml口服,饭后顿服;对照组a给予祛风止痒口服液(四川华泰堂制药有限公司)每日两次,一次15ml,饭后口服。三组均用利多卡因、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等量混合,视病变部位行局部注射疗法,每周一次,连续治疗4周。于观察开始前及用药4周后复查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大小便。每周询问患者皮损变化情况,是否有服药不适。4周为一个疗程,8周后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治疗效果并分析。结果(1)观察前治疗组症状总积分平均值为13.71±3.02。对照组a症状总积分平均值为13.68±2.89.对照组b症状总积分平均值为13.58±2.47;经过4周的分组观察后,治疗组的症状总积分均值为3.13±1.53。对照组a的症状总积分均值为4.29±2.11,对照组b的症状总积分均值为5.21±2.39。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症状评分行统计学检验,p0.05,表明通过治疗,任一组前后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且该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皮损面积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5.0%,相比于对照组a85.0%和对照组b75.0%的有效率,说明治疗组的观察效果优越性明显;(3)观察开始前,治疗组的瘙痒评分为4.31±0.43,对照组a的瘙痒评分为4.54±0.46,对照组b的瘙痒评分为4.02±0.39;4周后再次计算两组人员的瘙痒评分,治疗组为0.37±0.28,对照组a为2.31±0.85,对照组b为3.31±0.85,经统计学分析,p0.05,治疗组和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观察中医症候评分指标。开始时,治疗组症状总积分为人均5.26±1.48。对照组a为5.33±1.32;经过4周后,治疗组的症状总积分均值为3.25±1.53,对照组a为4.19±1.08,经卡方检验,任意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记录随访一月后的痒疹复发率,治疗组为复发率为10.0%,对照组a为15.0%的复发率,对照组b为35.0%复发率,治疗组和对照组a就复发率指标,通过卡方检验分析,p0.05,表明两组之间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b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a与对照组b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观察期间未发现患者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毒副作用。结论乌蛇祛风汤加减联合皮损局部注射的方法治疗痒疹,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显著,安全副作用少,复发率低,这种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乌蛇祛风汤 痒疹 局部注射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58.6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2
- 缩略词表12-13
- 前言13-14
- 1 临床资料14-16
- 1.1 三组在性别构成差异的比较14
- 1.2 三组在年龄组成上的差异14-15
- 1.3 三组在病程上的差异15
- 1.4 三组瘙痒程度的比较15-16
- 2 诊断标准16-18
- 2.1 西医的临床表现诊断16-17
- 2.2 病理诊断17
- 2.3 中医诊断标准17-18
- 2.4 纳入标准18
- 2.5 剔除标准18
- 3 研究方法18-22
- 3.1 药物治疗18-20
- 3.2 安全性检查20
- 3.3 基础治疗20
- 3.4 随访20
- 3.5 药物依从性判断20
- 3.6 合并用药20-21
- 3.7 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观察、处理21-22
- 4 观察中止22-23
- 5 评价指标及相应的观察测量方法23-26
- 5.1 主要指标23-26
- 6 统计方法的选择26
- 7 结果26-32
- 7.1 靶皮损症状及形态积分的比较26-27
- 7.2 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的比较27
- 7.3 全身瘙痒疗效27-28
- 7.4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28-29
- 7.5 单项症状疗效评定标准29-30
- 7.6 靶皮损消失患者随访4周内的靶皮损复发率30-31
- 7.7 安全性评价31-32
- 讨论32-48
- 1 现代医学对痒疹的认识与治疗32-36
- 1.1 关于病因与病理32-34
- 1.2 临床表现34-35
- 1.3 鉴别诊断35
- 1.4 治疗35-36
- 2 祖国医学对痒疹的认识36-39
- 2.1 致病因素36-37
- 2.2 中医辩证治疗37-38
- 2.3 中医外治38
- 2.4 预防与调护38-39
- 3 乌蛇祛风汤加减联合局部注射治疗痒疹的机理探讨39-46
- 3.1 方药组成39
- 3.2 组方依据39
- 3.3 乌蛇祛风汤治疗痒疹的理论依据及方解39-41
- 3.4 药物药理功效研究41-46
- 4 局部注射原理与作用46-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5
- 附录 综述55-63
- 参考文献61-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轲,邢金侠;痒疹宁汤治疗痒疹68例[J];陕西中医;2004年07期
2 刘盛秀,林国书,杨森;老年男性痒疹30例体内性激素水平分析[J];安徽医学;2001年02期
3 岳丽爽,王春贵;痒疹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年12期
4 李雯;王景山;;痒疹[J];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16期
5 刘雯;赵广;;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误诊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24期
6 王启发;孙明山;;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1期
7 穆莉萍;郭路;;28例妊娠合并痒疹的护理体会[J];天津护理;2012年02期
8 谢正;蒋自强;金艳涛;刘学伟;李鹏宇;闫磊;李政伟;陈绍斐;;河南省农村HIV/AIDS患者HIV相关性痒疹调查[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年12期
9 杨进修;;中药治疗痒疹70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83年02期
10 袁求真;袁祥云;张水根;;复方五叶洗痒方治疗皮肤痒疹380例简介[J];中国民间疗法;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罗显明;罗特;;孕、乳妇、儿皮肤瘙痒疹中西医用药选择[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梁晓军;徐丽敏;;痒疹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张珩波;陈伟民;;得宝松治疗痒疹79例临床疗效观察[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丁宜;;中西医结合治疗痒疹86例报告[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李久宏;郑松;李波;徐宏慧;宋芳吉;;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王颖;赵艳;李波;李久宏;;HIV相关性痒疹一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刘泽虎;;痒疹表现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升高2例[A];2012年浙江省皮肤病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魏春波;伦文辉;;367例艾滋病相关痒疹患者多中心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时样 安徽省望江县大北门中医门诊部;痒疹分两型论治[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2 马建国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药治疗痒疹效果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高翔;节结性痒疹怎样才能不复发?[N];健康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汤占利;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COL7Al基因突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彦敏;艾滋病相关性痒疹的中医证候规律及临床治疗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伟铭;乌蛇祛风汤加减联合皮损局部注射治疗痒疹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常小丽;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两家系基因突变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3 曾文明;枳术赤豆饮加味治疗痒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赵璐;以痒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HIV感染2例[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25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125550.html